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人文周刊荐读 | 书香里谈初心,阅读中话使命,四名家走进新华书房读书论坛;社交工具如何重塑人际关系
2019/06/28 07:16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94期)

  【百家】

  【记录】

  【悦读】

  【文脉】

  【百家】

  书香里谈初心,阅读中话使命 ——四名家走进新华书房读书论坛

  在书香中滋养心灵、提高修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作为第九届江苏书展的重点活动,第二届“新华书房”读书论坛27日在苏州举行。论坛的演讲嘉宾既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家学者,也有耕耘在创作一线的作家,还有活跃在互联网空间的新文艺群体代表,他们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就理论学习、全民阅读和文学创作等话题开展对话交流,贡献真知灼见。

  论坛现场

  颜晓峰教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年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颜晓峰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获得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法宝。中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和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出发,我们党历经28年革命和战争,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70年,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持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时刻谨记使命的70年。

  从十八大出发,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局,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十八大后,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党成立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1年来、十八大召开7年来,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红线、党的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个重要考量是,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长期执政的党,怎样才能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时间越长,不忘初心难度越大;党员数量越大,管党治党难度越大;掌握资源越多,反腐倡廉难度越大。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信念深深扎根于新一代共产党人心中,我们党才能经得起长期执政考验,不负人民、不负民族、不负历史。

  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是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当前,国际局势特别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对我国战略遏制打压不择手段、逐步升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于历史交汇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驶入新航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它将是党和国家应对风险、战胜挑战的动员令,是励精图治、勇攀高峰的加油站,是乘风破浪、开拓前行的导航标。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谋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势,布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局,定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的重大时代课题依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造思想基石、锻造坚强队伍。

  (颜晓峰,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本报记者 于锋 吴雨阳 整理

  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新科

  时代需要英雄,社会需要信仰

  ■张新科

  从《苍茫大地》到《鏖战》,再到刚刚面世的《渡江》,我的“英雄传奇三部曲”已经圆满完成,一共150万字。我写长篇小说,主要是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描述的对象。这样做,可以使我的创作既关注当下,又关注历史,体系更加丰满。我始终坚信: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传奇。时代需要英雄,社会需要信仰。我要用自己的笔还原那些被时光模糊了的音容和其中发生的悲壮感人的故事。

  “英雄传奇三部曲”的第二部《鏖战》,是为献礼淮海战役胜利七十周年而作。围绕着淮海战役的决策、筹备及整个作战过程,集中表现了在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我军高级指挥员运筹帷幄,人民解放军 60万大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围歼国民党徐州“剿总”80万军队的故事。

  小说采用了正面战场、隐蔽战线、支前民众三条线索交叉推进的创作方式, 正面战场这条线描写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的运筹帷幄,隐蔽战线这条线描写杨云枫、蔡云邈、“孤雁”“无名氏”等情报人员的英勇无畏,支前民众这条线塑造了杨云林、杨全英等典型人物,反映百万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支前壮举。

  隐蔽战线,我选取三个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郭汝瑰,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直接参与指挥作战,并经常向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定期到蒋介石官邸汇报战况,听取指令。“李婉丽”的原型刘君湘,中共高级特工、地下党员,徐州“剿总”上校特派员,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的秘书。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长期从事地下党情报工作的女中豪杰。被捕后被施以酷刑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钱秘书”的原型——刘峙的文书、如今九十八岁的钱树岩老人。他是中共秘密党员、曾把大量绝密情报送达中央,黄百韬、邱清泉、李弥、黃维等还未看到的文件,却已经摆上了毛泽东、刘伯承、粟裕的案头。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们不为名、不为利,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 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支前民众方面,我的母亲张兰芳就是淮海战役的老支前队员,今年已经87岁了,也给我讲了很多战争中的故事,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对淮海战役中英烈们的事迹怀有深切的崇敬和敬仰,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她在知晓我的创作主题后,对我的这部作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此,我也要对她老人家表示感谢!我的这部作品也有我母亲的功劳。

