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疫情之下江苏高校学子慎独自律知行合一 ,在青春赛道创更好未来
2022/05/04 07:46  新华日报  

  7点,朝阳把教学楼护栏的影子涂抹在亮蓝的自行车上,手提喷壶让水雾与阳光一起绘出一道淡色“彩虹”——每天清晨,南京大学商学院二年级学生李惠玲看着同学群里同学们打卡的照片,感觉疫情之下这段特殊时光无比难忘。

  一个多月来,很多大学生保持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大家渐渐发现,心有所往、奋力奔跑是最有力的武器,无论是培养自律、刻苦攻坚还是学以致用,大家奋斗的成色一如既往、更加鲜亮。

  拒绝“躺平”勤打卡增强本领 ——

  这些安静的时光,藏着我们未来的样子

  “上午看完第4个文件夹里的文献,中午刷一下某网站知识区,下午完成论文第二个案例的初稿,留一个小时练听力……”早晨,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周熙宜走在宿舍到图书馆的路上,一天中需要做的事情在脑海中闪现。

  跟周熙宜一样,很多南大学子在疫情之下采用打卡等方式充实这段“宅”时光。南京大学商学院二年级有70多个学生,在李惠玲组织下,大家刚完成第一次“21天学习打卡活动”,从6点到8点,同学们会陆续拍摄一张实景照片早安打卡,开启一天的学习,“这21天几乎是全员满卡,其中有大半的同学在7点半之前就开始读书等分享。”李惠玲说,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校园芳华一样感染了自己。

  借助打卡群,大家还强化了专注力,“同学们运用有屏幕锁定功能的手机软件,记录自己一天的连续学习时间,截屏发到打卡群相互激励。”李惠玲给记者发来一张群聊图片,“瞧,很多同学都连续学习2小时以上!”

  不负时光,努力不辍,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弥补疫情造成的一些不便。“自从课程转到线上后,我添加了好几位老师的微信和QQ。”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大二的姜子阳说,他经常会将自己课上没弄懂的问题拍照或编辑短信发给老师,晚上再电话交流,“因为很多题目需要对着图片边看边讲,经常忘了时间,有几次打完电话我才发现花了老师1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一个月来,姜子阳几乎每天都会找在校的老师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进展,就在上周这个关于管道无损检测的计划获得省级重点项目立项,“接下来要和小伙伴一起动手操作。”

  “疫情之下,有时线下课题组会变成网上组会,有时在某个时间段必须完成的落地任务可能被耽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刘文超说,实验室的同学们“抱团取暖”,相互监督督促实验进度,监督当天计划样品的制备、原定指标的测定完成情况,“我们相当于成立了一个小的互助组,共同努力,一起做出成绩。” 刘文超说,他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正顺利进行,“正值青春,奋斗不止。疫情之下,我们更应该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时刻心无旁骛地提升科研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做好充足储备。”

  聚力攻关破难题收获满满 ——

  所有的困难,都将成为灿烂记忆的注脚

  “2020年,我筹备半年的社团巡礼节因疫情被取消,创业项目被搁置……到了大三,获得了上海心仪公司的实习offer,却因疫情与它失之交臂。”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陈丹妮说,“疫情阻止我去远方,却更加走近了自己。”在那段漫长的居家时间,她更加热爱运动,在实习搁浅后,她重新梳理自己的经历,经过反复调研思考,决心转换赛道攻读体育产业的研究生。

  “在最近的小半年里,我不再为‘受限’的生活烦恼,而是规律生活、培养习惯、挑战未知、复盘总结。”陈丹妮说,她第一次将运动生理学知识实践在日常健身中;第一次克服每一道想逃避的难题;第一次远离手机体验练字带来的宁静……最近,她收到北京大学体育产业与大健康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录取通知,“生活轨迹或许不会按照我们原定方向去发展,但会让我们发现新的思路、新的方向、新的自己。疫情之下,机会与挑战并存,其实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所有的困难,都将成为灿烂记忆的注脚。”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经济统计专业大三学生徐嘉簃告诉记者,最近她和团队收获喜讯,她们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从省赛本科组3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回想1月份筹备期进度较慢,大家心里很是着急,因为疫情小徐还不得不延迟两个星期返校。但越是慌乱就越要稳住,“大家默契地通过腾讯会议沟通,每个人独立选择3个选题,对这15个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反复讨论。”

