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首页看点丨他们,用辛勤汗水为节日增添亮丽色彩
2022/04/30 22:1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新闻开设的“首页看点”栏目,每天通过关键词,为您推荐最及时的新闻资讯、最重要的热点事件、最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劳动者。

  “五一”劳动节假日期间,从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到车来车往的物流场站,从紧张忙碌的医疗一线到有序运转的生产车间,大江南北,自早到晚,无数劳动者坚守在各自岗位挥洒汗水,用热心、奉献和担当绘就成节日里的一道道动人风景,展现出最美风采。

  医务人员,一丝一毫不能松懈

  4月30日凌晨2点,已经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徐矿总医院院感科科长张煜再次接到紧急任务。一位90岁高龄老人需要紧急心脏介入手术。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作为院感专家,张煜顾不上休息,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在手术间察看院感布局流程,到现场督导防控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如果说一线医务人员所进行的是一场极限蹦极,那么院感医生就是蹦极运动员身上的那根绳索。对张煜来说,“平平安安把医护人员带回家”,是她的使命所在——预案要做细,工作要做实,要检查,完善,再检查,再完善……跟往年一样,今年“五一”假期,她都将在岗位上度过。

  “大概最早在2月下旬吧,同省院感专家团队一起去往多地支援抗疫,包括苏州、连云港、南京等等,好多个城市呢。”张煜说,“现在家乡徐州突现疫情,我更要义不容辞一马当先!”

  “我有丰富的驰援外市的经验,也有本地抗疫经验,疫情就是命令,必须上!”本轮徐州发生疫情以后,张煜再次主动请缨披甲上阵,担任徐州市疫情院感防控工作“黄码”定点医院督察组组长。她一边加强“黄码”定点医院整体布局、制度流程、风险排查、医务人员管理,一边对发热门诊人员、院感骨干进行线上培训。从设备设施、行为管理到制度落实,一遍遍巡查,详细现场指导。

  防护服、防护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天气越来越热,但张煜每天都“捂”得严严实实,高强度的工作后,每次脱下密闭的防护服时都大汗淋漓;因为频繁的手部消杀,张煜的手又红又肿。一天工作下来,卸下口罩和防护服的她,脸上都是深深的印痕。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经验丰富的张煜深知院感是底线工作,责任重大,一丝一毫不能松懈。

  三餐不定时的她,面对工作却能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每天穿梭于各角落,恪尽职守,用感控敏锐的洞察力,去指导督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规范化,做到早发现、早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院感人员就像医院的‘啄木鸟’‘侦察兵’,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张煜认真地说,“院感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以冲刺的姿态跑大部队前面,跑在可能发生的风险前面,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群体可能发生的风险。”

  30日下午,张煜收到了支援地医院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一封感谢信,信里说:“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您用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为百姓筑牢安全堡垒。感谢你在这段特殊时期的付出与担当。”

  铁路技术员,期待南沿江铁路早日通车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沪通道和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沪宁通道的第二条城际铁路。

  “经过几个月连续奋战,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站主体混凝土结构已提前完成封顶目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我为自己能参与建设这样的重点工程感到自豪。”4月30日,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项目部技术员童安敏早早来到项目工地,和同事现场交流优化下一步施工工序,测算各工序施工时间和数据,提出各个岗位的人员、职责,确保施工作业优质快速推进,“希望通过辛勤的劳动、不懈的奋斗,铸就精美工程。”

  句容站主体混凝土结构完成封顶前一夜11点多,还在办公室加班的童安敏突然拿起手电筒急匆匆往工地方向赶去,惊动了同在加班的同事。“这么晚你干嘛去啊?”同事黄身铖问。“我想到站房有一个梁柱节点的钢筋好像有问题,明天一早就要浇筑,我不放心,过去确认一下。”

  正是这种执着,让2020年7月参加工作的童安敏,在施工一线经过一年多锤炼,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技术员,并在南沿江铁路项目迎来了新挑战。

  句容站房东临茅山,站房外形设计取材中国传统建筑与山水轮廓相结合,犹如在山水间划出的一道优美的弧线,隐喻着城市丰富的山脉迹线,渲染出句容的灵动与秀美。“南沿江铁路通车后,相信很多人会喜欢这个车站。”童安敏介绍,该站房建筑面积14904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站房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规模为两台六线,远期为四台十线,采用上进下出的进出站形式,涉及多专业立体交叉作业,造型复杂、跨度大,施工难度较高。