  我将“英雄传奇三部曲”每一部总结成八个字,送给大家。《苍茫大地》写雨花台烈士的故事,我总结的八个字是“命运多舛,信仰为大”。《鏖战》写淮海战役,我总结的八个字是“为民靠民,善谋善战”。《渡江》写渡江战役,我总结的八个字是“滚滚长江,逆亡顺昌”。我希望通过这三部小说,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成为年轻人不懈奋斗,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张新科,徐州作家协会主席,我国首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作者)

  本报记者 于锋 吴雨阳 整理

  5G即将到来,我们要讲什么故事

  ■骁骑校

  人类的基因里面有讲故事的天性,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很轰动,书里这样描述: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并不是传达关于猎物的信息,而是能够去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把从未见过、碰过、听说过的事物讲得煞有介事叫做虚构。人类虚构的东西有哪些呢?国家、宗教、图腾、法律,一切文明社会的东西都是源于虚构,这个虚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创造,可见讲故事对于人类有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的文明就是从最初的篝火夜话开始,成千上万年过去了,100多年前,讲故事的人从篝火旁走到了勾栏瓦肆中,走到了茶馆中。清朝末期,评书和今天的网文挺接近的,网文连载评书也连载;网文按章节收费,评书收费是听众在茶馆买茶筹——一个小竹片上面烫一些点代表金额,说书先生讲完一段听众会把茶酬放到箩筐里,和今天在阅读网站买代币很相似;网文有书评区,以便作者和读者互动,100年前说书先生在傍晚有专门时段和和听众交流,比如我讲的哪里和史实不同,但为了艺术表达只能这样讲,一些资深的读者会讲出自己的疑问,这和我们今天的书评区非常接近。

  今天我们的网文分为玄幻、穿越、历史、都市,评书的分类也很接近,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叫做长腔袍带,就是《杨家将》《三国演义》这种,以政治军事忠臣良将为主;第二类叫短打公案,《包公案》《七侠五义》这种,第三种是志怪传奇,《西游记》《封神演义》一类。清朝国丧的时候禁止一切的娱乐活动,但是允许说书,因为清政府没把说书当做娱乐,而当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底层不识字的人也懂得忠孝节义。

  今天,茶馆变成网站,说书先生变成网文作者,这是传承但是也有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网文有更强的渗透力,渗透到了传统文学照顾不到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文学,对文化娱乐是有刚需的,这使得文艺产品的消费者不再局限于通常认为的中产阶级、白领。不可否认,审美是分层次的,有高雅也有朴素的,很多人有朴素的爱恨情仇、道德评判、审美习惯,他们也是13亿中国人的组成部分。

  作为拥有大量读者的小说作者,可以说是责无旁贷,要用作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维护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什么是使命?我觉得这就是使命!

  我们处在一个5G即将到来的崭新的信息时代,个体创造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家知道现在自媒体的能量有多大,前段时间有个女性自媒体公号,从注册以来挣了好几亿,但是她传递的价值观不正确,引来很大争论,最后她在微博和公众号上都注销了。这说明什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就是德不配位。

  靠码字获得百万元的收入在今天很常见,拥有百万级的读者也意味着可以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想说,冠以作家这个称谓的人也要为国为民,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骁骑校,本名刘晔,知名网络作家、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

  本报记者王宏伟整理

  有精品,网络文学也能“慢阅读”

  ■张金国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被公认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和韩国的电视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但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内容的同质化,像其他嘉宾说的,大而不强,丰而不富,多而不优,快而不稳,有高原没高峰,规模很大但优质作品的比例不高。

  现在随便拎出一部网络文学,往往在500万字以上,这种体量在传统文学中基本见不到。同类型的像玄幻类或者霸道总裁类会有很多部,仍然有很多作者以每天5000字到10000字的速度更新,甚至出现为了追求点击率,内容格调不高的情况。

