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政在坊|江苏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侃桢:全力稳定产业链 精准打通供应链
2020/09/07 14:42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如何对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把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更好地支撑服务双循环,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访谈嘉宾: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侃桢

  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中,产业链供应链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请介绍一下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李侃桢(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目前我省钢铁、化工行业部分基础原材料保障供给基本正常,机械装备行业基本掌握中低端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基本实现中低端产品自主化。尤其是疫情发生发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苏政50条”、中小企业22条等政策措施,分级协调、分类施策,全力稳定产业链、精准打通供应链。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资源、市场“两头在外”,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阶段。受疫情快速蔓延影响,全球制造业生产流通严重受挫,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部分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领域隐患凸显。比如,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从仿制到创新的发展阶段,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综合来看,目前我省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的韧性、完整性、稳定性,但还存在一些“堵点”“断点”,短板和隐患不容忽视。

  记者: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我省有哪些优势?

  李侃桢:保持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我省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一是我国产能巨大、产业链体系完善,已经成为难以替代的“世界工厂”。而我省作为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外贸进出口约占全国14%左右,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制造业生产体系,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二是我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冶金、石化、电子、轻工、机械等5个行业规模超万亿元,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具有较强优势的制造业生态链。三是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前列,具备足够高的投资确定性,有望成为全球资本重要的避风港和外商投资优选地,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的地位和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四是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较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产业配套能力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程度高,有利于我省更好发挥实体经济发达优势。

  记者:我省的产业链供应链应如何更好地适应双循环新格局?

  李侃桢:我们要按照“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明确要求,一方面,将国内市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攻方向,坚守实体经济阵地,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研究谋划产业循环半径、产业链循环图和产业链地图,制定强链、补链方案,全力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努力以省内循环、区域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一批支撑引领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挖掘新型消费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消费促进活动,提振居民消费意愿,积极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提升内需对经济结构升级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外向型经济大省优势,多措并举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支持我省优势产品挤占欧美消费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市场,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总体稳定。

  记者:实现双循环需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我省有哪些做法?

  李侃桢:我们突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构建以产业链上下游为节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工控安全、高端装备研制赶超等揭榜攻关,尽快解决从0到1的问题,加快突破产业链“卡脖子”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把产业“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一批标志性科创平台。深入落实“科技改革30条”,强化技术创新要素保障,推动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的空间集聚与深度融合。完善技术跨国合作网络,支持企业提前做好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基础原材料进口,积极寻找可替代方案。

  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中,我省的产业发展应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新的优势?

  李侃桢: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向研发、设计、定制化生产、品牌运营、远程运维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拓展。着力发现、培育和保护现有或具有“链主”潜质的龙头枢纽企业,围绕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嵌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杀手锏”产品。

  交汇点记者 孙敏 袁媛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