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323世界气象日丨江苏气象人,追风逐雨守护你的“24小时”
2021/03/22 19:2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他们,离星空最近;他们,与风雨同行;他们,时刻牵挂你的冷暖;他们,默默关注你的行程;在江苏大地上,是他们,守护你的“24小时”。

  明天是“323世界气象日”,本报记者走近几位江苏气象人,他们的眼神里投射着严谨和笃定,言行透露出对气象事业的热情与追求。

  刘梅:预报“辩论会”,细心倾听每个首席的意见

  多次成功提前预报梅雨和暴雨过程、万家灯火时守着天气预报信息平台是家常便饭……20多年来,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梅一直奋战在预报服务一线,她认真对待每一次降水预报,为农业和防汛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信息。

  春分节气刚过,这段时间春雨密集登场。每天上班,刘梅都盯着雷达云图,分析数据变化:“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密密麻麻各种各样,但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和兴趣所在。方便大家出行,是我的工作目标。”

  作为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和全国百名首席预报员,刘梅恪尽职守地从事天气预报工作。2020年7月21日,江苏宣布出梅,历时43天的梅雨期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长。这43天里,刘梅没有歇过一天,整天和同事们挤在一起讨论分析。首席办公室一般配备多名首席预报员,对于每名首席预报员们来说,每一次预报都是一场小型的辩论赛;梅雨期间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模式预报在强降水落区和量级上均存在较大偏差,这给预报员造成很大困扰。因而面对具体到下在哪儿、雨量多少的问题时,刘梅都会细心倾听每个首席的意见。

  “去年梅雨期偏长,强降水过程频繁,长江江苏段、太湖、运河等多处水域水位超警戒线,这给我们预报员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刘梅说,每次强降水前夕,她都会带领年轻预报员对降水的时间、落区、雨量进行详细分析,确保预报及时、准确。降水结束后,她和同事们还会对这一轮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及时总结预报中忽略的问题。

  当记者问起梅雨期间印象最深的一次过程时,刘梅立马就笑了起来:“哪有什么最深刻的,一共十次强降水过程,几乎是连续不断,每一次都是认真对待。” 整个超长梅雨季节期间,她成功提前预报梅雨和多次暴雨过程,及时准确的传达雨情实况和未来发展,连续多日坚守岗位,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决策专报等服务材料30余期,为农业和防汛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信息。去年7月22-26日淮河盱眙段水位突发险情,鲍集圩村民撤离,刘梅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往盱眙气象局,和当地人员起成功预报了强降水即将结束的转折变化,为安全度汛作出突出贡献。

  “最初选择这份职业时,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随着20多年的工作经历,深感责任在肩。” 刘梅说,降水预报为民众提供及时服务,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事这份工作很光荣,能对得起大家的期待和需求。“作为一名好的预报员科研很重要,长期以来我都从事气象相关课题研究;下一步,我会继续带着单位里的90后中坚力量快速共同成长。”她说。

  陈昊——和云“打交道”的人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每天通过地面和卫星观测天上的云朵,感受云量、云高、云厚的细微变化,对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把关。每天和云打交道,他就是江苏省气象台专业气象预报科副科长陈昊,作为蓝天白云的守卫者,他用“卫星公式”求解“民生方程”。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是一个看得见的天气系统。”介绍起云朵,陈昊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云在气候系统中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地气系统的辐射能量平衡。同时,云的外形特征和云量大小,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当前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因此云是重要的气象观测要素之一。

  每天陈昊都会关注云量的预报,在他的把关下,空气质量的气象条件预报消息准时传出,云量预报也与影响农业生产的日照预报直接相关,也与新能源产业等重点行业息息相关。“这项工作很有成就感,我们的预报产品既能够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也能服务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这份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陈昊说。

  作为江苏省气象台专业气象预报科副科长,陈昊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江苏省气象局多源卫星资料业务应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之一。针对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他和同事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微波辐射模拟方案。

  谈起和气象工作结缘,陈昊的经历算是有些阴差阳错。“本科期间,我学习的是通信工程专业,2007年到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后,偶然接触到我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陈昊说,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GFS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星载微波成像仪观测数据的同化对台风的预报具有直接的影响,而相关核心技术一直遭遇国外封锁。

  “在当时,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观测数据在GRAPES-GFS的同化系统中模拟误差有十几K,这么大的建模误差影响卫星资料同化有效性,进而造成预报的结果不准确。” 陈昊在从事专业气象预报业务的同时,在科研上也能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前沿研究。他主导研究的快速微波辐射模拟方案将建模误差降低至几K,在近年多个台风的路径预报试验中,有效改善了预报质量,预报的台风路径更加接近实际观测路径。

  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遥感建模技术比较先进,我国在探索微波遥感建模时也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和国外专家交流,但谈到关键核心问题细节时,国外专家就沉默了。”从此,陈昊心中立下志向,一定要掌握属于国人自己的核心技术;建模推导公式的结果要验证,陈昊拿着直尺和国外文献上的结果比对;所有代码从零开始自己手动敲出来。短短数年时间,陈昊和同事们就实现了微波遥感同化建模自主可控,每一行代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我国以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为代表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能力。

  这个团队:发出近3万条气象预警信息

  从2018年5月份试运行至今,29695条(含解除)气象预警信息通过江苏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8人团队签发出去,覆盖短信5724.43万人次,公众通过短信、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渠道收到预警信息。

  江苏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主任、团队带头人李娟说:“每一份气象预警信息都承载着它独有的使命,政府的应急决策指挥、部门的防御措施和公众的自我防范,都以这几句话作为基础。虽然只有简洁的一两句话,但它却凝练了我们对数以千万个数据的分析结果。”

  时间回到2020年5月,每天上午8点前,中心领导及团队成员都会准时出现在省台会商室收看全国天气会商,了解当天和未来天气趋势,这样的“课表”一直维持到去年9月汛情结束。

  团队成员陈静雯是个90后小姑娘,她的职责是省、市、县气象预警发布平台服务保障和运维。“这项工作必须24小时在线,去年5个月汛期里,我和同事们轮流24小时值班,最紧张的那几天,经常是上了白班连着夜班,24小时连续在岗。” 陈静雯告诉记者,虽然团队成员只有8个人,但有5个人是党员,在党支部书记李娟的带头下,每名党员都争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是90后的团队成员倪艳刚入职时就把85页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使用手册背得滚瓜烂熟。作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员,每次发布前,她都会反复查看预警信息,朗读好几遍,确保无差错。倪艳尤还记得她第一次发布的场景,攥着鼠标,手心里全是汗。

  在这个8人团队里,有懂气象的、有懂计算机的,有画平面设计稿的、有编微信公号的,团队成员的手机上,我省市县三级和气象预警相关的公号关注一个不漏。“作为自然灾害的预警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我们专门负责发布专业部门研判的预警信息。”李娟介绍,如今,全省13个设区市、67个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机构均已接入以中心为主建设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使用率达100%,初步形成气象部门承办、多部门协作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突发事件预警发布格局。

  此外,8人团队还做好应急准备,提前组建声讯叫应群组,确保重大天气来临时预警信息高效精准发布。去年6.12扬州高邮龙卷,团队成员仅仅2分钟内就将预警信息准确送达应急责任人,为防灾减灾赢得先机。去年汛期,团队还重新部署了广电客户端,实时推送省、市两级预警信息直达导播室,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更丰富,打造成江苏预警立体传播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