  网络文学的读者已经超过了4亿,对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我们对内容的把握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我们作为网络文学从业者必须反思网络文学怎么回归到内容这个“本心”上去,回到“内容为王”这个起点,承担一些无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像今天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所说的,守正道创新局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出版传播优秀的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用优秀的作品去滋养人心,滋润社会,有几个方面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把好内容关,就是内容审核这一关,拒绝低俗内容。网络文学的数量太大,全靠人工无法处理那么大的信息量,所以我们建立了语意识别系统,辅助人工审核。这个数据模型包括了涉恐、涉爆、涉政、涉低俗,系统会把触发信息推送给审核人员进行最终审核。这个识别系统有自主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完善。除了对低俗内容零容忍,我们还做好引导。我们会定期对粉丝多、影响大的核心作者进行培训,包括鲁迅文学院网文作家高级研修班,井冈山教育培训班,还有全国广电影视剧行业创作人才编剧培训班,提升作家和编辑的创作水准,就可以积累更多的好作品。我们还会举办作者年会,召集核心作者沟通交流,2018年我们主办责任创新发展论坛,作者们发起“清朗网文空间自律从我做起”的承诺和倡议,呼吁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自律,提升作者的内涵,并且抵制侵权盗版。

  推动精品创作是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到底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业界一度发生了很大的争论,最后大家还是认为,内容是根基。因此我们持续打造精品,增强核心竞争力,举办了各种征文大赛,以及刚才说的各种培训,让精品脱颖而出。经典的阅读理念重新流行,严肃文学的力量开始回升,它们借助网络的传播手段和网络化写法,让更多的用户去接受。中国作协2018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收到的参赛作品比2017年增长40%,一些原来写玄幻或者言情的作家也在尝试做现实题材作品,比如唐家三少的《拥抱谎言拥抱你》等。

  我们从3月份以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这个主题,在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作家协会的指导下启动了全国首届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目前已经收到100多部作品,下半年会评选。网络文学的精品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高度关注,也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提倡精品性和严肃性的时候,我们还想提倡一种网络文学的慢阅读。网络文学那么长,读者往往一目十行,看得很快。我们提倡精品创作的同时,也想做成读者可以专注和认真阅读,并且从中获得营养和收获的精神产品,而不是一个娱乐信息流。现在我们依然会怀念以前的文学作品,在很多阅读平台上人们还在下载路遥、陈忠实、莫言、刘震云的精品反复阅读,我们希望网络文学也涌现出这种能够流传的作品。

  (张金国,连尚文学总编辑、逐浪网总经理)

  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整理

  【记录】

  社交工具重塑人际关系

  一个“嗯”引发的微信礼仪之争

  多大的事啊?一声“嗯”,一个OK的手势,最近竟在朋友圈刷了屏。

  一位浙江姑娘在微信回复老板问题,回单字“嗯”后遭训斥:你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嗯嗯”,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最基本的微信礼仪。

  另一则发生在长沙。领导在群里通知事情,小员工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后被开除:收到信息要回复“收到”二字,这点规矩不懂吗?

  2019年春天,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已正式宣布突破11亿。《2018微信数据报告》也显示,每天有450亿次微信信息发出。网络社交早已开始改变人际关系,每一个新的工具问世,都带来一次新的变化。和早期网络聊天、微博、QQ等社交工具相比,微信因其庞大的人群,对社交秩序、人际关系的改变更为深远。对于不少人来说,微信,从通讯工具逐渐长成几乎是行为方式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在显性的表象下,“永不下线”的微信,那些潜在深远的改变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打电话也成了一种骚扰

  “一开始看到这种所谓‘礼仪’,我是吃惊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但是慢慢我发现,周围的人都认可并接受了这种观点,我也不想特立独行,造成不必要的误读”。在中学任教的老师咏莉决定“随波逐流”,第一个改变是她不再向女儿女婿发“微笑招手”的表情,因为在后者心中那代表的意思是:“滚”。

  “你吃了吗?”中国人万能的见面寒暄语至今适用,但是在社交媒体上,有事说事,没事别问“在吗”;生活中微笑示人很有亲和力,但是微信里的笑脸表情被解读为: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不说话,等同于冷笑“呵呵”……在网络社交高度发达的今天,汉字的表情正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一不留神,可能你就被新规则排除在外了。

