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高校教师“见招拆招”玩转网课 ,线上教学如何行稳致远
2020/03/05 20:28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大学在线开学已有半个多月。上千门课程,数万名学生,对于每所高校和教师来说,这种大规模网课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对线上教学的实时检验和加速变革。曾因慕课掀起的在线教育风暴,或将因此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大规模“触网”,教师挑战线上教育模式

  “那些曾经很熟悉的知识,我坐在电脑前录播了很多次,却总是不满意……终于咬着牙录播了几段微课,发给了学生,并叮嘱他们不要提前看。”开课一段时间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吴老师(化名)写下的感受,可能符合很多老师的“内心独白”。

  第二次课程,吴老师尝试着用了ZOOM会议的形式。“在学生打开摄像头时,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因为我看到了他们。有的坐在院落里,有的坐在书桌前,还有个躺在床上……”吴老师说,自己没有提醒躺在床上的学生,至少他们都注视着摄像头。不知道算不算 “确定过眼神”,但自己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才会充满有趣的灵魂。

  记者了解到,以南大为例,2020年春季学期共约2100门次的本科课程在线上运行。在高校陆续解决授课平台、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排课表、教师培训等问题后,老师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最大的难题。

  “最近两周都要过12点才睡,测试各种录屏软件,直播平台,写操作指南,辅助培训,自己的MOOC课程和校内三门课程的在线教学准备……”在开课之前,尽管有过慕课授课经验,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莉老师还是又认真学习了很多在线授课的专业知识。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王杰教授临近退休,不熟悉网络平台和直播技术,但在教务处的培训和助教的帮助下,他逐步掌握了在线教学方法。

  网络直播出现的卡顿延时、在线交互难等,影响了网课效率和质量,让老师们颇为苦恼。昨天,通过QQ视频会议的方式,南师大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张群给学生们做了一次隔空“小测验”,考题有一项是“听写”,不少学生就因为网络“卡顿”,影响了成绩。

  为补救“直播卡顿”带来的教学问题,张群将课程拆分,根据“语法点”和“难点发音”,录制一段段“小视频”,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小视频时长尽量控制在几分钟内,确保播放时画面更流畅,即便没有无线网,即便用手机也能观看。”张群向记者分享“视频微课”小心得。

  上完一段时间课后,高校普遍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有显著不同。“教师的语速、对线上教学节奏的把握等,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影响较大。”有高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教师还未能快速适应线上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线上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不适应线上讲课速度,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实践中破解问题,挑战中孕育变革机遇

  面对线上教学暴露的问题,老师们也在一一破解,改善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在线教学的“到达率”。

  “上课之间,我对网上慕课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慕课的结课率很低,只有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袁伟伟老师说,现在大学生爱上B站,刷抖音,这些视频的特点是短小紧凑,吸引眼球的同时还保持互动。于是,袁伟伟在《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的课堂中设计了多款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堂游戏。

  “请同学刚学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再点名另一个同学来回答。”袁伟伟说,这款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又实现了课堂交流,“他们说,就像最熟悉的同学就坐在身边一样。”

  “一节网课比较合理的时长应该是25分钟。”三周下来,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教师赵剑总结了一些经验,在他看来,网课不是“单兵作战”,应体现整个教育团队的协作力。“十几位有经验的学科教师先进行集中备课,整理关键知识点,再由几位中青年教师针对网课特点再梳理,录制出生动易传播的网课。”赵剑举例,比如可以借鉴国外线上教学的好经验——利用“动画教学”的方式,来配合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原本生硬的“公式”。赵剑尝试用代码等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微积分、极限与导数等等。

  经过一周的教学实践,南大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们摸索发现,利用“教学立方”发起众答、课堂小测、直播间语音以及白板书写或聊天等形式。“过去线下教学,总是坐在前排的‘学霸’回答问题,线上则是人人都可以同时作答,参与度反而提高了。”与此同时,有老师发现使用Zoom直播平台可以开放共享的屏幕。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在屏幕上书写和删除信息,老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在听课时存在的各种疑问。

  在线课堂的炫酷技术也圈粉无数。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外教Farland老师的课程中,他加上了绿幕技术,随意切换中山陵、杜厦图书馆等各种新奇好玩的教学场景,直播间瞬间变成大片现场。

  在线课堂让跨界协同变得更容易。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讲授《科学方法论》的潘慕绚老师邀请袁伟伟去讲授发动机智能。而袁伟伟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不理解计算机算法中的数学公式,她在第二节课就把数学系老师“拉”了进来,“同学们非常惊喜,很多疑问都得到了专业而充分的解答。”

  老师都意识到,当前线上教学虽说是应对特殊情况之举,但其实也是未来教改的方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改进。南京审计大学人力资源学教授赵红梅说,“如果说过去传统授课中,教师的存在是0到1之间,都能找到位置;那将来的网络直播平台,教师的存在也许要么是0要么是1”。赵红梅表示,这将对高校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技术只是外壳,在线教育需要由内而外的突破

  全民网课热潮的同时,快速上线海量课程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也值得深思。

  有专家提出,根据教育部的提示,高校老师未必要自己制作直播课。一门好的在线课程建设需要数月的时间周期,不可能在短期迅速实现线下课程向在线课堂的转换。

  目前国内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这些在线课程资源,再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完善,足够进行眼下的在线教学了。那么,为何高校却依旧布置教师上在线直播课呢?教育学者熊丙奇提出,这暴露了已有的慕课当中的一个问题,我国高校在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时,存在重入选精品课程的办学政绩,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在线课程的使用还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影响在线教育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高校当中也有老师坚持“不尝试网课”。南京一位高校文科教授表示,他依然选择不赶教学进度,坚持开学到校后,给学生面对面上课。“我在学生微信群里发了个红包,希望大家积极去下载课程视频,哪知道抢红包人比下载课件的多多了!”有老师提出,由于上网课的内容、授课对象不同,不一定所有课程都适合网课。

  “由于大学生长期以来受到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欠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未能对之进行有效的辅导,在线课堂的成效很难说。”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说,就拿英语教学来说,大量课件运用和日益普遍的网络化课程,对促进外语教学有辅助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已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老师拿着现成的PPT播放一遍,学生还是未能成为学习的中心,其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而教师俨然成为了一个“媒体播放者”。“在线技术是外壳,教育理念的真正革新才能带来由内而外的真正突破。”王银泉表示。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王梦然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