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协同创新中心做“红娘”,江苏高校对接实体经济结出“黄金果”
2019/11/19 13:29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目的,一直以来是高等教育系统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开展的如何?怎样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10月16日,江苏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在徐州召开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实体经济暨管理工作培训会,来自省内外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近60家知名企业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就新时代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与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建设展开研讨。

  教育部长点赞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018年,南京大学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尺寸0.5微米,规模4亿像素的芯片研制,这是世界上像素密度最高像素规模最大的成像芯片。消息一出,震惊了半导体产业界。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

  7年前,继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之后,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省级高校协同创新计划。

  “江苏省2012年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组织高校与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力量紧密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科技攻关,建设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表示,截至目前,全省高校已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认定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6个,60余所高校通过自有资源和经费筹措,成立了200多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省和校三级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2017年下半年开始,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进入第二个周期,省政府成立了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包括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在内的四大专项的实施。2018年,省教育厅、财政厅、科技厅联合召开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推进会及协同创新成果展示洽谈会,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两年多来,我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国家、行业、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服务发展等方面又取得积极进展。”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张兆臣告诉记者,2018、2019年教育部开展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省教育厅积极组织,择优推荐,两年共获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个,认定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全国公认的显著成就。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在相关场合表示。

  校企“联姻”,携手解决若干重大需求

  经过7年的探索和努力,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亮眼,记者在现场的展牌上看到,一批企业的重大需求和疑难问题得到解决,校企合作取得的“黄金果”令人瞩目。

  老工业基地的徐州,曾面临一个问题:煤炭采完后采煤塌陷地如何治理。在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的帮助下,徐州先后创造了包括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湿地等在内的多个治理典范模式,形成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丽景象。

  “中心目的是为整合科研院所和政府、企业的资源,共同破解煤矿老工业基地资源与环境束缚。”中心副主任郭广礼介绍,徐州市通过这种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的资源协同利用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工矿废弃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实现新增建设用地一万亩,建设了现代工业园区、物流基地、文化产业园等,促使煤炭产业向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无独有偶,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也是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直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典型案例。该研究院目的在于建设新沂市包括新材料产业测试研发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小型生产企业服务和孵化等在内的服务平台,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该平台的服务和孵化作用下,新沂市成长起了一批包括华信新材料等在内的高新材料企业。

  苏州大学牵头的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出55吋电容触控传感器的批量工艺和关键纳米材料,在国际上形成了唯一大尺寸柔性触控产品的量产能力,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发明吸附材料突破吸油速度慢世界难题,应用于墨西哥湾等原油泄漏事故处置。

  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南京大学联合实验室”、东南大学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与中民筑友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装配式建筑”、苏州大学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与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OLED照明生产示范线”……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黄金果”日益增多。

  专家献言,协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协调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机制体制改革功不可没。”南京工业大学科研部部长管国锋与参会者分享学校对接实体经济的经验做法,近几年来南京工业大学协调创新的成果有目共睹,该校“膜材料与膜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协同相关企业研发的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解决了世界难题,建成了全球首套4万吨/天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

  管国锋认为,高校要建立优化战略协同机制,建章立制,出台人才资源、绩效、国际合作管理办法;科研组织高效化,在基础研究中注重校校协同,关键共性技术达成校所协同,成果转化实现校企协同;升级资源配置机制,启动“互联网+协同创新”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实现设备资源技术共享。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成绩不言而喻,但也显现一些问题和不足。”洪流认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部分牵头高校协同创新推进速度不快,协同创新成效校际之间不平衡,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针对这些问题,省教育厅将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改革发展,以取得创新成果重大突破为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改革30条”等科技创新和改革政策措施,发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作用,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资源的创新活力。

  “各高校协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很多科研成果侧重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离应用和服务社会还有距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洪流说,协同创新取得的成果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协同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最终目的,本次培训会遴选了一批创新成果,分别与有关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开展签约,有80多项成果进行推介路演和洽谈对接,近20个项目与企业达成了转化意向。

  交汇点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