  如果说,最早吐槽微信礼仪的人反被众嘲“矫情”“杠精”的话,那么现在“微信沟通,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已经成了最流行的实用贴。

  尽管南京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表示异议,“我就喜欢一个‘嗯’回答,蕴藉温柔体贴,韵味深厚悠远……”但是,在2.8万人参与讨论的“聊天回复‘嗯’被老板批评,你怎么看?”的网络调查中,高达2万人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职场确实讲规则情商;而“支持姑娘,只是个简单回复”的仅有2522人。

  单字的讲究不仅限于“嗯”,一个“好”字也会立刻让人“不好”。在部门担任副职领导的郑惠说,每次她在微信跟员工布置工作,对方回复一个“好”,就像在她心里扎了一根刺,“心里不舒服,觉得她拿我不吃劲,但也不好意思就这点小事发作,怎么都很别扭。”

  “拉黑!绝交!”文字工作者雨田最近发布了一条“出格”的朋友圈,引来一众好友的旁敲侧击。事情的起因是她微信别人,可对方不仅一直没有回复,还在差不多的时段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一位网友也在微博上吐槽了类似遭遇:“我觉得在现代社交礼仪里面,不回微信绝对是一种酷刑,那种无休止的折磨和煎熬,比拉黑或删除的剧痛,更让人感到绝望。”

  “能在微信上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给我打电话!”在80后陈果看来,在手机铃响不是骚扰就是快递的时代,轻易别打电话这条也应该“记录在案”,他超前的理论听上去有些奇葩,因为在一些受访者看来,电话沟通更正式更不容易被误读,但却“能微信就不打电话”受到不少年轻人的的认可。

  从最早的“能打字不发语音”,发展到现在“先加好友谁先说第一句话”“别不跟我打招呼就把我的微信推给别人”等,一方面人们自己对微信社交礼仪的规范要求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种种“繁文缛节”也让每日在微信上产生数据的人们倍感疲惫。

  “都说成年人的社交礼仪,是以‘嗯嗯’为结尾的微信聊天模式,但是有时候对方为了表示礼貌,你发一条他就必回一条,你不回又觉得自己失礼,最终过度沟通也很尴尬。”郭先生也有自己的社交烦恼。

  沟通方式越来越先进,可是为什么现在聊个天都这么累呢?使用社交工具的人们发出了时代之问。

  “朋友圈”里的陌生人

  从面对面交流,到通过书信、电话、电报、BP机、手机、短信传情,再到借助邮件、MSN、QQ、微信沟通,在《5分钟商学院》节目里,上海商学院特聘讲师刘润提到人类社交行为的演变,跟沟通工具自带的不同属性有关。

  “在微信上,很多人都对我说过,最反感那种‘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这是因为,你在试图用电话或QQ的‘职业化’方式,在微信里面表示礼貌,然后启动一段锁死独享时间的沟通。”刘润分析,因为电视是同步独享沟通工具,所以在谈话过程中,才需要不时地用“对”“是”等回应,来告诉对方你一直在与他同步。而邮件则是一个异步分享沟通工具,你在发送邮件之前,对方并不知道你在干嘛,写了什么。而微信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沟通工具,虽然一直“在线”,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同步。所以,设身处地想,一句“在吗”,有时候的确让对方很难接招。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香顺看来,人们对网络社交礼仪的过敏,跟网络会话不可视以及碎片化的特点有关。“看不见表情动作,听不见声音语气,只能使用语气词来补充,但是语气词的表意又存在不太明确的特点,所以容易在沟通双方之间造成误解。”

  4月11日,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21.7%的社交网络用户微信好友总数在201-500人,有5.9%的用户微信好友数在501-1000人,还有4.2%的用户微信好友超过1000人。

  最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化媒体运营》的任课老师,将学生新增的微信好友人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受到关注,学生加到1001 算及格,加到 1667 个才算满分。

