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教育分期贷怎成“分欺贷”?
2019/10/22 21:51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22日9版《“退费”,引出培训费贷款迷局》一文报道,常州市钟楼区朱小姐花3万学英语,就因为她在课程顾问的推销下申请了教育分期贷款,中途退课不仅分文不退还要倒付2617元,最后记者介入方才拿回退款。被“忽悠”办贷、课程效果不佳、退费难,朱小姐的遭遇折射出当下教培市场分期贷已然变味的现状。

  教育分期贷,原本是一项旨在共赢的金融创新。理论上讲,那些想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我的人,可以通过分期贷款减轻经济压力。由此,教育机构得以拓展生源,金融平台则获得更多收益。这个“三赢”的机制看上去的确很美,于是迅速在教育行业推广开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条看似合理的链条,实际操作中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教育分期贷就会偏离理想预期,甚而变成行业“毒药”。今年以来,太傻留学、莎翁少儿家庭英语、韦博英语、于斯钢琴等机构接连“爆雷”,早已为教育分期贷可能的风险敲响了警钟。

  漏洞究竟出在哪儿?从朱小姐的遭遇来看,从诸多类似案例来看,培训机构自然首当其冲。有的夸大宣传,“随时退费”“零手续费”的承诺张口即来,但学员真要退费时就变成了“蜀道难”;有的刻意引导甚至欺骗,混淆分期贷和分期付款的概念,教育分期贷变成了“分欺贷”,学员在不知不觉中背上了贷款、挎上甩不掉的包袱。金融平台也是难辞其咎。“不到5分钟,贷款就办下来了”,这直接表明一些金融平台为吸引客户,不惜降低门槛、放松监管、弱化风险控制,以致信贷“易借难还”。

  漏洞还出在监管上。报道中提到,当记者来到常州市钟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物价科、消保科以及消协反映朱小姐的遭遇时,3位科室工作人员竟然纷纷表示“管不了”,实令人匪夷所思。这也说明,教育分期贷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管理仍有待完善,需要工商注册、教育管理、金融监管、公安执法等多部门的联合会诊、通力合作。比如,如何让教育培训机构真正回归教育,如何让金融平台在强监管中优化服务,如何给消费者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等等,都值得各方认真考量、拿出良方。

  教育是需要情怀的,教育信贷也同样如此。教育分期贷不只是一款金融产品,还应是一个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有利工具。正如它最初构想的那样,用最好的技术将利率降到最低,去服务最需要的人群,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回归本源、珍视初心,需要行业强化自律,需要监管务实到位,也需要全社会的细心呵护。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