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江苏“老本行”如何闯进新蓝海:三艘医药“巨轮”,“整编”再启航
2022/11/06 20:57  新华报业网  

  【引言】11月2日,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结束公示,全国共20个集群入围,江苏占据4席,分别是: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至此,江苏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10个,总数居全国第一。

  当前正处于我国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产业集群,不仅是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在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生态、稳固产业链等方面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即日起推出特别策划,陆续对十个集群进行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在疫情“黑天鹅”的席卷下,很多产业被迫按下发展“暂停键”,生物医药却稳稳驶入“黄金赛道”,放眼全球,它都不愧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深远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于江苏而言,生物医药既是“产业新贵”,却也是深耕多年的“老本行”。

  日前,工信部公示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占据一席。“截至2021年底,泰连锡医药产业集群达3040.3亿元,对全国医药产业贡献仅次于京津冀;去年税收突破132.2亿元,占全省52.67%。”在业内看来,该集群的上榜毫无悬念。如今形成的泰州中国医药城、连云港中华药港,以及无锡药谷并不是“异军突起”,早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三地就锚定医药领域默默耕耘,如今三地生物医药企业总共已达到3199家,逐渐形成了“千帆竞发”的强劲势头。

  然而,对标世界级产业集群,新的考验还在路上,三地如何打破本位主义,实现从“地方集聚”到“区域协同”的产业跃升,考验着政府施政决策,也有赖于企业的自发行动。

  各领风骚,“老龙头”不断育新芽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随行的还有一个豪华经济“天团”,其中就包括德国医药巨头“默克集团”。“中国是重大的增长引擎,预计2021至2025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较上一个五年周期将会增加50%。”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马锦睿的这一番话,并不仅是“意向”:不久前,默克宣布在无锡增加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基地的投资,服务整个亚洲市场,并将在当地创造1000个工作岗位。

  无锡医药再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其实,这座城市对“医药外资”的吸引,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中国与瑞典第一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就落户在无锡滨湖区。近年来,这里不断集聚着全球医药资源,吸引了更广泛的跨国、跨地合作。“没有一座城市愿意放弃追求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近年来无锡对生物医药有着不小的野心,根据无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力争达到2500亿元。这不是一个“空头”目标,摸索发展多年,无锡已抓住了新药研发、医药制剂、基因诊疗等关键领域,也集聚了阿斯利康、药明生物、华瑞制药等1277家生物医药公司,去年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总结无锡医药的定位,业内给出的评价是“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与国际研发赛场”。

  “人才、资本加持下,无锡医药一路高歌猛进,近年来势头很猛。相比之下,泰州医药更有种‘老牌’的风范,稳健和服务是它的亮点。”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叶平生长期奔走在“医药圈”,撮合、对接医药技术合作,他的感受很直接:泰州的中国医药城,就像医药企业的“梦工厂”,它涵盖了疫苗工程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大小分子等21个技术平台,可以满足医药产业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需要,“科学家可以‘拎包入住’,企业家则能够以最小的投资、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快的回报。”

  “全链式”专业服务,为泰州医药赢得竞争力,也加快了产业成果的落地。如今,疫苗、检测试剂已成为泰州医药的鲜明标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药城的“硕世生物”成为国内新冠核酸诊断试剂核心供应商之一,并多次向海内外捐赠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医药城企业江苏瑞科生物技术公司建立起10余款高度差异化组成的创新型疫苗组合,覆盖宫颈癌、带状疱疹、新冠肺炎等领域,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渗透多元化疫苗市场。

  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超100项、累计获批上市1类新药占全国的15%,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中国医药的“连云港现象”甚至令不少一、二线大城市艳羡。业内人士笑称,连云港的医药创新模式学不来,牛就牛在有积淀,底子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孙飘扬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企业家,化解了连云港国营制药厂的存亡问题,也为连云港医药工业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再之后,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这四大药企在世纪交接时分完成“集结”,合力形成了一艘搬不走、打不破的医药“航母”,它具备完整的医药创新体系,既有精锐工程师,也有一支经验丰富、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连云港已形成四大药企领跑,百余家药企协同创新的格局。”连云港开发区新医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刘建萍介绍,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设备等已成为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近年来,一系列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肝炎药物等持续造福国内外市场。“未来,连云港将持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基础工艺、关键技术材料等薄弱环节,实施技术攻关,争取在新一代基因操作技术、大规模高效表达抗体生产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突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连云港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放眼这一集群,三地可谓各领风骚,各有强项,聚如炬火,散如明星。在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翔看来,“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具有“主导产品”占有率高、总体竞争力强的特点,在化学药、现代中药、疫苗、诊断试剂等领域优势突出,“比如化学药,集群内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再比如中药大品种,多达32个,位居全国第一。”

  打破制约,把握产业链主导权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前沿产业、大企业最先感受到“产业链主导权”的重要性,尤其生物医药产业。“不掌握核心技术,拿不出创新药,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就没有话语权,对跨国公司就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中国老百姓就只能花高价买进口药。”正大天晴知识产权总监沈军直言,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更是事关百姓健康的“命脉”。