  好友人数的膨胀,既让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交流机会和所谓的人脉,但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有人说,现代人被简单分为“好友”和“非好友”两种,但顶着同一个“好友”标签的,可能是熟人、半熟人、1/4熟人、1/8熟人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过去单位做通讯录,都要求你留一个手机号码,再留一个家里电话,以备手机联系不上时使用,但是大多数人都故意留白,家里电话只有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才有。”在机关干行政工作的小刘对此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就像吃中餐用筷子、去西餐厅用刀叉,在家睡衣,出门逛街穿便装,而上班是通勤装一样,过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亲疏关系,采取不一样的沟通姿态。而现在,无论是点头之交的同事,还是有业务往来的客户,抑或是根本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什么场合下加了好友的陌生人,都被赋予了相同的交往空间,可以随时打开与你的对话框。

  讲究网络社交礼仪的背后,还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美团、饿了吗等平台点外卖,但是你还是要自己吃;我们网购了很多衣服,但是在穿的时候你最希望的还是它是好看的。网络社交也是如此,我们随时可以互联互通,但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是被看见,被尊重,互相信任。在电通公共(北京)品牌形象顾问潘泠竹看来,“人的切身感受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被网络取代的。在交流变得便利和简化的同时,人类社交最深层的需求——被尊重却被稀释了,因此我们越来越客气,也越来越容易不耐烦。”

  调查显示,虽然好友圈不小,但实际上超过6成用户每周交流的好友数并不超过20人。网友琳也在社交平台这样写道:“我有1623个好友,但我却觉得很孤独。”。

  “说到底,网络语言也是社会语言,网络关系也是社会关系,所以有时候解读这种网络语气词依据的还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权力关系。我觉得指责下属用‘嗯’回答的那位领导,现实中应该就是颐指气使的一位,有点对于权力的过敏护卫。”俞香顺说。

  不可忽视的代际差异

  无论是“嗯”还是“OK手势”,事件中被上了一堂微信礼仪课的恰恰都是年轻人,这让人有些不解: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的90后、00后,人称“网络原住民”,更擅长网络的使用,为什么反而是他们在苦恼微信礼仪呢?

  这或许并非巧合。

  有人说,年轻人的快乐很简单,给他们一部连着WIFI的手机就够了。但是,当我们都习惯了通过手机去认识一个人,已经不再关心现实的人是什么样的时候,很多原有的、固化的认知和关系都在发生改变。

  “神奇!陌生开放社会中的交流,说话比较放松;而封闭的熟人社交平台,加入的倒是客客气气的社会人了。” 微博和微信生态的错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网上网下、虚拟真实、熟人陌生人等约定俗成的概念之更新。如果把现实社会关系看成“实体店”的话,那么当下,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就是“网上商城”,店里什么都有。

  当生活中多元复杂的人际关系投射到网络,年轻群体真实社交短板也暴露了出来。

  潘泠竹给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做过培训,让她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相对于60后、70后,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个性更为看重,如果一上来只是讲规则,他们会认为是被批评了。“培训一开始,如果能让他们每个人感受到个性化被接纳,被关注到,再说能让他们变得更好的话,建议才更容易被接纳,他们也会很高兴融入与配合。”当人与人真正面对面眼神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年轻人是特别害羞的。

  爸爸希望儿子去医院探望生病的爷爷,没想到却遭到拒绝,儿子态度非常不好地说“我没空”之后,却在社交圈发布了这么一条消息:“我爷爷身体不好,我特别伤心。”这虽然是一个段子,却真实地映照了年轻人的社交状态,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公布在网上,面对亲人却反而说不出口。

  “80后、90后、00后是中国独生子女的一代,也是生活于物质相对富裕环境中的一代,与那些从小就在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要弱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强,独立性也更强。对于规范的遵守能力、规矩的遵照意识,以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安排等,内心的认同感较弱。”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陆远认为,年轻人对于网络社交礼仪的不解,跟代际差异也有关系。“这届年轻人自我个性更强,他们只想做好自己的事,不是特别在意某些约定俗成的职场规则。”

  不管在微信礼仪的讨论里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不可否认的是,在虚拟网络社会的人设中,多人共同表演的新社交特征,让人和人之间角色扮演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的社会角色在跟别人相处,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也是一种表演。如果说过去的这种表演是一对一的互动交往,那么在新的社交工具尤其是微信群出现之后,每个人在群里一言一行的表演都在别人的注视之下。”陆远说。