  “每天,我都要拿着图纸反复核对每个梁板和节点的施工情况,核对完一项就在图纸上做个标记,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每次浇筑混凝土,我都在现场时刻盯控,赶上饭点也不能走。”童安敏表示,面对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工期,项目部还要克服疫情影响,争取将站房打造成南沿江铁路站房新品牌、新标杆,大家重任在肩,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现在虽然完成封顶目标,但是还有大量后续工作要做,同时还有几个站房要陆续加速完成封顶。

  南沿江铁路按计划年底要建成,时间紧迫。“作为新时代的交通工程建设者,绝不能辜负这个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新时代。”童安敏说,有幸能够参加江苏高铁建设!期待能通过全体建设者加班加点的努力,用劳动赢得未来,早日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快捷的出行。

  物流人员,为保产保运一直在路上

  4月28日下午,南京浩宇物流有限公司内物流车进出不停,正在为上海客户的化工品材料装车。在这里,每天都有近21辆物流车将客户所需订单货品,发往全国各地。

  “全部装货完毕,出发!”“收到。”19点09分,辛亚利驾驶着“苏A1C106”牌照的货车从南京化学工业园出发,这一趟运送的物资是27吨聚醚二胺,目的地是上海市奉贤区一家化工厂。此行是辛亚利3月28日以来第4次往返南京与上海之间,

  今年45岁的他,“跑运输”整整10年。因常年运输危险品,需要一名押货员进行全程跟踪,辛亚利的老婆便持证上岗,每次都是夫妻俩一起出车。“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卸货中,一辆车就是我们的家,哪里有货就去哪。”

  从3月28日开始,辛亚利就一直坚守在保供一线。“经历一次,回味一生。”他回忆,3月28日下午3点,公司接到支援上海的任务,紧急安排4台飞翼车和3台低平板车及9名驾押人员,运输整件核酸检测仪器及配套物资至上海市闵行区。“一路上,我们心情比较复杂。毕竟第一次为疫区送货,不知道是否安全。但是内心又很激动,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感觉本次出车是10年来最完美的一次。

  疫情下的保供运输,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因这几次送货点都是上海,车辆下了高速后,就要贴上封条,回到卸货地点也不能下车,都是即卸即走,全程闭环。”辛亚利说,每次出发前,公司都会为驾押人员配备防护服和N95口罩,对回公司的车辆及时进行消杀。此外,还准备牛奶、泡面、自热小火锅等基本生活必备品。“就算路上堵车,这些也够吃啦。”

  自己在一线奔波,家里人是他最放心不下。“隔离那段时间都不敢开视频,怕他们担心。”辛亚利说,为了减少家人的担忧,每天主动打电话,避免开视频后,家人知道被隔离的消息。

  “五一”假期,辛亚利没有因此停下脚步。4月30日,他说,因疫情所在地的企业原材料供应订单堆积较大,为了保产保运,公司货车司机都没有休息。

  货运是物流供应的关键一环,货车司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是有了他们的不辞辛劳、星夜兼程,才有了防疫物资的安全送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据南京浩宇物流有限公司统计,进出上海方面,3月28日至4月29日,共派专人、专车、专线近90辆,近200名司押人员和管理人员,运送二类到九类危险化学品和PMDI、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生产制造保供物资近700车,运输共计25000余吨。此外,截至目前,除已执行完成前期任务外,现在目前仍有数百辆运输车辆和200名员工忙碌在援沪抗疫一线。

  基建工程师,助力打造江苏新出海口

  4月30日,通州湾新出海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吕铁路建设现场,工人在刚浇筑完成的桥墩边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劳动者之歌在海边奏响。

  在现场忙碌的中铁上海院洋吕铁路项目负责人吴文军,自2月8日从上海到南通项目部以来,一直坚守岗位,“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工期越来越紧,在工程即将进入上部结构施工环节时,受疫情影响,施工细节只能重新谋划。”

  那些天,制定上部结构施工人员进场方案成为吴文军的“头等大事”。“一次可以进场多少人?人要怎么来?来了又怎么隔离?”吴文军感叹道,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要一趟一趟汇报沟通,一点一点打磨方案,后来,困扰项目建设半个多月的“人员进场难”问题在各方努力下,终于得到了解决。首批20名工人通过专人专车定点接送、单人单间酒店封闭隔离,终于实现了让政府“安心”、工人“放心”,也让吴文军终于舒了一口气。

