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抗疫保春耕,昔日薄弱村展露春耕新气象
2022/04/08 19:38  新华报业网  

  春进一寸,日暖一分。眼下,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我省重点帮促的农村大地上,乡村振兴势头正盛,机器轰鸣,犁铧耕作,确保疫情防控与春耕春管两不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春耕春管图”在昔日经济薄弱村徐徐展开。

  精准施力,抗疫保春耕两不误

  伴随着气温升高,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章桥村顶柱稻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张忙碌起来。不过,受本轮疫情影响,田间地头却没有了往年大规模集体作业的热闹场景,而是专人分片作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期。连日来,章桥村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抓好农业生产工作,全村呈现出防疫生产两不误的繁忙景象。”章桥村党总支书记杨燚说,今年顶柱合作社小麦播种面积达到107.5亩,试验种植菊花面积约50亩。

  “近两次的规模降雨,保障了麦田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杨燚说,对于农事而言,越到拔节关键期越要勤加照料,“一方面,我们根据苗情适施返青肥,促进苗期生长;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适时开展春季化除。”

  距苏嘴镇40公里外,涟水县成集镇正利用大喇叭、微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宣传惠民惠农政策。“我们将镇内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春耕备耕微信工作群,及时宣传疫情防控要求和春耕备耕相关技术,指导好春季农作物田间管理。”成集镇党委书记杨帆说。

  由南向北,当前春管春播正大面积展开。在连云港海州区,粮食生产稳定有序,乡村道路上防疫知识宣传车、消毒液喷洒车不时出现,为乡村画卷添上别样的一笔。这几天,板浦镇泗河村村民于恒忠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测量体温,把数据报给村里,然后再做饭、下地干农活。

  “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0.27万亩,水稻预计28.8万亩,大豆1.5万亩。”海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德恩说,“我们将以‘稳穗、争粒、增重’为目标,在开展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指导群众分类管理,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前瞻发力,科技兴农开出“灿烂的花”

  这段时间,在盐城市滨海县八巨镇永余村,无人机不停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农药成雾状喷洒下来。当地村民告诉记者,30多亩地,无人机只要短短20多分钟就能轻松完成作业。

  “我们从2月7日开始,启用植保无人机为农户开展飞防服务。”江苏欣亿农植保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效铭介绍说,植保无人机飞防较一般人工施药具有省本、省药的特点,一台无人机每日可防治600-700亩,而一般人工施药每日仅可防治10余亩,目前已防治了7万余亩麦田,预计今年可防治近30万亩。

  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活力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升。趁着春风,在我省不少经济薄弱地区,科技兴农都开出“灿烂的花”。

  2020年7月,章桥村成立顶柱农民合作社。“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我们还是像往年一样,采取人工防治病虫害。但是渐渐发现,这样既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又由于人工治理并不均匀,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合作社负责人于顶柱坦言,后来在镇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成员认识和掌握无人机治理的技术,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有了科技支持和科学管控,不仅有效控制住资源的浪费,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也上来了。”

  尝到科学种植带来效益增加的甜头后,去年,章桥村继续流转50.7亩土地,并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章桥大米”。“去年章桥大米产量14.75万斤,销售达到11万斤,今年计划继续流转100亩土地用于自营,预计产量可以比上年翻一番,销售可以增加近6成。”杨燚说,“村里还计划进行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系统发展。”

  多方聚力,“种粮人”共绘春日耕作图

  灿烂的油菜花香扑鼻,勤快的农民与蜜蜂共舞……进入4月,正是油菜病虫害,小麦蚜虫病防治的黄金时节,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张秦村村民深知农时不等人,田里一派忙碌景象。

  张秦村种植大户张在江,原来在苏州打工,去年听说村里搞土地流转,就回来承包了250亩土地,收成很好,今年准备大干一场。前几天,他听说邻居张在年儿子儿媳因疫情不能从常州回来帮助春耕,二话不说,先给他家十几亩地打好除草剂,才转到自己家地里除草。“都是乡里乡亲,自己得了种粮的实惠,也不能忘了本。”

  农谚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提高春耕春管生产效率,章桥村专门成立起一支由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等7人组成的农技指导小分队,通过实地查看、讲解,及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海州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成立的150人农业技术指导小组,正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生育进程、农事物资保障等情况。

  对于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是检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土办法”。为“生病”小麦现场“诊脉开方”、代购农资、提供“云上”培训……连日来,在如皋大地上,55名驻村第一书记走近田间地头、农场基地,妙招频出,为农户提供产业发展的“上门服务”。

  春和景明,大地郁郁青青。在我省春耕一线,昔日经济薄弱村正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凭借精准施力、前瞻发力、多方聚力巧绘出一幅幅“春日生机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