  从确认选题、实施调查方案,到整理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再到制作PPT和视频,5名小伙伴学到不少新技能,“数据分析是专业性最强的部分,大家请专业课老师线上讲解但理解不透彻,后来又找了一位在校的老师,面对面学了一个半小时,才攻克这一难关。”临近比赛的半个月里,5名同学每天至少有3个小时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4万多字、100多页的报告大家反复读改10遍以上。

  “从3月份以来,全校共有36个项目参加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24支队伍备战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江苏省省赛,65支队伍参加‘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校级选拔赛,5支队伍备战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百余名学员参与南京审计大学润泽科创训练营。”南京审计大学团委副书记于娱发现,疫情之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气氛却日益浓厚,学生更多将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知行合一练就“真刀真枪”的本领。记者了解到,在4月中旬落幕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江苏斩获捧杯高校数、发起高校数、获奖总数、一等奖总数、二等奖总数“五个第一”,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春力量茁壮生长。

  学以致用立大志报效国家 ——

  勇于尝试,终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在抗疫的大课堂中成长,大学生们更加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在学校常态化核酸筛查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宋鹏霄发现,核酸检测报告核查需要花费不少人力和时间。“通过3年的知识积累,我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呢?”宋鹏霄表示,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已掌握,但是针对本次开发所用到的OCR技术和客户端开发知识是个知识盲点,需要再深入学习一下。

  于是宋鹏霄迅速展开调研,他发现某OCR开源工具识别精度高、识别速度快,利用这个工具他设计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核酸信息自动化抽取系统,下载后即可使用。原本需要耗费好几个小时核对的数据,利用这个程序,志愿者们可在几分钟内核查完数百人的核酸完成截图,大大提高核查效率和精度。在程序成功运行并测试良好的那一刻,小宋十分振奋,“我一直想为抗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也算是学以致用了!”宋鹏霄希望,未来他能够在科研方面继续深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知识大有用武之地,争取在研究领域取得出色成果,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为助力校园信息化防疫,南京邮电大学青柚工作室的一群未来程序员开发“邮你来办”和“邮客行”小程序,用于每日健康打卡和出入校园登记。青柚工作室创始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2019级研究生顾怡告诉记者,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和实训,“疫情之下,同学们或有迷茫或倦怠,但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与目标,青春让我们拥有更多试错时间,我们终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作为药学生,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大二学生濮子衿发现,同学们保持着对新冠病毒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关注,平时学习过程中,老师也经常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与病毒有关的研讨课题,一旦与现实结合,课本上那些生化、药理、免疫、微生物的知识,都显得更加鲜活,“我们在学习与科研时,不仅在医药与生命科学领域找到新的思路、寻求新的突破,更融合了环境科学、数学模型、大数据等综合学科,一切都有机关联起来。而为了人类的健康,我们一直在探寻的路上。”

  “五一”假期,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云超依旧忙碌——6点起床运动,8点多赶到实验室,晚上10点多返回宿舍,除了吃饭,其余时间全在实验室度过。今年3月以来,她结合专业方向,协助导师开发和测试“氢气痕量气态杂质红外分析系统”,为了恶补知识,她连续10多天泡在图书馆翻阅书籍、学术资料,从B站上学习MATLAB编程技术,甚至早上跳绳的时候,她也会一边跳一边回想数据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脑子经常冒出光谱和氢气杂质的特征峰……“每一次解决难题后的喜悦,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胡云超说,“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重要途径,促进清洁能源氢能源的推广和使用,也是为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所以一定要努力和坚持去做,这段岁月蓄积的力量,将帮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在青春赛道上迎接更好的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陈立民 叶真 杨频萍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