  “我觉得应该有个高级自由,就叫微信自由:看不看由自己,删不删不顾虑。”担任体育公关的May说。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的洒脱。但适度了解和遵守微信礼仪,大约是新社交时代的“入场券”。 “不管人际关系的形态怎样变化,其核心都是没有变的。真诚、尊重、相互信任,是人类社交最本质的需求”。潘泠竹说。

  交汇点记者陈洁

  【悦读】

  60年后,他和丁香在雨花台复合了

  乐于泓是一个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人,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乐。

  阿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坎坷的一生。新婚才几个月的爱人丁香牺牲后,阿乐拼命工作,决心把丁香未曾实现的心愿一起完成。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阿乐都为祖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2年,74岁的阿乐从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所长岗位上退休。退休几年后,阿乐从合肥易地安置到沈阳,与子女团聚。沈阳与南京相隔千里,从合肥搬家去沈阳之前,阿乐打算再去一趟雨花台,祭奠他日思夜想的丁香。但由于旧病复发,行动不便,不得不取消了南京之行。

  到沈阳之后,阿乐的身体一直没有恢复,想再去一次雨花台的计划一直未能实现。1992年早春,阿乐收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寄来的明信片。雨花台在修缮一新后,邀请专业摄影师拍了许多照片,制作了一套新的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就是《丁香小径》。看着那郁郁葱葱的丁香树,阿乐思念着南京,拿着这张《丁香小径》舍不得放下。

  阿乐对妻子钟曼说:“三月的南京应该已经草长莺飞了,可我们这里的积雪都还没融化。来沈阳之后没能再去一趟雨花台,一直是我的遗憾。现在收到这套明信片,我更想去雨花台了。今年是丁香牺牲60周年,我非常渴望能再去一趟南京。”

  钟曼答应他:“好,我陪你一起去。这些天你的精神也比往常好一些了,我这就让女儿去订火车票。我们多花点钱,坐一趟舒适一点的火车过去,一路上还能看看风景。”

  阿乐非常高兴,握着钟曼的手不放开:“你陪我一起去真是再好不过了!”过了一会儿,阿乐又突然深情地说:“钟曼,我感激你啊,是你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钟曼有点不好意思:“谢啥呢!我也想再去雨花台看看丁香,我们的缘份都是丁香给的啊!”

  然而,就在当天夜里,阿乐因脑溢血发作送医院急救。此后再也没能下过床。

  没过多少天,阿乐带着无限遗憾,匆匆离开了人世,享年84岁。

  阿乐的去世让钟曼悲痛欲绝,她把那张阿乐非常喜欢的《丁香小径》名信片与阿乐的骨灰放在一起。虽然与阿乐已经一起走过了38个年头,但钟曼总想长长久久地与阿乐继续走下去。钟曼决定要把阿乐的骨灰送到雨花台去,她心想:我与阿乐患难与共几十年,能相亲相爱走到今天,我也应该知足了。想想阿乐和丁香,结婚才几个月就生死离别,比起他们,我真的很幸福!现在该让他和丁香在一起了。钟曼劝慰自己,却止不住汹涌的泪水。

  失去阿乐的痛苦如鲠在喉,让钟曼难以排解。少女时的记忆又映现在钟曼的脑海,当年在西藏对阿乐说过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阿乐,我们分开吧,这样对你没有好处,不要因为我影响了你。我愿意在一旁默默地守护你,我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嫁!”

