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对话高校书记校长|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2019/12/10 15:51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新华日报与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近日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敬请关注。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 摄影 万程鹏

  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对话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

  记者: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如何办好农业大学,南农有着什么样的探索?

  陈利根: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大学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高度肯定了全国涉农高校长期以来为国家“三农”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为我国涉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开启了高等农林教育全面迈向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

  学校已连续三年进入 “全球最佳农业科学大学”前十,跃居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农学与林学”第25位。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4个学科获批A+。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使命接续新担当。对于南京农业大学而言,就是要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扛起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面向三农主战场,将农林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建设发展的大我,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提供农林智慧和方案。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近年来,我们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农业特色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聚力改革创新:强人才之基;筑学科龙头;插科技羽翼。首先,农业要强,必须“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多元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也应该是“贯通式”、多样化、分类培养。既要对接创新发展,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又要对接产业融合,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其次,科技兴农需求紧迫、形势逼人。农业高校只有把牢学科龙头,才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升创新的持续动力,带入共生互动的良性轨道。第三,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农业大学始终将责任与使命构筑在三农的发展命脉,用科技的力量为改革发轫、用扎根的决心为振兴添瓦,鼓励开展自由探索,围绕国家需求开展研究,真正地将“大科学”根植于“大土地”。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记者:一直以来,南农“顶天立地”做好学科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立足新农科,我们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写就南农的育人文章?

  陈利根:涉农高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建设新农科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12月5日,新农科建设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举行,正式提出新农科改革实践方案。南京农业大学直接参与了新农科建设的整体策划与设计,着力探究与回答“理念怎么新”、“专业怎么优”、“人才怎么强”、“协同怎么联”、“质量怎么提”等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实践绕不开的几大问题。

  为率先推进新农科的建设与改革,学校召开了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会,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二十条意见,创新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本研衔接的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推进“大国三农”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通过立“金专”,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紧跟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强“金课”,优化农科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以稻作文化、茶文化、花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批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探索建立书院制荣誉学院;建“高地”,着重打造农科教合作基地,牵头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区域共建共享实践基地,着力推动“质量革命”。凝练了“北大荒七君子守边疆战天荒建粮仓”时代精神,努力将“扎根大地、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熔铸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精神内核。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就是要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将科技之力对接改革之需。一是“瞄准”科技前沿。优化科技战略布局,不断突破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难题,在诸多领域“引领”农业科研攻关的方向。学校积极开展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前沿对接,率先给出了智能农业领域的“中国方案”。二是“把牢”战略之需。围绕国家社会重大战略需求,依托资源、人才、平台优势,组建优势特色专家团队,用大项目培优大团队、以大平台催生大成果。学校依托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开展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畜产品绿色加工等领域研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三是“扎根”三农大地,通过选塑脱贫攻坚的“金案例”联动西部,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间”发力东部。学校正努力通过“东西联动”,汇聚面向全国服务乡村振兴的辐射效应。

  

  图片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记者:即将召开的南农大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意味着将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我们有着怎么样的方向和目标?

  陈利根:当前,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人才培养体系面临从知识体系、专业学科体系到院系组织体系的全面改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以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形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科教兴国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新的时代命题呼唤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涉农高校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意味着学校的建设发展必须跨越提升,学校即将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将全力实施党建引领、育人固本、学科牵引、国际化升级、条件支撑这五大工程,将“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南农品格”作为发展理念,聚焦“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谋求师生幸福”三项重点任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坚持优势特色、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坚持人才强校、着力打造一流师资,坚持科技创新、着力追求一流成果,坚持服务社会、着力支撑一流贡献,坚持开放办学、着力创新一流合作,坚持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一流治理体系,坚持提高师生幸福感、着力创建一流的办学条件与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 摄影 万程鹏

  不忘初心是南农人的血脉传承,兴农报国是南农人的使命担当,矢志一流就是我们的不懈追求。面对新时代的呼唤、面对先辈们的重托、面对师生与校友的期盼,南京农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将胸怀“中流击水”的担当与魄力,扛起新形势的使命与责任,拥有站在新方位的意识和视野,坚定开拓新时代的勇气与信心,在冲击世界一流的赛道上,奋力争先、勇往直前。

  交汇点记者 王拓/文 万程鹏/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