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就地过年,“距离”“隔离”隔不断亲情真情
2021/02/04 21:45  新华报业网  

  春节,在中国人眼里象征阖家团聚,然而在国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态势下,国家及各地级倡导非必要不要返乡,降低风险就地过年。

  只要心里有惦念,不在一两年的团聚;只要心中有惦念,哪里都是过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发现,友情亲情依旧将跨越千山万水,送达他们最珍视的亲人、友人,以及曾经患难与共、以往素不相识的人们身边。

  养老福利机构虽封闭,年味更浓了

  江苏有60家儿童福利院,这里生活着许多孤残儿童,也代养了一批困境儿童。今年过年,这些福利院也实行封闭管理。虽然机构都不对外,但孩子们并不孤单,护理员阿姨大多就地过年,管理人员也坚守岗位,福利院人气更旺、年味更浓。

  生活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的小涵刚放寒假,社工就已排出寒假规划表,每天她都帮“弟弟妹妹”叠被、穿衣、梳头,这是劳动技能课的一部分,也是她封闭中丰富多彩寒假计划的一部分。这几天院里正做新年布置,小涵也和阿姨一道挂灯笼、贴福字、试新衣、选礼物。小涵寒假的国学礼仪教育课,由社工部的文学博士范垚专门负责;寒假封闭不能上学校锡剧兴趣班,院里的音乐老师就陪小涵一起网上学锡剧。“学习更不能落下,寒假我们会给小涵查漏补缺、预习新课。总之,正常家庭会做的我们都会做。”社工部副主任陆晓红告诉记者,这个春节大部分阿姨都不回老家过年,大家愿意牺牲自己的团圆,来陪孩子们过个团圆年。

  每逢佳节,福利院代养的孩子更思念亲人。社工早早就和小涵远在外地服刑的妈妈所在的监狱联系,希望能录制短视频让母女俩“云见面”。“正在努力中,希望能达成这个心愿。”陆晓红说,小涵已在福利院代养5年,他们正为小涵今后回归家庭做打算。

  无锡市儿童福利院现有200多名孤残儿童。院长陈国梅说,不管外面环境如何变化,这里永远是温暖的、温馨的、热闹的。今年年夜饭,孩子们不能像往年一样去饭店吃他们喜欢的自助餐,但院里也备下了有小火锅、有桌餐的年夜饭,供孩子们自选。院长、社工、护理员也会陪孩子们看晚会,吃零食、放冷烟花。这些日子,阿姨们正张罗每个孩子从里到外的新衣,上学的孩子还有新书包、新文具。孩子们喜欢什么就采购什么,无锡特产小笼包、手打年糕都已买回。外面志愿者进不来,护理员还自己买工具给孩子理发。

  在全省2300多家养老机构中,老人们也大多选择留院封闭过年。泰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最近开设了亲情聊天室,用视频“云聊天”沟通亲情。“封闭管理已经快1个月了,家属们都很配合,纷纷加进群聊。我们有事也会单独发消息,发视频。”中心养老部主任周亮说,今年省里规定原则上封闭管理,确实要探视的凭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这几天,就有一些家庭预约了来探视。

  65岁的窦佩方失能失智、卧床不起,女儿一家远在贵州。今年春节,女儿一家确定不能前来,但中心已安排了护工24小时介护。这两天,老人的女儿多次来电致谢。“养老院的职责本来就是为天下子女尽孝,更何况现在疫情防控要求封闭管理,我们的责任更重。”周亮说,中心住着160位老人,儿童福利区还有37名孩子,均独立管理,且全院符合条件的护理和管理人员都打了疫苗。

  封闭的春节也早早有周详安排。年前,中心专门请外面的专业理发师和修脚师,凭核酸检测结果进来服务;院内配备的理疗师可以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理疗服务;腊月二十六院里还准备举办联欢会,全院热闹一番。

  年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来看望院内的老人和孩子,虽然他们进不来,但他们依然选择来探望,把东西放在门口。隔着围墙栏杆,爱从未被隔离。周亮说,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到春暖花开,相信大门还能再次敞开。

