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深度 | 长三角三省一市相约太湖之滨,为何共同聚焦这件大事?
2021/05/26 19:35  新华报业网  

  初夏,太湖之滨迎来最美时节。

  期待已久,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如约而至。这是新征程开启后,沪苏浙皖四地领导人首次相聚一堂。

  “超强阵容”聚首无锡,共谋长三角一体化怎样的明天?让人格外期待。

  火热开干!

  “我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开工!” 5月26日上午,随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声令下,一台台大型工程机械在各个项目现场火热开干。

  作为拉开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帷幕的重头戏,此次重大项目开工现场不乏重量级嘉宾“站台”。

  “瞭望君”注意到,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悉数到场,出席开工仪式,重视程度可见不一般。

  翻看项目清单不难发现,和去年长三角地区首次联合举行交通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集体开工的9个重大项目主题鲜明,都是直指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

  “这次的云开工仪式主会场,特意安排在了太湖饭店太湖厅。”在开工仪式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首先提到一个细节,让现场嘉宾会心一笑。

  众所周知,作为长江水系最下游的支流水系,太湖流域江湖相连,水系沟通,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横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太湖水治理,关系千家万户。

  在开工仪式上海青浦分会场,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表示,元荡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二期)工程上海段将打造入口公园,风景森林、湿地、风光等三个节点。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为户外桥梁、水闸、水生态修复等工程。

  来看江苏。太湖清淤固淤湿地带工程、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宜兴太湖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26日上午集体开工。这些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提升太湖湖体自净能力,扩大竺山湖调蓄空间,形成太浦河生态廊道,更好地保护太湖这颗璀璨明珠,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作出江苏贡献。

  “总投资33.91亿元!”“总投资49.18亿元!”在浙江和安徽分会场,湖州“水韵湖城”太湖流域湖溇河漾水生态系统项目、滁州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等工程开工现场,同样一片火热。

  “期盼以重大项目建设的新乐章,奏响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动人的太湖美。”娄勤俭表示,今天启动的一批太湖及水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必将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夯实长三角绿色发展基础,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共奏一曲“太湖美”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启动仪式上,娄勤俭自豪地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江苏民歌《太湖美》盛赞太湖。

  这样的自豪之情,基于江苏对太湖治理的一系列成效。

  娄勤俭表示,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开展太湖生态清淤、水环境综合治理,共同促进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充分彰显了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的确是这样。自2007年起,长三角各地携手同行守护太湖,江苏更是将治太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至今,太湖已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目标任务。

  数据最为直观。仅无锡就累计投入上千亿元,经过十余年的治理,无锡段太湖水体已大为改观,其中贡湖湾综合示范区自恢复以来,水质维持在IV类以上,局部区域达到III类甚至II类,水体透明度在70厘米以上,成为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保育基地。

  治水绝非一家“单打独斗”,靠的是一体化协同实现长久共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沿湖各个城市也打开联合整治的新局。

  去年以来,无锡与周边城市共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湖生态治理格局,努力形成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升级版河长湖长制联防联治新格局。

  在省内,无锡落实与苏州、常州的联防联控制度,开展水污染联合调查,排查污染点源,改善跨界断面水质。

  在省外,无锡和湖州签署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立统一规划、项目准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十项机制,通过共建共治,共同提升蓝藻防控水平。

  1+1+1+1>4,成为点缀这一曲太湖美、生态美的动人音符!

  美美与共向未来

  这个初夏,三省一市相约太湖之滨,畅想的又何止是太湖之美?更是整个长三角的生态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

  “瞭望君”注意到,娄勤俭多次在公开调研和访谈中谈到如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到要落实绿色发展一体化,让绿色发展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鲜明标识。

  还记得吗?就在一年半前,备受瞩目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生态绿色”这几个字,为这里的高质量一体化示范标明航向。

  近年来,三省一市围绕生态绿色这个发展“关键词”,抓进抓细抓实,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机制措施,以及绿色生态合作事项纷纷从纸面上落实到项目上,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共同行动。

  来看一部分“成绩单”——

  沪苏浙进一步深化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并建立联合河湖长制,治水成效明显。以太浦河平望段沿线整治为例,9个区块已累计拆除建筑27.78万平方米,劝离住家船207条,清理各类杂船172条。

  空气更好水更清。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1.4%。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III类及以上比例达91.3%,较2015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实现区域环境执法“一把尺”。就在上个月,江浙沪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批准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等3项一体化示范区技术规范,标志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标准统一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可以说,无论是切身感受,还是相关指标,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在显著改善,绿色生态基底不断厚植。

  “瞭望君”觉得,呵护这一方生态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美美与共的更好未来。毕竟,只有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才能为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摄影 新华日报记者 肖勇 吴胜

  部分图片 视觉中国

  值班主编 孙巡

  编辑 谷雨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