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茅奖提名作品《敦煌本纪》告诉你
2019/08/20 17:52  新华报业网  冯圆芳  

  

  敦煌 毛燕靓 摄

  当说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是绵延如丝绸般的鸣沙山,还是瑰丽多姿的莫高窟?

  “当谈到敦煌,我们习惯了仰视的视角,就像参观敦煌莫高窟时,导游总会用冰冷的手电照向洞窟顶部,指引我们欣赏那上面的飞天、忍冬,接着照向周围壁画中的佛像……似乎这就是我们打开敦煌的唯一方式,但敦煌只有这些吗?”在8月18日于南京举办的本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敦煌本纪》分享会上,小说作者、著名作家叶舟如是说。

  

  据叶舟了解,目前每年赴甘肃旅游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今年甘肃更是被世界著名旅行杂志《孤独地球》列为亚洲十大旅游胜地的Top1,特别是莫高窟,成为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朝拜胜地。但身为甘肃作家,他更想强调,“敦煌和莫高窟,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大概念决不等同于小概念”。因此,在《敦煌本纪》这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中,叶舟将敦煌形容成鲜有人问津的“锈带”,而他渴望做的正是“除锈”:带领读者从敦煌故事中,读出西部精神、历史命运和民族性格。

  “中华文化里有些韧性的东西,不在北京,而在边疆。”叶舟说。

  

  《敦煌本纪》 叶舟 著 译林出版社

  《敦煌本纪》以清末民初的敦煌沙州城为俗世支点,以莫高窟为信仰高地,讲述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拐点中,索、沈、胡三大家族、祖孙三代历经半个世纪的生死传奇,以此折射了西部百姓于跌宕曲折中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

  

  供养人像列 莫高窟第428窟(北周)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为一位从甘肃走出的作家,叶舟长期以敦煌为写作母题,创作了大量有关敦煌的诗歌。他认为,如果诗歌要充满浪漫的遐思和飞扬的神采,那么小说要做的则是落地,将人们想象中笼罩着神性光辉的敦煌,转化为生动可感的俗世生活,譬如试图揭开:那些“供养”了莫高窟的敦煌普通人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转折,才决定拿出一大笔金钱修建佛像,从而使这座千佛洞成为无数生命悲欣的见证?

  

  叶舟

  索门的这一件血衣,一直在暗处挂着,在族人的心里叠放着,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再次请出来,披挂在身上,用生死去说话。这一件衣服不旧,不破,也不脏。即便旧了,也要用义气去翻新。哪怕破了,也还有死来缝缝补补。如果仅仅是脏了,那就惟有一条浣洗的路,它就是以血洗血,使其簇新如初,无负今日。

  ——叶舟《敦煌本纪》

  “即使旧了,也要用义气去翻新。哪怕破了,也还有死来缝缝补补。”《敦煌本纪》里,在借由丰沛的细节堆建的敦煌生活图景中,叶舟发掘出了西北人民开疆拓土的勇气,一副副侠肝义胆、热心辣肠,和那种“中华民族少年时的可爱”,这也正是《敦煌本纪》一书为人称道的,在敦煌叙事之外对今天中国的意义。分享会上叶舟说,他特别欣赏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句“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不仅文学作品要有刚健硬朗的幽燕气,一个民族的性格底色中也要有幽燕气。”这是该书“读懂敦煌,意在将来”之深意。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 来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本纪》和南京有着微妙的渊源。叶舟坦言,自2000年发愿要为敦煌写一本“大书”,数年来围绕敦煌构思的故事情节如缠麻一般在心头打结,直到2016年在南京参加完笔会,在去禄口机场的路上看到了一轮落日,蓦地觉得它像一介少年游侠,奔向了敦煌,整部作品的基调于是在心中明朗起来。“之后的一天早晨起来,我抽了三根烟,喝了一杯茶,然后写下了开头。我告诉自己:就是它了!”叶舟说。

  作为一位西北汉子,叶舟毫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每次去上海办事,看到乌泱泱的人头心里就发慌,生怕大城市的喧嚣把我这‘一叶小舟’给掀翻了,但到了南京就不一样。每次来到南京,心中就会涌起莫名的宁静感。”

  

  不过,对读者来说,这长达103万字的巨著,你会有勇气阅读吗?

  在分享会嘉宾、文学评论家汪政看来,这部充满西北豪杰之气的《敦煌本纪》,不仅对江苏读者而言意味着气质上的互补、南北文化的交流,更体现了他一直提倡的“有难度的写作”:

  “百万字的皇皇巨著,写作时不只难在篇幅之浩大、头绪之纷繁、情节之复杂,更难在提笔前作家田野调查之持久、资料收集之难度和个人体悟之深入,这正是当代作家深挖历史、走入现实需要秉承的品质。”汪政还向读者提倡一种“有难度的阅读”,希望他们在每年的阅读书单上,能“啃”几部像《敦煌本纪》这样,读时不是为了消遣放松,而是为了对民族历史有所认知、对自我有所提升的“难书”和“大书”。

  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