  国外过节,乐观生活在哪都一样

  国内农历新年气氛渐浓,但受疫情影响,国外求学和工作的江苏人无法轻易回国与家人团聚,许多人将在工作和学习中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消息,英国政府宣布,自当地时间1月5日零时起,至少到2月中旬期间,提高英格兰地区“封城”级别,除就医、采购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体育锻炼和工作外居民不得外出,非必要商业机构均暂停营业,大中小学实行线上授课。北京时间1月11日零时起,继续暂停中英间定期客运航线航班运行。

  英国的“封城”政策影响到很多人,王文明就是其中一位。去年10月他进入英国莱斯特大学读研,随着疫情变化,学校转为线上授课,他的活动范围也大大缩小。吃饭、上网课、睡觉,每天生活节奏固定,行动轨迹集中在居住的小公寓和附近几公里的超市。

  这个春节,王文明没考虑回国,“一是国内春节国外并不放假,课业很繁重;二是现在回国路上也有很多风险,为国家防疫增加负担,家里人也都没有劝我回国”。春节期间王文明每天都有课要上,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庆祝。他估计,最多叫上三五好友包饺子、看春晚,并计划除夕通过视频向家人问候新年,“虽然平时也经常通话,但在视频中看到爷爷奶奶时还是会有些思念”。

  中国人的深厚亲情常藏在叮咛和食物里。正在日本大阪大学读研的陈文生是在外第4年,他记得每年过年和家里视频,大家总会挨个传递手机,说些“要好好吃饭”“不要不舍得花钱”等相似的嘱咐。不是第一次独自在外过节,陈文生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还是要做兼职、上课、写论文,言语中透露着通达。

  王军艺工作的画廊

  人在异国,亲情隔山海,但还有朋友相互提供情感支撑。去年刚从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毕业的王军艺,目前在巴黎一家画廊工作。她找出了红纸,打算写几个福字送朋友,并邀他们一起庆祝春节,“我的法国同事圣诞节时就问过我中国新年是什么时候,相信如果他们还记得,一定会对我说新年快乐的”。

  姜帆导师的临别赠言

  几天前刚从韩国汉阳大学完成毕业答辩的姜帆即将登上回国飞机,她将要在隔离点度过这个春节了。在韩国求学,最让姜帆不舍的是导师和同学,在研究室聊天、学习的情景历历在目。毕业时老师送了本诗集,扉页上写着“追梦成功”。不分国界的师生情和头发花白的老师不知何时能再见,让姜帆有些感伤。临行前她留下很多东西转赠给同来留学的学弟学妹,“他们春节也肯定没法回国了,我会记得问候他们的”。

  隔离中过节一切从简,但感情不减。姜帆计划和爸妈视频,一直看着他们吃年夜饭、看春晚、包饺子,“就像我还在他们身边一样,说不定我爸还会嫌我太吵把视频关掉”。去年此时,她在家和父亲备年货,爸爸总是无条件满足女儿吃的愿望,只要女儿想就立刻采买。“如果解除隔离回家,一定要和爸爸喝一杯。还希望下个春节,以后每个春节,都能在爸妈身边。”

  隔离点过春节,疫情让亲情更牢

  2月2日,从河北石家庄回到南京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薛翔突然意识到,今年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了。

  时间倒回今年1月18日,凌晨时分薛翔接到了支援石家庄的紧急通知。电话很短,但有句话薛翔的妻子记得非常清晰,薛翔对电话那头回答:“我时刻做好准备!”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党员的薛翔多次请缨奔赴湖北。最终由于科室半数医生援鄂,薛翔担任科室临时负责人,在大后方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今年,他毫不犹豫奔赴了一线。

  薛翔

  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薛翔等江苏省援冀重症医疗队队员会同河北同行日夜奋战。从ECMO的精细化管理、呼吸力学监测到俯卧位通气等方方面面,他们带来江苏经验,助力医院重症患者核酸检测逐渐全部转阴,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医疗零差错三个“零”。

  2月2日,薛翔随队返宁接受医学隔离观察,这意味着他的春节将在隔离中一个人度过。39岁的薛翔是连云港人,2015年前不论多忙,年年都要赶回家围在外婆身边过个年,那时的“年味”让他记忆犹新。外婆去世后,一家三代老小转而留在南京过年。在薛翔看来,无论是哪种年,“年味”都来自情感的表达,也是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情感最集中表达的日子。