  那时,钟曼虽然嘴上说着要与阿乐分开,但内心却非常渴望与他在一起。最后他们终于冲破了层层阻碍结为夫妻。多么梦幻,又多么不可思议!钟曼还记得,在西藏领导最后一次找她谈话,说她的身份已经审查清楚,没有问题,可以,甚至立即可以去北京和阿乐结婚的时候,钟曼的心简直要跳出胸膛。这份感情,钟曼永远不会忘记。

  在办完阿乐丧事后的第二天,钟曼给阿乐生前所属的机电部老干部局写了一封信:

  ……乐于泓同志的爱人丁香烈士1932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他在生前曾多次表示自己死后要将骨灰深埋在南京雨花台丁香烈士英勇就义的地下。1982年清明前,乐于泓同志曾去祭奠并在雨花台亲手种下了一棵丁香树。在他易地安置沈阳临离开合肥时,曾准备去雨花台为丁香树培土浇水,无奈因病而未成。就在病逝的前一天他还说:今年是丁香牺牲60周年,要在清明节去雨花台哀悼丁香。然而,一切都没来得及实现他就走了。

  乐于泓与丁香早年共同投身革命,感情至深,这种革命的情意他始终刻骨铭心。我请部老干部局协助我们与江苏省南京市等有关方面联系,将现暂存在沈阳的骨灰,深葬南京雨花台丁香树下,不立碑造墓。

  然而,信中的这份请求实施起来却不容易,钟曼迟迟得不到回复。不得已,她几经周折,终于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雨花台领导的许可。钟曼跟两个女儿商量行程,让她们一起把阿乐的骨灰送到雨花台,安葬到丁香树下。

  女儿们不解地问钟曼:“妈妈,我们怎么从来没听爸爸说过想要葬到雨花台呀?”

  钟曼说:“是的,你爸爸确实没说过。但是,我和你们爸爸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了解他的心思。他不好意思对我提这个要求,他不忍心让我难过。可我能理解他。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让他幸福,让他高兴。他发病后没能到雨花台看丁香最后一眼,心里非常遗憾。现在我就想了他的这个心愿。”

  几天后,钟曼在女儿们的陪同下来到雨花台,她们在阿乐栽下的丁香树下默默肃立,流泪不止……

  钟曼和女儿一起把阿乐的骨灰静静地安放在丁香树下,看着女儿一铲一铲地将骨灰掩埋好,钟曼心里突然不觉得那么悲伤了,还生出一丝宽慰来。

  阿乐和丁香分别60年后又在天堂相会了,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摘自《丁香花开了》,安宁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标题为编者所拟)

  【文脉】

  惊心动魄!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四十五小时

  在大地上流淌的中国大运河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2014年的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回想起决胜多哈的关键时刻,当时的情景仍清晰地浮现在亲历者眼前。五年后,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姜师立撰文追忆申遗往事,回顾那惊心动魄,却骄傲荣光的时刻。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2014年6月1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根据大会提供的资料,成员国向大会提交了40项关于加入自然或文化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报告,其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中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由于在先前的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门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考察)考察报告中对大运河的意见是建议补充材料来年再报,因此,中国代表团事先准备了两套新闻通稿,一套是成功的,一套是不成功的。但中国代表团是带着力争翻盘的任务去的,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有信心争取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亲历了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最后时刻。

  经过前面几天的会议议程,在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4点开始,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始申报项目的审议,首先审议的是文化遗产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山谷葡萄园文化景观项目,ICOMOS代表苏珊介绍项目并陈述评估结果,建议意见是不予列入,黎巴嫩代表发言要求考虑到这一遗产受到战争的威胁,建议立即列入,土耳其、塞内加尔也支持,但后来德国要求秘密投票,芬兰和克罗地亚支持此动议,因此启动了秘密投票程序。5点半,投票开始,结果7票弃权,14票有效票中11票赞成,三票反对,大会仍通过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第一个项目就成功翻盘,在场的中国同仁都说,但愿大运河也能成功翻盘。第二个项目是加纳的一个文化景观项目,审议中又闹出了笑话,在讨论中,印度代表要求加纳代表发言,但加纳的代表不在现场,到处找不到。最后,会议决定同意ICOMOS的意见,重新申报。

