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信创产业规模扩大,如何破解“造血”难题?
2022/11/27 17:38  交汇点新闻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推进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血液”一直是业界难题。11月2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大会上,信创人才培养成为焦点议题。国内产业大咖、骨干企业、高校专家们围绕软件人才培养、信创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力图找到破解“造血”难题的方案。

  科技自立自强“呼唤”信创人才

  核心技术事关国家信息安全,没有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应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信创产业应运而生。“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通俗而言,就是要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实现国产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在会上指出,这是实现信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信创产业发展,在政策推动下,2022年信创产业开启规模化应用,从党政信创向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行业信创拓展,市场空间巨大。”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谈辉认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信创产业正进入“黄金”发展期。据有关机构预测,整个信创产业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2万亿元。

  对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信创产业而言,软件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关系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江苏的软件名城、软件园区以及软件企业在数量上均为全国第一。省内有34家软件企业上市主板和科创板,10家软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33家企业列入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产业快速发展,也意味着人才需求量更大。

  “当前,江苏信创软件人才培养仍面临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深入不够、校企联动性不足、职业培训市场不完善、科研和工程实验条件匮乏等问题。”在信创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谈辉直指信创软件产业链人才供需失衡,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的现状。数据显示,每年全国信创人才缺口高达100万,其中江苏省信创人才缺口占比10%,达到10万人。

  对此,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表示,发展人才“第一资源”、服务壮大万亿产业,当务之急需要持续深化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设,加速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江苏,共同打造信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供”“需”有效对接

  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化。江苏软件产业基础雄厚,为实现信创人才的产教融合提供了“硬支撑”。加之江苏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这些都为产教融合得以“向深探索”打好了基础。

  “过去,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引进别人的技术,围绕Wintel(Windows+Intel)体系和AA(Android+ARM)体系培养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然而,信创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自主研发复杂软件系统能力的创新人才。”面对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高度依托国外技术体系的现状,黄志球认为,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应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软件信创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系统培育能力。

  “信创人才的持续健康成长,既离不开龙头企业构筑自主培养机制,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人才共同发展,也需要高校加入实现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模式。”谈辉认为,实现产教融合,人才“供”与“需”的有效对接是关键。信创基础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根据调研显示,院校培养排在首位的岗位有4个,分别是基础软件开发人员、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硬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随着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院校培养方向、培养领域的动态调整要求也越来越高。

  龙芯中科等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校企紧密合作新方式,助力改进办学方向及办学模式。作为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教育品牌,龙芯教育业务涵盖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领域。“我们根据这三类教育的属性和要求,既要培养‘用’计算机的人才,更要培养‘造’计算机的人才。”龙芯中科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杨昆表示。

  作为人才主要供给端的院校,也需更“接地气”,紧跟产业需求进行培育机制的“迭代”——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以系统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体系中融合信创场景、案例与问题,并先后与曙光、翼辉等企业达成课程共建合作,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而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合作企业的资深技能大师和专家组成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混编师资团队,“这不仅搭建了校企人员交流的平台,也让学院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说。

  政企学研如何共建信创“生态圈”

  培育和招引人才,需要搭建成熟的“生态系统”,对于信创这一相对“年轻”的产业而言,该如何高质量“建圈”?

  记者了解到,江苏已成立信创产业链专班,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围绕2025年全省软件产业力争实现1.6万亿元等目标,持续做优做强信创产业。

  政策引导仅仅是第一步。“构建产业和人才‘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的良好格局,搭建政府、产业、高校协同促进的交流平台,共同打造软件产业人才发展的优质生态圈。”姜良认为,政企学研的充分结合互动,平台载体的孵化培育尤为重要。

  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该基金会由省工信厅创办,省人才工作有关部门、省骨干软件企业和有关高等院校共同参与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此前已累计为江苏培养4000余名优秀的软件企业家,服务软件企业1200多家,为14万余人次的软件和互联网人才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公共服务。

  “可通过强企建设,用领军带动整体发展;梯度培育,从源头抓好苗子培养;打响品牌,营造优厚发展氛围。”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谢俊元举例说,比如举办领军人才沙龙,今年吸引了460多位政、产、学、研、金、用等领域高端人才和专家参与;再如,打造品牌公益活动“爱英之旅”,仅10月21日走进江苏科技大学,就组织10余家企业带来总计超300个岗位走进校园。

  事实上,我国信创软件仍在不断发展之中,相关技术岗位还未成熟,需要不断更新工程体系与实验环境,遵循信创人才培养的成长图谱,分阶段、分层地创造信创学习与实践环境。就在大会当天,发布了江苏信创人才图谱公开版,并进行了“芯火”公益捐赠签约。行动倡议各方立足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触角延伸至青少年培养阶段,面向中小学、高职、高校开展基于龙芯、鲲鹏、昇腾等技术路线的青少年信创教育推广和普及,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提前布局江苏信创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

  “很多举措不会立刻收效,但在问题和目标都非常明确的前提下,这些人次工作一定会为江苏软件产业、信创产业提供持久且有效的动能。”谢俊元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杉 付奇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