  医生的春节往往在值班中度过。“我们时常会面对人们的悲欢离合。但是每当遇到这种时候,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感,用专业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可能就留住了一个家庭过年时的‘团圆’。”薛翔说。

  此次援冀重症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南京市第一医院护理部教学护理组长戴莲也将在隔离中度过春节。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出征。父母年逾八旬,去年湖北疫情严重时母亲曾问女儿:“听说你们医院都出征一批了?你去不去?”怕母亲担心,戴莲说:“我肯定不去。”

  直到她从支援武汉返程进入隔离点,才告诉了父母实情。不同的是今年支援石家庄父母放心得多,同样的是戴莲的出征依旧毫不犹豫。“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医务工作者都对春节看得很淡。”戴莲还记得,奔赴河北时医疗队发了一件红色队服,队员们谁都没舍得穿。有一天她穿出门,大家还疑惑怎么现在就穿上了,“大家不是说好了等新年穿红色新衣服的”。戴莲说,其实那时整个医疗队早就有春节无法回江苏,在河北过年的思想准备。

  回到江苏,戴莲对河北战友们万分不舍。她说,这不同于平时工作中积累的情谊,在有一定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协同作战、抢救重症患者,情谊特殊且深厚。“河北省内的医疗队目前还在石家庄的病房里没有撤走,我们队里商量着录制些视频,到时候发给河北的医疗队表达心意。”

  1997年出生的南京市第一医院护士杜雨婷前年才刚参加工作,紧接着就先后支援武汉和石家庄,是援冀医疗队最小的成员,今年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一个人过春节。

  往年,家里总会有十多口人一起庆祝春节。“春节就是团聚,但不一定要在某个时间点。我隔离结束后也还是可以和爸妈补过春节的呀。”杜雨婷没觉得这个春节会有什么遗憾,而且跟队友一起庆祝春节,也一样很有意义。

  穿上防护服就是战士,但朋友圈的杜雨婷和同龄人一样爱吃爱玩爱追星,也是爸妈手心里的宝。妈妈一日三次联系她,忙起来累起来,她嫌妈妈唠叨有时没及时回复,后来表姐告诉她,妈妈会偷偷在家抹眼泪。杜雨婷一下子感到自己很不懂事,以后都主动每天报告妈妈今天吃了什么、工作忙不忙。

  正是这些平凡医务工作者的离小家、顾大家,今年春节回到了让大家熟悉和安心的节奏上。“狮子头这道菜,每年春节我家年夜饭都少不了。”湖北黄石市民张海丽告诉记者,“以前是妈妈做,现在是我做,几十年了,一次也没有少过。”

  张海丽是年逾九旬的卢峰英奶奶的二女儿。卢老是江苏人,1945年在镇江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定居黄石近60年的卢老,去年听说家乡医疗队远道对口支援黄石,十分激动,督促女儿精挑细选100斤黄石当地特产港饼送到江苏援黄医疗队驻地,让医疗队上下深受鼓舞。

  2020年3月20日,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总领队鲁翔代表医疗队接受张海丽一家赠送的刻纸作品

  去年春节,有11万人从武汉回到黄石,让这座鄂东南小城一度压力巨大。2月11日家乡人星夜赴援,让黄石40多天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今年春节,平静下来的黄石回到了年复一年的寻常生活。“妈妈总说自己小时候最爱吃她的姐姐烧的菜,但是具体是什么口味已经记得很模糊了,就按照记忆里的做法一直做了下来。”张海丽笑言,“在江苏生活亲戚们吃到我们家做的狮子头总觉得不正宗,但是对我们而言就是过年的一种‘符号’。”

  春节将如约而至,菜肴一切如旧。“今年还是我做。”张海丽说。今年除夕,薛翔说肯定要来一场“云团圆”,“网络发达了,一通视频电话,距离感瞬间消失”。视频时有哪些话要说,薛翔沉吟道:“愿国泰民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胡安静 蒋明睿 陈月飞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