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教育 > 正文
【江东时评】“把戒尺还给老师”是最美礼赞
2019/09/09 10:24  交汇点新闻  杨丽  

  开学伊始,就迎来了第三十五个教师节。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为全省中小学教师送上政策大礼包,评职称变得更容易了;10位“2019江苏最美小学教师”站上领奖台,迎接他们的高光时刻;全省各地学校都以汇演、表彰等多种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与祝福。在鲜花与掌声中,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给老师的最美礼赞?

  对教育最大的支持、对老师最美的礼赞,莫过于尊师重教。比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营造重视教育、尊敬老师的社会风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简化优化教师职称评定流程,在政策和待遇上向农村教育倾斜……这些无疑是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教师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大环境如此,校园小日常则更需如此。礼赞教师,无需“跪拜礼”“谢师宴”“感恩节”,而是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对于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尊重与信任老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不妨把“戒尺”还给老师。

  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里,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但并不常用;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手里的教鞭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诗,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右手掌被打得发肿,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在传统印象中,严师的形象从来与戒尺密不可分。而如今的课堂里,戒尺早已难觅踪影,“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成为平常事。不久前,山东五莲县二中的两名学生私自逃课,班主任杨老师把两名学生叫回,用课本打了孩子两下,被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严厉处分”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经过媒体与社会的呼吁,处分终被撤销,“把戒尺还给老师”的呼声愈加响亮。

  “老师没有惩戒权,就如同汽车没有刹车”。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与“和风细雨”的慈爱教育,两者相辅相成,都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好的老师,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而盲目的宽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会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只会沦为教育的败笔。

  其实,今天的戒尺,早已不是有形的惩戒工具,而是每个人心中要有尺度,要懂得敬畏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荒废学业或欺凌学生时,老师拿起“戒尺”,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责任、对未来负责。当然,老师们手握“戒尺”,要先用这把“尺子”量一量自身,量一量自己的修为与德行。倘若自身品行不端、带有情绪或私心,便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尊重,“戒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制度的护航,一方面要从范围、程度、形式和边界细化相应政策,让教师知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更规范地使用“戒尺”;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手握戒尺”权利的保护。

  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呼吁从国家政策上、从学生和家长的言行中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和爱戴,“把戒尺还给老师”“让老师敢接戒尺”“让老师用好戒尺”;也希望同学们能遇到“手握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好老师。

  交汇点记者 杨丽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