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无创新一定走不通!看“关中民俗第一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2019/10/19 22:1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吃粮靠救济,住房潮湿破旧,小伙子难讨媳妇,群众选不出好头。”谁能想到这样的表述是形容陕西袁家村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面貌?而今,走在袁家村石板铺垫的老街上,可以欣赏老艺人的皮影制作、手绘年画;可以进入老作坊,观看榨油酿酒的过程;可以要一壶关中茯茶,聆听悠扬的秦腔古调,或者在艺术长廊与创意青年交流思想。

  被誉为“关中民俗第一村”的袁家村,2007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吸引来1000多名创客,带动就业3000多人,年游客接待量6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

  从衣食不足到纯收入10万以上,袁家村是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走得既稳又好?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来到首届江苏(大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与江苏省内外文旅、景点景区负责人一同分享袁家村的成功经验。

  袁家村离西安市70公里,离咸阳市40公里,在这样一个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地方做旅游,游客会来吗?“刚起步时,准备打‘昭陵牌’,我们背靠昭陵,但是一年来了不到百人。”王创战说,于是他们又以关中民俗文化为主题吸引游客,鼓励村民在自家开办农家乐。同时还组织村民去成都、丽江、乌镇学习经验,在王创战看来,正是因为村民从来没有被服务过,所以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服务他人。

  袁家村将旅游产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村里人结婚的礼仪、过年的社火变成了体验项目,用最传统的工艺制作食物,食材都是选取最好的,“我们的口号是不敢保证你吃过的食物是最好吃的,但是我们保证是最安全的”。除了保障食物的安全,还会保障在袁家村的居住安全。袁家村的发展吸引了3000多人常驻就业,新村民在这里安家置业,过节时积极参与执勤,共同打造幸福袁家村。

  

  每家店内悬挂的“农民捍卫食品安全”标语十分惹眼。图片来源:新华网

  “基本的食宿安全保障对乡村旅游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2016年随着游客数量的快速增加,我们开始研究旅游产品升级,乡村旅游提升到乡村度假。”王创战介绍道,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客栈,发展晚间酒吧街、艺术街、主题街,丰富袁家村的夜间经济,让游客从原先的半日游拓展到一日游甚至多日游,新的旅游度假业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袁家村,袁家村的旅游经济也有了多元化的发展。

  据王创战介绍,袁家村在旅游产品升级的同时,积极与村民沟通交流,解决村民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为袁家村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方式。举个例子,年收入50万的村民看到别人年收入300万就会感到不满足,在袁家村学校的课堂上,就会有老师引导村民学会知足,凡事多想想积极面,化解村民心中的不平衡。另外,袁家村还有夜校, “为事业找平台,为经营找方法”“民宿里的人情味儿”“从管理角度谈如何提高营收”,这些都是“袁家村夜校”上过的课。授课者既有从外地请来的专家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村里经营户,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民致富、振兴家乡的内生动力。

  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袁家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有一种危机感,无创新的发展肯定走不通。”2015年袁家村党委书记提出来“走出去战略”,目前西安有15家袁家村店面,一年约有4亿元产值,除陕西外,青海、山西、河南都有袁家村,王创战对记者表示,“袁家村有一个梦想,去旅游只要看村、看民俗,就只认袁家村,因为袁家村是把当地民俗挖得最深的;吃美食,只认袁家村,因为袁家村的美食做得最正宗,买农产品只认袁家村,因为袁家村人是用生命在捍卫食品质量” 。

  交汇点记者 陈彤/文 王昊晨/视频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