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深读数字经济系列报道”① | “数字翅膀”激荡澎湃动能
2022/06/06 22:26  新华报业网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各方“摩拳擦掌”的竞技场。江苏则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增添强大新动能,为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赛道”启动“新引擎”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在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坚持数据驱动发展,致力打造组织管理高效、资源调度柔性、技术体系统一的数字南瑞。”南瑞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0月,集团启动“基石项目”建设,项目覆盖了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化工6大板块,涵盖国家能源集团总部及54家子分公司、337家三级生产单位,对接统建系统和相关子分公司自建系统58个。面对复杂任务,南瑞集团历时400多天的日夜奋战,完成了运营计划、智能调度、在线监视等六大功能模块的建设,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新技术,将“事前科学决策、事中智能调控、事后全面分析”集于一体的“基石”铸造成功,为国家能源集团打造出世界领先的协同调度指挥智能化平台。

  突出创新引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江苏着力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策源地”,充当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在苏州,姑苏实验室、南大苏州校区、国家超算昆山中心、长三角量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持续为当地乃至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无锡构筑地标性产业集群,实施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布局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3+5+X”数字产业体系,引进华虹、海力士、中环等一批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智能传感产业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强劲引擎驱动,江苏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壮大。2021年,江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1.2万亿元,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达66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底,围绕数字经济江苏已培育形成1.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苏州美能华智在智能审批领域深耕多年,公司创始人童先明告诉记者,公司为报关企业提供智能物流单证识别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支持多种单据类型,实现信息秒读取,报关单快速生成,为企业报关减少错误率,大大提高报关效率。“公司投身数字经济浪潮,不仅让审批智能化,助力政府提高营商环境竞争力,也打开了自身的发展空间。”童先明说。

  “数据流”畅通“肠梗阻”

  一台台精密加工机械一字排开,一只只机械手臂灵活操作各个生产环节,一批批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器生产并远销海外……同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泰州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上演。

  然而,身为减速机行业的老牌企业,泰隆集团曾一度被生产过程不透明、设备利用率低下、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牵绊着发展,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2017年开始,徐工汉云为泰隆量身定制生产优化方案,打通设备通信链路,实时采集机床数据,并基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备画像、智能仓储等服务。如今,企业设备利用率提高了3.6%,计划达成率提高了8.3%。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加速了产业要素裂变聚合,推动生产力组织方式日益走向平台化、智能化,不仅帮助千千万万个传统制造企业华丽转身,更对经济运行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产生了深刻影响。

  3月末,江苏首批数据产品在无锡完成交易签约,帮助产品完成交易的,正是无锡首家、全省第三家综合数据要素交易平台——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在这里,数据确权、数据产品发布、数据产品定价及交易等功能一应俱全,数据更加开放共享,供需双方和专业服务机构能够携手冲破曾经的数据“高墙”。

  “数字平台开放、共享、协同、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经济主体互动、生产活动组织、产品服务供给更加敏捷,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更高,动态响应市场需求的周期更短。”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看来,数据要素释放着新的红利与空间:数据具有突出的乘数效应,数据流带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边界,促进资源配置从单点优化向多点优化演进,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水平。

  在省内,苏州4万亿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电子信息产业就占了28.1%,占全省比重超过40%,占全国比重约十分之一,数字经济制造业优势强劲,吸引数家产值超百亿的电子信息企业;放眼长三角,在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长三角占了2个,分别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集群”,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产业上下游投资也纷至沓来。

  “数据的流通能够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的束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要素支持,同时也不能忽视数据的平权、算力的普惠、算法的透明。”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表示,大数据时代,政府应更加注重对于数据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真正让数据红利全民共享。

  “锻长板”同时“补短板”

  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锻长板、补短板,更有力地推动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形成优势。

  “江苏数字经济的主航道是产业数字化,而制造业数字化是其中的主体板块,这是合乎逻辑的选择。所以下大决心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智改数转’专项行动等,既必要又紧迫。”卜安洵认为,这项“强主板”的工作,不应成为江苏发展数字经济的全部,不能忽视或减弱对制造业之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视和投入。

  卜安洵介绍,全省产业数字化中,除制造业之外的另外两极,是前端的消费服务业和后端的基础大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数字化也要同步、同等规划和实施。“这就是数字化领域的‘补短板’,这种‘补短板’也不用跟随其他省市的路径,建议直接以数字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出台专项规划,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发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和新型农业。”卜安洵说。

  来到连云港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都市四季果园”内,葡萄、柑橘、草莓等果品都已采用滴灌技术。细细的黑色管道,把营养液输送到植物的根系,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以前一个大棚需要6个人施肥,现在只需一个人就行了,实际上,我们不仅实现了智能水肥一体化,还做到了智能监控系统化管理。”该园行政部经理范月龙说。

  给现代农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江苏近日发布《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此,连云港市副市长、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表示:“我们将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着力以信息化为引领,进一步驱动农业朝着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补短板”,终究还要靠人。5月23日,江苏出台《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从深化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机制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全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展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认定,实施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知识更新培育项目,每年遴选培育1000名数字经济领域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沈佳暄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