  “聚焦前沿领域,恒瑞持续高强度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高水平创新产出,今年7月公司第11款创新药上市,为我国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带去新的治疗选择。”恒瑞医药有关负责人说。

  在江苏,更多的医药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快医药创新,必须“相互借力”,“强强联合”才能跑赢研发时间,尽快打破技术制约。“医药产业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但现阶段,转型是必然趋势,中国药企必须从‘跟跑仿制’转向‘做原创药’。”沈军谈及,当前,带量采购等政策加快仿制药降价速度的同时,也倒逼医药企业走上创新要发的道路。正是在此背景下,“泰连锡”开始频频联动,形成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产业“生态圈”——

  无锡企业药明康德,在泰州投资15.8亿美元,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和全球新药研发生产基地;连云港企业恒瑞医药与泰州华创信诺共同开展处方联用非临床药代预试验和非临床病毒学研究;无锡企业药明生物与连云港企业正大天晴针对一款创新双特异性抗体开发达成合作……“三地的联动由浅至深,并且逐渐从企业层面扩展至高校、院所。”吴翔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三地的合作从“产品研发”步入“人才培养”,并携手“走出去”,与省外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形成了一种更长期、更稳固的合作机制。”

  “泰连锡”黄金集群的崛起,既有龙头企业的“振臂一呼”,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的“迎头赶上”,他们明确定位,明确创新动力的源头,以久久为功的研发之势,于“小而窄”的细分领域中谋得“大突破”,为产业链的韧性与稳定贡献关键力量。

  “就是这么一块不起眼的皮肤小药膏,提升了制剂工艺研发,产能可达到上千万只。”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宏伟介绍,企业研发的明星产品丽芙甲硝唑凝胶市场占有率突破80%,年销量超1000万只。近三年,企业携手中科院皮研所、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所,围绕皮肤病、肾病等免疫领域开展了近20项新产品研发工作,获得药品注册证13项,申请相关专利近50项,去年完成开票销售5亿元,为无锡当地贡献年税收6300万元。

  瞄准疫苗领域,围绕“佐剂”创新研发,江苏瑞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勇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几乎有8年的时间,现金流极度吃紧,吃了上顿没下顿,团队、试验,几乎每一项都在烧钱。”很多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引进”,但刘勇坚持要自主研发,在他看来,“佐剂”对于疫苗就像芯片对于手机一样重要,“佐剂”研发是高度跨学科的任务,难点在工艺,需长期的技术积累。医药研发“九死一生”,可一旦突破关键技术,就会快速实现市场价值,最近,瑞科生物获得了江苏省药监局颁发的新冠疫苗生产许可证,该公司在江苏泰州的新冠疫苗及佐剂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新冠疫苗1亿剂以上的产能,可快速扩产至年产3亿剂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技术、人才、资本、政策充分融合的产物,需要复杂的资源协调和协同。“很显然,‘泰连锡’的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了‘携手’以及‘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调动起各种资源、优势加快成果转化,既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也为‘集群’提升了竞争力。”泰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叶华跃告诉记者,近些年,集群呈现出“企业多元、结构合理”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集群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199家,其中,规上企业498家,高新技术企业30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7家。

  张弓搭箭,坚定选择“协同破阵”

  从地理方位来看,泰州、连云港、无锡“三足鼎立”,如同一把支棱起来的“强弓”,但要发出锐不可当的“破阵之箭”,迈向“世界级”集群,光有结构还不够,三地还要找到更为精准的“功能”定位。

  省工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相较世界领跑者,“泰连锡”医药产业还存在全球市场份额不足、产品原始创新能力仍不足,产品多以仿制为主,缺乏国际领跑的产品、市场研发投入与世界知名药企仍有差距等问题。

  “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与挑战是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落地和完善,也需要政府政策更切实的帮助行业发展。”吴翔介绍,三地将共同编制“集群培育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泰州加快进军细胞与基因治疗、新型疫苗等新赛道;连云港重点布局新型肝病药物、抗肿瘤药等新领域;无锡聚力发展药物设计、靶点筛选、生物合成等新业态。

  “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地跨三市,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推动集群跨区域协同发展既是难点也是必须解决的重点。”叶华跃认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是一个封闭的产业组织,而是一个根植于地方特色,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开放系统。他表示,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非常重要,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泰州、连云港和无锡市三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集群培育发展领导小组,研究三地合作重大事项;另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集群推进工作专班,推进集群融合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协同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如基金合作,技术平台一体化发展等,探索集群内互动机制,如重大项目共融的“飞地经济”模式。

  与此同时,专家还建议,促进组织双核驱动: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为集群内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市场主体,统筹协调全省及上海国创中心的资源,推动泰州、连云港、无锡生物医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两个促进组织互相关联,互为补充。

  “三地应放大各自优势,成为一台高质量的产业引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章晨峰为集群入选“国家队”感到振奋,但他也看到了挑战与竞争,“放眼国内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势力’崛起,未来医药产业势必会呈现集中化和差异化并存趋势,要想真正打造世界级‘集群’,还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赛道和切入点,把有限的时间、资源用到刀刃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沈佳暄 林杉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