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党代表在基层|选育老百姓更欢迎的新稻种
2021/12/04 07:34  新华日报  

  从南京参加完省党代会归来,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科研人员徐洁芬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品尝米饭。每个碗上都贴着序号标签,“我们3个育种研究组要品尝近200份米饭,评价热饭和冷饭的光亮度、光滑度、软硬度、弹性、味道等。通俗地讲,就是尝米饭好不好吃。”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价格稳定、供给安全。“作为基层育种工作者,为农民培育出好吃、好种、好效益的良种,我们义不容辞。”徐洁芬介绍说,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多年来先后培育出70多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4.3亿多亩次,增产稻谷13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徐洁芬刚忙完大米食味品质的鉴定,武进区前黄镇两位种粮大户就跑来向她咨询,“我们来瞧瞧有哪些新品种,产量和口味怎样,为明年耕种作准备。”“武香粳系列软米新品种在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基地多点示范推广,各种品鉴评比中均名列前茅,不如试试看。”徐洁芬热情地介绍。

  当地农户都把武进水稻研究所视为高产丰收的摇篮和保障。每逢播种季节,研究所门口前来买稻种的农户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社长郭飞告诉记者,自己有1000多亩田,全部用的是水稻研究所的优质稻品种,先后拿到了省十佳稻田综合种养大米金奖、江苏好大米金奖。“好品种带来了好效益。我们香软玉大米精包装的每斤能卖到8-10元,每年我都要提前抢订种子。”

  每年,徐洁芬要参与2万多份育种材料的整理、筛选,每份材料都要经过播种、育秧、移栽、田间观测记载、配组杂交、选种收获等全程跟踪,1万多份材料中才有可能育出1个新品种,而1个新品种要经历8到10代选育才能稳定下来。

  整理试验数据,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年终总结。与此同时,徐洁芬还在准备稻田里的“云党课”,向身在2000公里外的海南育种基地的同事们宣讲党代会精神。11月底,5名育种人员将精心挑选的2万多份“晋级”种子带到光照充沛的海南进行栽种,来年5月再将种子带回武进播种。一年种植两季水稻,“候鸟”式的迁徙育种方式将水稻培育周期缩短了一半。如今,只需4年就能培育出稳定的改良水稻新品系。

  “今年我们有1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刷新了去年一年十审的纪录。近两年,武进所通过审定品种数约占全省总量的1/5。下一步,我们要创新种质资源,下好先手棋。与中科院、中国水稻所、南农、省农科院等上游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选育更适合生产的、老百姓更欢迎的水稻品种。”徐洁芬在“云党课”备忘录中写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范玉贤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