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芦苇滩里走出来的“华夏第一钢村” 为小康生活增添生动注脚
2020/07/13 19:5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盛夏时节,走进江苏张家港永联村,连片的楼房映入眼帘,整齐有序、大气雅致;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漫步,小桥流水、草木葱茏,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这个40多年前“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落后村,如今已成为经济实力、综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5000元的“小康村”。这个小小的村镇,究竟是如何完成华丽蜕变的呢?

  如今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的永联村,起初只是长江边近700亩芦苇滩围垦成陆建的村,也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但勤劳的永联村人并不甘居于此,他们冒着严寒,挖塘养鱼,实现鱼、粮双丰收,淘到了“第一桶金”。

  随后,永联村进入了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自筹资金30万元,创办永联轧钢厂,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一跃成为当时的全县富裕村。世纪之交,永钢集团两次改制,最终给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份,创建了以集体资本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实现形式,实现了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伙、村企合作”转变,让永联村民永续享有永钢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成果。

  据了解,2006年,永联村自筹资金30多亿元,建设永联小镇,将每套约140平方米的房屋,分配给每户村民家庭,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业休闲街等现代化、城镇化公共设施,优化、便利村民的生活。截至2018年,永联村村级可用财力达1.6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近45000元,并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我儿子在钢厂上班,这会儿午睡醒了没事儿和老伴出来散散步。”73岁的村民陈莫英告诉记者,“能够像这样安享天伦之乐,我感到生活很幸福!”

  随着永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村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却未能随着转变,为此,永联村倡导由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力求提高村民的文化、文明素养,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

  为繁荣乡村文化,村里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农民休闲公园、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免费向村民开放,并组建了5支具有乡村风情的群众业余文化队伍。今年,永联针对设立多年的“文明家庭奖”推出全新考评办法,在考评对象、申报方式、考核细则等方面创新做法,鼓励村民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进入文明行列。永联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和三级“桶长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如今,文明有礼、爱心互助已成为每一名永联人的自觉行动。50多个单位、1000多名公益人士参与社会文明治理;22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爱心家教、爱心便当、爱心缝纫等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村民、职工、企业慷慨解囊,募集了2000多万元的永联为民基金,帮扶困难村民1000多人……

  此外,永联村还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让基层民主看得见、摸得着。“现在村里大事小事都由村民商量着定,涉及拆迁补贴、土地征用等问题,还得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每人都有投票权。”村民陆卫红告诉记者,随着议事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们从“想说话”到“会说话”,从“看热闹”到“听门道”,思想观念也开始慢慢转变。

  交汇点记者 陆威 刘畅方达 孟旭 韩雷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