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苏创 | 扣准国家战略促进要素融合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中扛起“江苏担当”
2021/03/02 21:00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2020年底,科技部正式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强化江浙沪皖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春耕不停,雨露丰沃。规划实施两月有余,我省已经下出哪步“先手棋”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中扛起“江苏担当”?G60科创走廊如何在我省发挥乘数效应?科创一体化还有“肠梗堵”待通,江苏如何破题?看《科技周刊》记者调查。

  下出“先手棋”,构建科创“强磁场”

  规划提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际上,在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上,江苏先行先试,在多个层面已下出了一步步“先手棋”。

  2020年12月27日,规划正式发布前三天,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苏州迁入新址,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入一剂“强心针”。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干勇介绍,成立一年以来,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十四五”新材料发展趋势,材料分析表征、材料大数据、材料仪器设备开发“三大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启动了7项重大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目前正积极筹建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

  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不久前,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在南京江北新区揭牌。该项目通过离岸数据中心的布局,打造链接全球的创新网络。“离岸数据中心项目将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直接连入离岸数据中心,覆盖江北新区主要功能园区,满足自贸区建设及国际相关企业高级别跨境信息流通需求。”南京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以外,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也在苏州落成。早在去年数字人民币首次试点,苏州市相城区就承接了数字货币的试点功能。

  规划中提出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位于江苏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即将建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是一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大网”,通过自主网络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将建成由全国40个城市核心节点、133个边缘节点组成的当前覆盖最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现在还处在建设阶段。”项目牵头建设单位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重大项目办主任许志坚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在抓紧研究并努力占据未来网络领导地位。在传统互联网发展阶段,中国的贡献有限,但在未来网络变革当中,中国应该有更多话语权。

  一张创新券,连起长三角创新路。2012年,宿迁最先提出“科技创新券”概念;2018年,长三角首张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在昆山发放;2020年,常州武进区与上海、嘉兴、合肥签署双创券通用通兑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2月3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在苏州正式启动。“这张创新券不仅为公司抵扣了研发经费,还帮助我们在长三角内对接创新资源。”启动会上,吴江佳禾食品工业公司总经理邢志强说,佳禾食品去年年底在上海落地创新分中心,这张创新券,让邢志强更安心地谋创新,也为企业“进军”长三角添了信心。

  长三角创新路上,知识产权一体化交流合作趋于体系化常态化运行。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建立了联合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的机制,约定在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后,由四地知识产权局轮流坐庄,共同举办长三角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各地白皮书、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等,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0年。

  破“堵”找“融”,科创走廊变身快速通道

  沪昆高速公路在公路网编号为G60,围绕在这条公路长三角段,涵盖了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等区域,正以聚集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次规划中提出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联合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自2005年左右嘉兴提出G60科创走廊概念后,沿线多地在科创领域迎来了喜人变化。在江苏,G60科创走廊已经成为科技服务和成果冲破“堵点”找“融点”的快速通道,9个城市“串”起的G60科创走廊正呈现出几何式倍增发展的“乘数效应”。

  “上午在苏州看项目,下午到安徽见客户,未来这些地区政策一体,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利好!”南京理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告诉记者,这两年,他沿着G60科创走廊,将业务拓展到了杭州、上海和合肥。

  “单个城市的科研资源有限,要想推动创新,必须持开放心态。”在G60联席办工作人员看来,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地,都有知名高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分布其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是每个城市创新驱动的引擎。“沿G60科创走廊整合九城市(区)科研创新资源,使这些资源流动起来,创造的效益将难以想象。”以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为例,目前联席办已经梳理出详细的九城市(区)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创新资源,起草了G60科创走廊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交互投资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文件。

  去年7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大会吸引了近200位智能驾驶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到场,共探智能驾驶系统与智能汽车核心应用,共推长三角G60各城市间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得益于这条科创走廊,苏州相城区已集聚智能车联网关联企业61家,涵盖智能车辆、信息交互和技术支撑等多个大类,涌现出了魔门塔、智加科技、挚途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行业内高层次人才超1000人。

  金融支持是放大G60科创走廊“乘数效应”的重要变量之一。去年12月15日,江苏银行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上海联合举办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G60科创贷”产品发布会,创新推出“G60科创贷”,直击科创企业金融服务痛点难点,以独特的G60科创企业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发展全面赋能,打造了金融助力长三角发展新样本。“G60科创贷直击科创融资痛点,提升有效供给必将对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说。

  打通协同创新 “肠梗堵”,专家破题

  规划出台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合作高质量一体化循序渐进,但也存在若干问题。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一份《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水平评估与政策创新》报告指出,近十年间,长三角跨省合作申请专利16717件,占长三角区域专利总量的比重仅为0.24%。这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跨省域一体化的战略导向之间的差距遥远,突出说明在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进中,行政壁垒等因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技术创新一体化进程。

  专家表示,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两两合作情况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省际合作关系的强弱。2008-2017年,长三角各省(市)之间合作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苏浙皖之间的科技创新一体化效果有待提升。此外,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尚未形成主流。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多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企业牵头(参与)的多主体技术创新合作活动尚未形成主流,技术创新合作方式单一、产学研融合深度、广度和效度有待提高。对此,研究院给出建议: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程度;服务企业主体性角色,培育产学研深度融合微创新生态系统;树立产业和科技融合理念,塑造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新格局。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表示,对于沿G60沪昆高速建设的G60科创走廊,目前已有的G60科创走廊规划以上海为核心,绕过了江苏沿江的大部分科技和产业发达地区,不如沪宁杭科创走廊更合适,而且沪宁杭科创走廊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合肥,最终形成沪宁杭合科创走廊。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也建议启动沪宁科技创新带战略。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沿G42沪蓉高速也将建设经济带,目前已有规划纲要。

  据悉,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已被列为2021年全省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之一。在年初召开的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为着力点,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增长极。抢抓落实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协调发展、协同互动。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参与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发挥长三角先进制造产业创新链牵头作用,组织实施一批联合攻关项目,推进长三角高端人才互认,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技术市场网络建设,提升长三角协同创新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蔡姝雯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