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沪浙皖七日谈 |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风破浪
2021/01/24 20:33  新华报业网  

  开启新征程首月,长三角无数奋斗者继续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乘风破浪。

  当此之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打出一张“红色资源”牌,激发拼搏向前的精神力量;浙江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续写“三农”工作走在前列新篇章;安徽交出“大考之年”的精彩答卷,同时接过“十四五”开局“新考卷”。

  2021年1月19日,实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党的诞生地”成为鲜亮名片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曾在上海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足迹,奠定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色,滋养着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

  “请问能进去参观吗?”“实在抱歉,您可以等我们开馆后再来。”为以崭新面貌迎接建党百年,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近期正紧锣密鼓进行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项目之一,2019年8月3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上海市委宣传部透露,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已于去年7月实现建筑结构封顶,拟于今年4月底实现项目竣工,5月起试运行,7月1日前正式开馆。

  建成后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展馆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报告厅、观众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基本陈列展厅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较此前近1000平方米的老展厅建筑面积有了大幅提升。

  在展陈方面,纪念馆将在基本陈列展厅内布置“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该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分为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

  近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参观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起,参观量连续两年突破140万人次,打破了建馆60多年来的纪录。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一度闭馆,全年参观量仍突破50万人次。

  这座占地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的石库门小楼究竟有何魅力?“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来到这里参观,是一种精神的溯源和洗礼。”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说。

  自2016年起,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除建设中共一大纪念馆外,一批革命旧址得到修缮开放,一批“红色文化”相关的展览展陈、理论课题、活动项目和文艺作品涌现,“党的诞生地”成为上海的鲜亮名片。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

  新冠肺炎疫情、罕见超长梅汛、倒春寒、病虫害多发……面对一众不利因素影响,去年,浙江打出稳粮增产组合拳,一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粮农,全省粮食产能强势增长。

  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1月18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透露,2020年浙江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均创5年来新高。其中,粮食总产量121亿斤,增幅2.4%,位居华东六省一市第一;粮食播种面积1490万亩,增幅1.6%,位居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全省粮食亩产406.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24.5公斤。

  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奏响更嘹亮的“丰收歌”、拓展更宽广的“共富路”、擦亮更硬核的“金名片”,次日,浙江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续写浙江“三农”工作走在前列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浙江“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聚焦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目标,高水平谋划推进“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浙江提出——

  要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中明确目标、找准路径,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整体联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夯基固本,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三农”工作新路子。

  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数字赋能为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初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协调、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新局面,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

  到2025年,率先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和新时代美丽乡村,率先基本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推进,为基本实现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走在前列。

  为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浙江将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基本构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清单式、项目化推进重点工作。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安徽:“大考之年”交出精彩答卷

  1月20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这一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均居全国第六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国第三位。

  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2亿元,增长2.8%。

  安徽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军介绍,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挑战,全省经济运行迅速恢复企稳,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位次靠前,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合肥、芜湖、滁州等城市正在茁壮成长。

  同一天,在合肥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合肥市主要负责人宣布成功实现“半年负转正、全年过万亿”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合肥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这也是合肥GDP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随着发展提速,合肥GDP总量一直在加速奔跑。据介绍,1978年合肥GDP突破10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超过1000亿元,2015年突破50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0亿元。

  在不断量变到质变中,过去五年,合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多个千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及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

  在合肥市两会上,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5年,合肥GDP总量力争达到1.6万亿元,在全省首位度稳步提升,人均生产总值进入长三角城市前十,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并力争前移。

  2020年芜湖上市公司总市值在全国排名第19位,超过合肥,成为安徽省内第一。难能可贵的是大多数芜湖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芜湖自己培育发展壮大的,如海螺水泥、奇瑞汽车、埃夫特机器人等。

  有人认为,滁州就是安徽版的苏州,其制造业发达。2020年,滁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2.1亿元,同比增长4.4%。在2020年取得这一成绩,也意味着滁州继续站稳了安徽“第三城”的位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