  “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洋吕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放大“大通州湾”战略优势,以江铁海联运为纽带,提升资源集聚配置效率,助力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对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期间,我们出不去,相关检查人员进不来。但是,项目的首梁浇筑技术交底、每日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都按期完成了。”吴文军介绍,这得益于“洋吕铁路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了项目全过程管理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精细化。近期,我们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云检查”,资料上传平台远程审查,通过重点施工点位安装的摄像头随时查验,其他施工点位则进行直播,解决上级单位安全人员无法到场难题。

  如今,洋吕铁路启东梁场已经获得简支T梁批量生产的“准生证”,工人陆续到位,即将开启T梁架设施工,洋吕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开花、大干快干阶段。“助力打造江苏新出海口,作为奋战在洋吕铁路一线的劳动者,我将坚决扛起EPC牵头方负责人的职责,战疫情、保生产,两手抓、两推进,为早日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吴文军表示,“五一”期间600余名建设者仍坚守岗位“不打烊”,对他们而言,劳动就是建功新时代的最美方式。

  生产维修工程师,马不停蹄赶工5G手持终端设备

  4月30日上午,在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0后”生产维修工程师秦伟正一丝不苟,用设备和练就的“火眼金睛”对器件进行入库前的质检。

  “五一”期间,秦伟和团队同事们坚守在生产一线,要把之前因疫情耽误的生产进度赶上来。秦伟拿样机向记者介绍,当前他和团队忙着生产5G新一代“智能PDA手持终端”,他要通过反复试验、检测,来确保设备在5G环境下稳定运行。据悉,企业研发的这一类似手机的手持智能设备,综合年产量已达到60多万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快递小哥“一键扫描”货品信息、运费,并录入派送信息;也可以成为护士的“个人数据助手”,病患、药品和物资信息传输至数据库中心后,护士就可以通过这个手持终端实时查询患者信息、录入体征信息、统计护理工作量。当前不少方舱医院已在用这一设备优化护理流程。

  “生产制造、物流快递、农牧农耕、零售电商,卫生医疗等各个行业领域的‘一线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这一设备,提升工作效率,尤其可以减少一些繁复的操作,工作起来更省心。”秦伟说,在企业生产线上,检测每个设备时,他都从严从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瑕疵,就是希望每个奋战在不同领域、岗位,忙忙碌碌的“一线人员”能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美好,“减少些辛苦,多一些轻松。”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是年轻技术工人秦伟理解的“工匠精神”——按键的压力测试要做100万下;设备“跌落”模拟测试要持续几天;按键寿命、高温水煮、抗油污等二十几项测试通过,设备才能出库。

  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出一器,能在毫厘大小的零配件中“引线绣花”,能在复杂组件中“修补缝纫”……自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秦伟就投身制造一线,11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现阶段,他常与研发部门的同事交流协作,助力产品革新;并已经开始带团队,研究分析提升生产线效能的方法,不断提升车间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扎根制造一线,秦伟也感受到车间、流水线的变化与发展,“以前都是纯手工制造,确实有不少重复劳动,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今,车间添了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还引进了自动化流水线,我们技术工人从事的工作,不再是重复铆‘螺丝钉’,也需要发挥创造力、创新力。”

  他向记者举例,今年该公司已完成整体制造信息流布局,拥有一批功能完善的自动化设备,比如自动螺丝机、自动点胶机、全自动性能测试设备、自动焊接机、压烫机等,他们为公司降本提效,也为工人解放了双手,降低疲劳感。

  “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技术工人也能拥有更加精彩,更有价值的职业人生。”秦伟说,今年,公司推行“精益化生产”行动,鼓励员工多发现、多提出、多创新,每次自己的“金点子”被采纳,不仅有职业自豪感,还能得到奖励金;同时公司也为技术工人建立了技能提升通道及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在工厂管理、计划排产、仓储流转、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提升,为员工打通基础作业岗——技术岗——管理岗的晋升通道,“即便是在平凡岗位上,只要稳扎稳打做好自己的事,我们一定能为江苏制造、乃至中国制造贡献一份光热。”秦伟信心满满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王梦然 李晞 田墨池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