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暖新闻】遥远的金沙江边,无锡人建起了一所学校
2019/12/12 15:05  江南晚报  

  12月初,无锡志愿者总队队长余雷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真达乡回到无锡。这是他自玉树地震后第12次去当地看望孩子们,今年也是无锡爱心人士在当地投建的麻达爱心教育学校全面建成的第一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的发生给当地和周边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同时也开启了一场举国驰援抗震救灾的艰苦战役。上到地方政府、下到企业或个人,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灾民,无锡志愿者总队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去“无锡力量”。

  

  麻达爱心教育学校

  心系灾区真情驰援

  2009年,当时还是探险协会会长的余雷就曾带队来到三江源头的玉树。本来是场探险之旅,但在亲眼见到玉树的贫穷和落后时,探险队的13名队员生出了无限感慨,也生出了支援的初心。队员们了解到整个地区只有一条主干大道,当地每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仅2000多元,日子过得艰难,于是每人拿出了2000元,共计2万余元,捐给了当地政府用于改善居民生活。

  “那次支援回来后,我们就在思考将支援持续进行下去的问题。”余队长说,2010年地震的发生牵动着去过玉树的队员们的心。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就紧急召集了一场爱心义卖捐款活动,收到了爱心志愿QQ群里百余人的积极响应。“短短两小时,义卖捐款就达128000元”,余队长说,爱心捐款中的4万元用于购买应急药品等,相关物资装了足足3辆车,他和两名探险队员连夜驱车前往玉树重灾区。到达当地后,一刻不休地将救援药品和物资分发给灾民。

  “尽管去灾区现场也是冒着余震的风险,但当真的到达灾区,亲眼看见当地因为贫穷只有二层楼的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灾民们伤亡惨重,只能茫然地集中在体育场里,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幸亏赶来了”,余雷回忆道。

  

  爱心聚焦灾区孩子

  在灾区的日子里,余雷和队友遇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同时也了解到除了玉树重灾区,在其附近的四川省石渠县有个仅2000人左右的真达乡,也受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且去援助的人不多。余雷团队当即决定再赶一天的路,将救援的力量延伸到那里。在当地,他们发现孩子们一年中上公办学校的时间只有半年,余下半年都在家里,部分孩子还帮家里采虫草卖钱,既没课上,也缺乏书籍,但他们仍有着对知识的渴望。

  从灾区回来,余雷和团队商量决定引入社会力量,结合个人支援,共同帮助真达乡的孩子们持续走好学习之路。

  一开始他找到了无锡添字蜂王浆的陈总,共同组织了一支16人的队伍,装了5辆车的衣服、书本去当地考察援助。“当年还有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因为孩子们急需汉语书籍,我当时去市场想买1000本书,结果和朋友交谈时说到是给灾区孩子们送书,正好被书店的女老板听到了,她当场决定分文不收,还和我们说再去仓库整理一下存书,一并给我们带上”,余队在说到当年援助的情形时无限感慨。

  “2016年秋我去北纺时装有限公司买冲锋衣,因和公司万总相熟,就和她聊起了这群灾区的孩子。她听说孩子们缺少棉衣过冬,当即表示让采购部门采购防水防风面料,组织工人赶工完成了500套厚实的冲锋衣,让我给孩子们带去。2016年至今,万总和她的同事每年都会给孩子们送新衣。”余队介绍,以前也有媒体想就这事采访万总,她没答应,觉得这是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个志愿队,有3名队员听说我们在援助灾区孩子,决定每年合出16000元重点援助这些孩子中最困难的几个,2017年至今都没停过,却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金沙江边建起爱心学校

  2016年,紧邻川藏界河金沙江边的真达乡开建一所干净漂亮的学校——麻达爱心教育学校。这是无锡爱心人士企业家华小英女士和刘红女士、志愿者团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努力的成果。

  学校建造的缘由还得从当年援灾说起。余雷带队去的真达乡有所公办学校,但当地师资匮乏,唯一在校的老师是一男一女两位20岁出头、只有初中文化的当地青年,教师补助低,他们也是舍不得孩子们才选择坚守。上课模式是除老师教课外,高年级的孩子教低年级的孩子。“当地是前几年才通的电,以前孩子们读书都是在阳光下大声朗诵,尽管条件不好,但他们的学习都很认真。”

  于是,余雷和两位实业家商量筹建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全年有学上。“2016年建成了主体,2017年建成了操场,2018年建好了食堂和宿舍。学校的建成很不容易,除了资金支援,也有当地政府以及无锡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付出。”

  现在孩子们已能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求学,身上有御寒的冲锋衣,新的操场和篮球架可供他们运动……“孩子们眼里有了光”,余队给记者展示了孩子们的照片,“你看这是当年第一次援助孩子们,他们身上穿着旧单衣,眼神都是茫然的,汉语也听不太懂。这张是最近在新学校里和孩子们的合影,精神状态明显不同。孩子们都会用汉语自信大方的和你打招呼,这是我们最开心的”。

  

  志愿服务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化

  “我是索南然吉,感谢叔叔阿姨长期以来对我的资助,让我的家庭在经济上减少了压力。这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是:藏语文80分、汉语文76分、数学72分,全班排名第七。我会努力学习、再接再厉”,在无锡市志愿者总队队长余雷展示的真达乡孩子们的感谢信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段话。这段话的背后是一个灾区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进步的小小自豪,是将志愿者叔叔阿姨当成亲人般的成绩汇报,更是对近10年支援真达乡“成果”的展示。

  18次进藏,12次进玉树和真达乡,余队和他的团队成员从没叫过一次累。在多年的志愿者服务经历中,他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志愿服务、建设更好的团队。

  “2008年我们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还是支只有28人的小小民间组织队伍,如今我们的队伍已有136人。期间也获得了很多省里和全国的荣誉,这不是一个人的成绩,而是团队的力量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队伍的壮大也会带来管理的问题,使得志愿者发展有了瓶颈期。余队在分析了目前队伍管理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后,总结了这样的管理经验:“一是在队伍思想意识上做工作,做公益也好、志愿者也好,最主要是个人要做事开心,不能有私心,也讲求力所能及;二是依托基金会统一流程化管理,加强社会力量,规范志愿服务,比如我们现在是由无锡雨桐慈善基金会托管;三是要对志愿服务有正确引导,志愿服务规范化比盲目的投入更有价值和意义。”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叔叔,我叫索南达杰,感谢您对我的支持、鼓励,我现在上初二了,我会努力学习的。”就像真达乡孩子说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就像一道阳光、一滴雨露、一条水源滋润了每一个获得帮助的人心中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会伴着社会爱心的规范化一起成长,未来可期。(亚梨)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