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长三角这一周 | “V”型回升释放暖意,“下半场”尤需非常之力
2020/07/26 20:46  新华报业网  

  在重启的机器轰鸣声中,在氤氲的烟火气里,长三角绘出了一条“V”型强劲反弹的经济曲线。

  最近一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半年报”密集亮相。令人欣喜的是,上海二季度以来经济明显回暖、增速转正;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半年经济增长均实现由负转正,江苏表现尤为亮眼,在已公布的过2万亿省份中增幅最快,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与第一名的广东差距大幅缩小。

  “V”型回升,释放了疫情大考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加快复苏的暖意,也让我们见识了“包邮区”强大的经济韧性。进入2020年“下半场”,锚定全年目标,长三角各地仍将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以奋进姿态开启下半场的精彩。

  稳住了!“V”型回升释放复苏暖意

  从一季度疫情重压下的探底——GDP负增长,到二季度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的回升向好,其间之难,努力之巨,不言而喻。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上海GDP同比下降6.7%,但可喜的是,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显著回升、经济增速转正,上半年GDP同比降幅收窄到-2.6%。

  对比一二季度,一系列数据的波动变化颇具“戏剧性”:一季度,项目签约、工程推进因疫情中断,上海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3%,但上半年转为同比增长6.7%。投资看的是未来,疫情后首份答卷中,上海是东部主要省市中投资增速最快的一方热土。

  据上观新闻报道,尽管总量仍处于负增长,但国内外企业家、各界人士都有类似的感受:城市经济复苏回暖势头良好,新机会在危机后加速孕育,上海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向往之”的城市。

  梳理各地经济“半年报”,优等生江苏必须要好好说说。

  从全国排名来看,虽然广东依然占据第一的宝座,但其经济上半年还是负增长,而第二名的江苏上半年经济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实现0.9%的同比增长。

  一负,一正,带来的结果就是,江苏与广东的GDP差距缩小不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两省差距为3737亿元,今年上半年缩小到2511亿元,差距一下子缩小1200多亿元。

  实现“二季红、半年正”目标的,还有浙江和安徽。

  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290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

  7月21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17551.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2.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7126.2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9272.6亿元,增长0.4%。

  严峻考验之下,经济的“韧性”不会凭空而来。专家分析指出,长三角地区“V”型强劲反弹的动力,来自实体经济实实在在的复苏,特别是工业经济。

  疫情突如其来,各地以最快速度为实体经济赋能。

  比如,早在春节之前,江苏就部署了防疫物资生产加工企业的紧急复产,2月9日,就着手启动面上企业的复工复产。

  邻居浙江也一样把复工复产摆在突出位置。在疫情面前,浙江把保市场主体作为保住经济发展的希望,打出了各种政策组合拳: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30条意见,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16条意见,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方案……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3月13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助力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从加快复工复产进度、加大稳岗用工保障、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7个方面出台22条措施,精准有序扎实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更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加快经济社会动态循环。

  面对突如其来的极限压力,各地精准施策,打出了加大投资、刺激内需等一组组有力、有效的增长组合拳。

  以重大项目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月19日,江苏发布了220个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瞬间刷屏。

  3月3日,在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之后,浙江随即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推出53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8864亿元。项目单体平均总投资16.5亿元,创历史新高。

  上海则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化危为机,实现新产业新业态“逆势而上”。上半年受汽车、石化等传统工业困难影响,上海的二产受冲击较大,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39.8%。在线新经济更是抓住危中之机,渗透率大幅提升,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同比增长14.3%。

  ……

  回顾2020年“上半场”,长三角各地奋力应对的过程,也正是中国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动注脚。

  谢谢你,安徽!加油,中国!

  这一周,我们都要对安徽说一声:谢谢!

  进入7月,襟江带淮的安徽自南向北汛情告急,黄山歙县遭洪涝灾害,高考被迫延期;长江干流安徽段全线超警;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超历史最高水位;合肥单日降雨量打破历史极值,合肥、安庆、六安、铜陵等地水患严重;淮河发布洪水红色预警,启动蓄洪区;安徽省22条河流超过保证水位,603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但与此同时,安徽一次次开闸将暴虐的大水“揽入胸怀”,指导蓄洪区的父老乡亲连夜有序搬离,保住淮河上下游的黎民不受洪水侵害——

  7月19日,安徽滁河大堤破开两处缺口。滁河水涌入堤内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滞洪区,圩区农田房屋全部被淹,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这是继7月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

  7月20日,王家坝13孔闸门相继开启,濛洼区即刻被淹,万亩良田变汪洋。为保淮河中下游流域安澜,安徽作出奉献,舍小家保大家。

  这已经是王家坝建成以来第16次开闸蓄洪。

  1954年到2007年间,王家坝闸共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上保河南下保江苏,安徽的蓄洪与抗洪抢险工作为长江淮河上下游的兄弟城市付出了很多。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与安徽携手抵挡洪灾,全国人民正全力以赴。

  汛情发生以来,江苏等地跨省机动,紧急驰援安徽等受灾严重地区;长三角多地消防队伍,派人驰援安徽省芜湖、阜阳、六安、铜陵、滁州、淮南等地区抗洪抢险一线;在外奋斗的游子得知家乡汛情紧急,义不容辞返乡加入抗洪队伍……

  抗洪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相信,全国一心,守望相助,我们定能抵抗洪灾,保卫家园。

  打硬仗!以非常之力打好“下半场”

  沉甸甸的经济“半年报”来之不易。

  转战2020年“下半场”,三省一市密集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经济任务。

  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各地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全球疫情仍在快速扩散,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非常之时,当尽非常之力。

  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向改革要动力。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门提出了三组“双向发力”的关系,以求在新的形势与格局中找准上海的发力点——

  其一,“坚持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时发力”,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则要创新消费模式,通过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新模式赋能,扩大市场需求。而供需的对接适配,得到特别强调。

  其二,“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要充分盘活各类存量资源,通过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改等,提高产出效率。同样,这需要前瞻性的规划布局,并给出富有力度的改革和制度供给。

  其三,“坚持服务国内大循环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发力”,则意味着城市功能的持续提升,而这有赖于同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深度协同。

  “积极推进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畅通循环”的提法首次见诸报端,其中也可见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希望打开的新扇面。一旦与长三角、与华东地区的循环更加畅通起来,不仅上海能更好扮演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角色,长三角地区也能更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体现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7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省委财经委员会主任娄勤俭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江苏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

  会议提出,要从省内循环做起,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把控力,切实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据《浙江日报》报道,在用短期政策措施熨平经济波动的同时,浙江着眼长远,把“六稳”“六保”与扩大内需结合在一起,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敲开内需之门?日前,浙江省商务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借助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新兴方式推动外贸企业向线上销售转型,同时支持淘工厂、网易严选、联华鲸选、顺丰优选等平台深化与全省产业集群企业对接合作。

  不仅如此,在稳外贸上,浙江将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在促消费上,大力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加快促进费回暖复苏。

  短期政策解当下之急,长期政策谋未来之举,这些都将成为浙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筹码。

  在这些方面着手破题、谋篇、布局,是对长三角的又一轮考验。“半年报”发布之后,他们仍将全力以赴。

  整合 交汇点记者 顾敏

  素材上观新闻、交汇点、南京头条、澎湃新闻、浙江日报、安徽日报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