  21日上午9点,大会继续审议。当地时间中午12点,大会主席宣布上午议程基本结束。就在大家都认为下午第一个项目会是大运河项目时,风云突变,大会主席宣布,下午有几个国家的项目提出要提前审议,有墨西哥的、法国的、越南的、韩国的等,共5个项目。如果这样,当天就没有时间审议大运河项目了。可我们大运河联合申遗办的成员已订好当天夜里的机票,并退掉了宾馆,如果审议推迟到第二天,大家就不能见证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刻了。中国代表团向执行主席提出申诉。午饭时,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组委会的回复。同时代表团请示了领导,领导同意延期。于是退掉了机票,重新订了宾馆,就是为了见证大运河申遗的结果。

  下午会议重新开始,执行主席换成塞内加尔的代表。针对上午提出的5个提前审议项目,哈萨克斯坦代表提出会议议程不能随便改,中国大运河沿线几个城市的代表是按会议的议程定的行程,当晚的机票都买好了,如果更改议程,就不能现场参加运河项目的审议了。主持人宣读了当天下午的审议名单,大运河又被推到第二天了!国内许多报纸都留下了版面,央视甚至在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都留下了空间,因此纷纷打电话询问前方代表团,听到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被推迟审议的消息大家都在抱怨。但有人认为这对大运河未必不是好事。

  22日上午九点,会议开始了,主持人宣布今天要讨论剩下的24个项目,因为项目多,会场上发出了今天讨论的项目排序表,大运河排到了第二个。北京时间22日下午14点30分,多哈当地时间22日上午9点30,大运河项目开始审议了。

  ICOMOS专家米歇尔代表ICOMOS介绍大运河项目,大运河项目的PPT做的实在太漂亮了。在会场上,我一边听,一边通过QQ向国内同仁直播审议的进程。米歇尔对大运河的介绍真详细,都超时5分钟了,还在说真实性,完整性。还好主持人也听的入迷了,没有叫停。终于介绍完了,但ICOMOS的建议是补充材料再报。牙买加代表发言了,认为ICOMOS提的意见可以在成为世界遗产后再进行完善。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葡萄牙的代表纷纷发言,都支持立即列入。黎巴嫩代表提出在中国大运河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中再增加一条:“符合第六条标准: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又是为大运河加分的建议。还有国家代表认为ICOMOS提出的缓冲区问题可以在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解决。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陈述了对ICOMOS代表提出意见的回复,表示中国政府有信心保护好大运河。ICOMOS代表米歇尔对各国意见进行回应,他解释说因为大运河体量太大,牵涉遗产较多,本来建议Refer(补充材料再报),给大运河更多的时间准备,但认为中国大运河的价值是举世公认的。米歇尔话音刚落,主持人就敲响了锤子,宣布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成功了,全场一下子沸腾了。中国代表激动地拥抱庆祝,各国代表纷纷来到中国代表团席,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时间定格在当地时间22日上午10时20分,北京时间22日下午15时20分,8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场许多人喜极而泣。通过大量的工作和艰辛的努力,中国大运河终于申遗成功,把大事办好、把难事办成,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各级政府“敬终为始,善作善成”的精神,彰显了各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攻坚克难的作风,证明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紧接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成功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了47项,跻身世界第二位。

  会议结束了,我们打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横幅庆贺时,才发现。由于宾馆退了又订,匆忙中从国内带来的横幅找不到了,好在联合申遗办的老主任顾风先生事先准备了几幅书法作品:大运河申遗梦想成真、沟通江海、积健为雄等,我与扬州代表团冬冰局长、刘尚杰处长等人在会场上展示出来,现场很多国家的代表争相拍照。

  大家纷纷庆祝时,我的手机响个不停,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办的专职副主任,我与国内许多媒体都保持着热线联系,他们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并对我进行电话采访。我记得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我说:“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保护管理的担子更重。我们将按世界遗产的标准,保护好扬州段运河遗产。同时,积极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改名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继续承担大运河沿线遗产的保护管理牵头协调工作。”

  对家乡《扬州晚报》的采访,我说了以下这段话:“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我们打了一仗又一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全体申遗人的努力,相关单位的配合。”我还说:“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在过去的8年身先示范,赢得尊敬。放眼未来,如何继续发挥好牵头城市的作用,引领全线做好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扬州人肩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如今,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8个省(直辖市)、13个部门和占中国总人口八分之一的人群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构想,开启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征程。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