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江苏提出这个目标有何深意?
2021/01/06 19:49  交汇点新闻  方思伟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是总书记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作为经济大省,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在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对2021年工作划重点时,特别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相信不少关注此次全会的读者都有所关注。“碳达峰”是什么概念?为何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带您一起“瞭望”。

  彰显绿色低碳发展的雄心和决心

  此次江苏省委全会提出的“碳达峰”,来源于此前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根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里,“瞭望君”先来为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

  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度达到历史最大值后平稳下降,或进入“平台期”(碳排放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出现峰值)再平稳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权威定义,达峰是指全口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中和指的是在碳排放大幅下降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汇碳、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措施抵消碳排放,最终实现“零排放”。

  可以这么说,实现碳排放达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

  在“瞭望君”看来,这样的承诺,体现了中国主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做贡献的担当,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

  这样的雄心和决心并非起于一念之间,这其中有着一步步的科学规划和深层次的考量。

  “瞭望君”搜索相关报道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先后写入党章、载入宪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浙江、陕西、山西、宁夏等地调研,每一次调研都重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就明确提出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五年目标。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曾先后4次作出重要讲话指示。

  2013年,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对江苏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项重点任务,希望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的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标杆;

  2014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强调要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来到江苏,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总书记不断寄予厚望,江苏使命在肩,统筹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展现绿色发展的中国高度,江苏有责任也有能力当好重要窗口。当前,江苏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就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功能集聚、环境加速改善;江苏要率先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包括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碳达峰目标背后的科学研判

  去年7月,娄勤俭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专题调研时,曾对生态环境厅工作提出“三个转变”,即在治理方式上,向系统治理转变,向制度化治理转变,向倒逼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

  江苏产业密集、城镇密集、人口密集,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占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GDP,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超载”、环境成本“透支”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样的条件下,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是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合格答卷的重要内容,必将为全国达峰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多个战略机遇的叠加也为江苏“攻坚”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推动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大契机;制度层面上,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红利将加快释放;经济层面上,江苏GDP连跨三个万亿元大台阶,财力雄厚,为推动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坚实保障。

  良好的基础条件加持下,碳排放达峰仍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问题,取决于实施路径、综合成本,也受到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了解到,从国际经验规律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万-2.5万美元阶段是欧美国家达峰的集中时期,“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江苏将迈入这个阶段,但与发达国家达峰多在3%-4%中低经济增速时段的历史经验有所不同,江苏要在经济中速增长的过程中实现达峰,实现峰值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也将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从实现条件看,实现碳排放达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单位GDP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GDP年度增长率,二是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年度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年度增长率。

  据专业人士分析,按照强减排、一般减排等两种情景,对未来十年(2020-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强减排情景下预计将于2025年达峰、碳排放峰值7.65亿吨,一般减排情景下将于2027年达峰、碳排放峰值7.8亿吨。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设定这样的“碳达峰”目标是经过科学分析研判,综合全省实际情况提出这个目标。

  寻找发展与生态的最佳平衡点

  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

  “瞭望君”从相关部门获悉,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9左右,这也被称为“一九定律”,而目前,江苏的这一比例是9:1。据专家测算,要在2030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这一目标,全省煤炭(包括煤、焦炭)消费必须控制在1.95亿吨标煤以内,与2019年持平。

  同时,国际经验表明,碳达峰的核心路径就是“一控一增一减”——“一控”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一增”指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一减”指持续减少以煤炭(含焦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

  如此看来,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既不是设置发展的“天花板”,也不是拧开用能的“水龙头”,而是要进行科学规划,找到发展与生态的“最佳平衡点”。

  具体来说,江苏有何行动规划?去年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全省环境质量视频会商会上透露,江苏准备在四方面协同发力——

  在产业结构变革层面发力。充分考虑碳达峰的要求,提出更严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出清”。

  在能源结构变革层面发力。持续实施“减煤”行动,推动调整非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风电、光伏、核电、生物质能的装机容量,试点布局高温气冷堆站,推进“外电入苏”。

  在精准高效减排层面发力。聚焦“4+4”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工业、能源、建筑、交通领域和电力、钢铁、建材、化工行业),推动主要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

  在经济政策引导层面发力。创新“低碳”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和激励企业实施碳减排工程。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沿海滩涂植树造林作为江苏碳交易的重要试点。

  关于能源结构变革,“瞭望君”想多说两句。建设“海上三峡”,江苏行动快。全省有61个风电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1460万千瓦,领跑全国。其中,盐城规划容量822万千瓦,有35个风场,规划容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11%。目前,盐城海上风电项目13个投产,装机容量291.3万千瓦,占全国1/2、全球1/10。盐城新能源发电同样利用率领先全省,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62.9%。这意味着,盐城人用的电,六成来自新能源“绿”电。

  “瞭望君”关注到,“十四五”期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江苏还将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此次会议上,江苏明确从五个维度,即从空间、时间、能力、政策、组织领导五个方面优化治理策略。

  空间上,紧盯园区,建立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管理制度,整体核定排放指标,在核定范围内由园区统筹使用;紧盯城区,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重抓好服务业污染源和工地扬尘治理;紧盯农村,加快破解农田退水、养殖尾水、农药包装、废弃农膜等污染治理难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紧盯路河,统筹“油、路、车、船”治理,加快推进“公转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强化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

  时间上,强化关键时段意识,春夏季紧盯臭氧污染,秋冬季紧盯颗粒物污染,枯水期重点关注断面水质改善,夜间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执法检查力度等,围绕关键时段部署治理工作、运用政策工具、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序时进度意识,把年度任务分解到季度和月份,打足提前量,再分解到重点区域和企业,明确到人。按照既定方案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作,加强调度督办。

  能力上,提升监测监控能力,重点完善跨界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园区环境监测监控体系,为相关管理政策落实提供支撑;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预防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故,降低对外环境影响;提升污染物收集处理能力,编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提升能源清洁化利用能力,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实现能源清洁化利用。

  政策上,创新引领性政策,打造碳达峰先行区,启动“绿色屋顶”计划;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推进清洁生产行动;开展自然生态“修举”试验区建设,建立负面清单,通过科学、适度、合理的干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嗅辨师”制度,创建“无异味”园区;制定区域水平衡管理办法,推动全面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污水直排口等。

  创新约束性政策,如建立上下游、左右岸、上下风向污染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集中、环境容量不足的地区,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

  保障性政策,实施一批名称琅琅上口的重大行动;尝试开展国际公开招标,引进国际前沿技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同时健全地方生态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危废处置领域市场化改革等。

  组织领导上,强化指挥体系。做强省市县三级攻坚办平台,推动建立县级生态环保议事协调机构。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用好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激励引导。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用好财税、利率等各类政策工具,激发各类主体主动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强化考核奖惩。推动出台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奖励表彰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严肃问责。

  “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这是江苏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具体行动,也是这个经济大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担当。“瞭望君”有理由相信,江苏一定会在“率先达峰”这场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图片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