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思想 > 正文
思想周刊荐读丨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解析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08/31 09:17  新华报业网  

  新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任务,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在这一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层出不穷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持和发展,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 (下)》 李 捷(中国史学会会长,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做大做好“蛋糕”。从发展路径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是在增强经济总量基础上的有差别的富裕。也就是说,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持续做大做好“蛋糕”,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市场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要坚定信心,胸怀大局,依靠创新创业精神,把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结合,努力为做大做好“蛋糕”持续奋斗、贡献力量。

  ——《在促进共同富裕中贡献更大力量》 桂德祥(江苏省工商联一级巡视员)

  公共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内核。公共文化服务本身应该具有非营利性、非垄断性、公益性和公共性等特征,最终以公益方式实现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共享能力。公共文化的本质在于政府以公共决策、公共财政等公共行政方式确保社会民众的文化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与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化,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促使其文化素养在共享中得到不断熏陶、不断进步和不断升华,从而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其切实成为社会各阶层相互融合与社会和谐的深层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

  ——《充分激发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 丁梦扬(苏州市职业大学)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政声

  牢固树立“一体化”思维,在组织架构上,建立“1+4”工作机制,科技部与四省市共同组建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实行“双主任”制,共同对区域性创新目标、重点任务、资源布局等进行协商和统筹。5月27日,办公室在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正式揭牌。在创新布局上,共同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去年12月由科技部正式印发。以“科创+产业”为引领,重点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等领域谋篇布局,加快构筑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圈和创新城市群。在任务部署上,发挥江苏产业技术创新优势,牵头编制印发《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牵头举办长三角共建创新平台(南京)圆桌会议,牵头开展长三角联合攻关实施路径研究,共同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王秦(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通过对党史的深入学习,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党之所以能风华正茂,是因为党生来就具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强大基因!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怀着一颗颗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之心,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永续了党的事业的无限生机,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学史明理,学史践行。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惟有保持青春之心,践行对党忠诚,我们才能确保实现千秋伟业。

  ——《以青春之心践行对党忠诚》卜晓放(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既关涉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更关涉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成效如何,是衡量党的建设整体质量的重要尺度。高校院系党组织要做到“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扎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院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遗余力推动学院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到在谋划中把握大局发挥“主心骨”作用,在落实中确保实效发挥“定盘星”作用,在协调中化解矛盾发挥“润滑剂”作用,把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项工作中。

  ——《高质量打造高校院系党建标杆》 吴杰(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完善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让“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成为姑苏干部的精神内核。选优干部配强班子。聚焦古城发展实际,让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推动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结构更优、素质更高、能力更强。在选拔任用、考核评优等方面进一步向基层一线优秀干部倾斜,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舞台。深入开展干部在岗状态排查,在一线工作场景了解考察干部工作实绩、精神面貌,对“在状态”的干部大胆使用,对“不在状态”的干部及时调整。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充盈年轻干部“蓄水池”,完善年轻干部进阶式培养模式,优化培训教育班次设置,梯次开设“中青班”“青干部”“青苗班”,加强新录用公务员源头培养。拓宽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平台,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常态化、跨区域开展干部培养交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实施区管干部严管厚爱系列举措,在原有的谈心谈话等基础上,推出任前提醒、履职承诺等举措,让严管厚爱更加可观可感、更具实效。加强对退休干部的关心关爱,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对在职干部形成示范效应。

  ——《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王瑜(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委员,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当代中国法治改革的重大举措。进入新时代,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的赶考路上,如何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法治改革实践?新华传媒智库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予以详细解读。

  ——《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中国法治改革》本报记者 张晓蕊 笪颖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