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东南大学喜获7项国家科技大奖
2020/01/10 14:26  交汇点新闻  王梦然  

  

  交汇点讯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项。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龚维明教授团队负责的“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龚维明教授于1996年率先提出“平衡点”理念,项目团队历经20余年,建立自平衡法理论及测试方法,研制了系列核心加载设备,形成了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静载法反力小、测试效率低等瓶颈,破解了新型深基础测试手段缺乏的困境。该技术已被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应用于国内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和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000多个工程,解决了重大工程深基础承载力测试的技术难题,并创造了多项世界测试记录。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吴刚教授团队负责的“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测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历经10余年,在结构检测评估、可控高效加固和复杂条件加固等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针对混凝土结构病害“精准筛查与诊断”、“常见病”高效快速治、“疑难病”有效精准治的技术体系。该项目首创了系列光学非接触式检测设备和技术,破解了大型结构变形病害快速检测和浑水中结构病害识别难题,发明了系列关键区域、整体结构损伤可控加固新技术,创建了严酷服役环境、水下、不中断交通等三种复杂恶劣条件下混凝土结构高效加固修复新技术体系,实现复杂条件下加固“经济、高效”。项目成果应用于全国90%以上的地区,并在铁路、公路等500余项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加平教授团队负责的“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收缩开裂是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重大难题,项目组历经20余年,创建了多因素耦合的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实现了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性能可设计;发明了4类抗裂功能材料,定向、高效降低混凝土不同阶段的多种收缩;建立了高抗裂混凝土设计方法与抗裂能力调控成套技术,实现收缩开裂可控制。理论方法被2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采用。成果应用于兰新高铁、港珠澳隧道沉管、地铁车站等100余项重大工程,实现了地下空间、隧道、长大结构等无可见裂缝,推动了现代混凝土裂缝控制由被动修复转变为主动防治。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庆安教授团队负责的“高性能MEMS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南大学一直因“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著称。一代代东大人埋头科研,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6年“十三五”以来,东南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6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6项,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项目中,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奖励类别

  1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龚维明、戴国亮、易教良、施峰、薛国亚、高文生 技术发明二等奖

  2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测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 吴刚、何小元、魏洋、蒋剑彪、窦勇芝、刘钊、王春林、谢正元、李金涛、田永丁 科技进步二等奖

  3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 刘加平、田倩、王育江、李磊、姚婷、李华、张守治、王文彬、王瑞、高南箫 科技进步二等奖

  4高性能MEMS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庆安、周再发、聂萌、徐波、夏长奉、黄见秋、李伟华、唐洁影、朱真、王磊 科技进步二等奖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通讯员 唐瑭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