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江苏建成576处生态墓园:树葬、花葬……你能接受吗?
2021/03/30 08:1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即将出台之际,清明前夕,记者走访扬州、镇江、无锡、南京等地发现,曾经非常“小众”的绿色生态殡葬接受度逐年提升,江苏已建成生态墓园576处。为国家省地,为家庭省钱,让亲情延续的绿色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地疏堵结合,用生命礼仪引导生态葬,为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探路。

  生态葬VS传统墓葬出现4:1选择率

  今年一季度,扬州墓园内每5户家庭,就有4户选择节地生态葬式。还有很多家庭签署生前契约,愿意百年后选择生态葬。少花钱、少占地、少耗资源、少污染,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大方向。扬州墓园出现的改变,既有现代人观念更迭的因素,也源于生态葬自身优势效应的放大。

  杨花欲雪、又至清明。蜀冈之上,一场清新的生命告别仪式在悠扬的小提琴演奏中拉开序幕。没有纸钱纷飞,没有吹吹打打,3月29日,33个家庭将亲人的骨灰葬于樱花树下,绿草从中。没有墓碑,只有AR虚化的蝴蝶在大屏上翩翩舞动。这一刻,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得以延续。

  江都退休教师史民生在妻子去世后,便和扬州墓园签订生前协议,不仅把妻子葬于此处,还承诺自己百年之后也选择同样的方式。老人动情地说:“回归自然,这是我们夫妻俩的共同愿望,子女也很支持,我们要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距离主城10公里的扬州人文纪念园刚刚建成,今后这里将主要采用生态葬式。扬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庞庭金介绍,今年该园将开辟5000 m²的生态安葬景观带,每5年循环重复利用一次,循环周期为30年。经过30年的降解和土地休养,使园区具备重新投入使用的可能。

  据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介绍,2017年江苏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殡葬改革试点单位,节地生态葬得到有力推进,目前江苏已建成生态墓园576处。13个设区市、所有县(市、区)均已出台实施节地生态安葬激励政策,标准在500-5000元不等,基本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AR虚拟技术助力传统观念转变

  走进扬州墓园,繁华处处,亭台楼阁,风清水软,一片安宁祥和。生态葬区开阔明朗,看不到一块墓碑。“过去人们不愿意选择生态葬,是因为祭扫难、定位难,现在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都能弥补。”扬州墓园主任张峰介绍,他们在全国首创AR墓碑。通过AR技术,可在大屏幕和手机上找到与逝者相对应的生态葬位置,同时显示墓碑、照片、逝者生前事迹等信息,从而实现虚拟祭扫,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传统的大墓豪华墓,不仅占用大量耕地、林地,还导致生态被极大地破坏。”墓园的工作人员介绍:AR虚拟墓碑将逝者的人生历程通过文字、视频影像资料予以保存,真正在时间概念上实现逝者永存。

  壁葬、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短短几个字,颠覆的却是几千年的传统。从土葬到100%火葬是殡葬的一次革命,江苏用了50年才完成。生态葬被称为殡葬改革的“二次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很多地方的生态葬仍“叫好不叫座”,使用率不高。

  此次扬州的33位逝者家庭,正是跨越了两次变革,选择用最生态的方式告别人世。他们选用的生态骨灰罐是糯米质地,可自然降解,与自然融合。这种方式,平均每个墓葬仅占地0.05平方米,与传统占地几平方米的墓地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参照民政部出台的传统墓穴双穴占地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的标准,也是优势明显。尤其对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江苏来说,显得十分珍贵。

  江苏一年死亡50多万人,人人选择墓葬,势必导致高价墓地、祭扫拥堵的困局。绿色殡葬势在必行,但殡葬改革只能迈小步、不停步,推行彻底的生态葬还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主要还得靠理念、文化的潜移默化。

  传统墓园改造再利用

  青山白化,资源告急。如果持续传统墓穴葬式,像扬州墓园这样的传统墓园,将会在几年内关闭。据悉,目前苏州、无锡、南通等多地的墓园已经关园。

  2020年,为了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扬州墓园开发了新型节地生态型产品。其中,莲瑞园单个壁葬墓穴占地面积仅0.12平方米,单个小型家族墓占地仅0.415平方米,可满足3代人的安葬需求。

  “未来,我们还想对传统墓地进行改造,让一个家族的人都葬在一个地方,实现循环利用。”张峰坦言,传统风俗的每一点改变都绝非易事,要让人们在安葬方式上愿意“尝新”,墓园必须提供足够强大深厚的文化支撑,而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意义渲染和经济价值宣传上。未来,扬州墓园还将上线网上商城,更多的互联网产品将上线,为祭扫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墓园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走入墓园,人们会读到不少感人的生命故事:一生都在“长征”的老红军刘应启、新扬州画派的领军人物鲍娄先画师、国学大师卞孝萱……不仅是名人,墓园也通过精心设计,用二维码记录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以生命致敬生命,以温暖疗愈哀伤,注重生态和生命礼仪,将是绿色殡葬的终极目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刘春 文/图/视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