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头雁”领飞,看这个“后进村”如何嬗变“后劲村”
2021/05/20 20:0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现代渔业产业园迎来创业热潮,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6项工程全面开工,“美丽庭院”接待八方来客……如今的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冯庄村,实现了由“后进村”到“后劲村”的嬗变,美丽乡村从溱湖起步,承载起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冯庄村,行驶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乡风

  冯庄村,曾被姜堰区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村”。2016年9月8日,新任村党总支书记吴亚东第一次走进村里,村民们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有反映村干部办事拖拉的,有反映经济困难的,更有准备集体去上访的。各类矛盾交织叠加产生连锁反应,村干部与群众出现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没有打包票、也没有拍胸脯的承诺,吴亚东拿出笔记本,逐一记下了群众的诉求。

  从富裕村来到问题村工作,村民们说,你这是从“米篮子”跳到“糠篮子”,但吴亚东却没有任何怨言。

  “矛盾问题来自群众,还需要靠群众来解决。”吴亚东开启了冯庄“村民自治”的新模式,让群众家里家外的“急难愁盼”有地方可说,有办法帮助解决。村里成立了由51位村民代表的议事团,代表均从德高望众的村民中选取。村民代表议事团在两委会的指导下,制定了村规民约,17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在修订村规民约的过程中,村干部进组入户,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不能做,什么事儿要提倡,什么事儿要改变,都写到了村规民约里。“小约定”集教化、宣传于一体,融约束、引导于一身。

  “小约定”推动民风“大改善”。2017年,村两委打算在原冯西地段建一处停车场,村民肖某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阻止施工,致使工程无法推进。村干部对照村规民约第十六条,召开村民、党员代表会,通报批评肖某的行为,当晚,肖某主动承认错误,拆除违建。在肖某的带动下,15个违建半天全部拆除。

  让村民唱主角,村民说了算。一纸村规民约“撬动”基层治理,村里设立红黑榜,表扬与批评全部公开。作为村网格管理中心户,党员带头设立“先锋小院”“民意驿站”,构建民情民意收集网,村里邀清本村人大代表、乡贤、能人参加与论证,寻求民意 “最大公约数”,形成良性互动,确保项目论证更加科学、民主、广泛。

  村规民约激活了冯庄村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不仅送走歪风陋习,也“约”出文明乡风。

  打造特色,“特”出创新发展新路径

  村规民约接了地气,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了底气。

  冯庄村人文底蕴深厚,村民多为明朝“洪武赶散”迁徙至此的后代。村内还留有多处文化遗址与活动,诸如“十三巷”、“官巷”、“挡子庙”、“葫芦山”、“二月二跳跳会”等。如何借助溱湖5A级旅游风景区,主动融入大溱湖板块,联动周边成熟特色乡村、农庄、景点,共建大溱湖乡村旅游目的地,冯庄村依托本地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确立了强化渔业产业特色,打造现代渔业产业集团,与周边村庄错位联动的发展思路。

  以“渔业+”为载体,延伸至渔业观光、体验、科普、特色餐饮、民宿,形成主题文化旅游线路,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以簖蟹交易市场为触媒,激活村庄空间、村民,植入“渔耕”主题IP,把流量变成“留量”,凸显文化的同时,带动百姓参与;以渔业产业园为契机,构建城北生态经济带渔业产业展销窗口,辐射带动片区水产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打造规模,连点成线,区块发展,全村形成了北部渔业产业展示区、中部渔业文化体验区、南部村居风貌生活区三大板块,使特色乡村建设在传统村落上留住“韵”,在文化内涵上留住“魂”,让冯庄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

  让美丽乡村成为冯庄村的鲜明底色,需要强化“一马当先”的攻坚态势,压紧扣实“责任链”。

  -------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结合地域、人口、经济等各方面实际情况,编制可操作性的建设规划。

  -------严格控制对建设用地规模,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地建设,实行人畜分离,创造优美恬静的乡村景观,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林地的保护。

  -------彰显文化特色,结合村庄文化和生活,植入主客共享的游览空间和文化活动。

  村里还先后筹资300多万元,疏通排水管道1.5公里,新建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6处停车场,新增总面积600平方米的5处健身游园,打捞河沟沉船10多条,整治河坡面积上万平方米,新砌了3座公厕,安装了100多盏路灯。

  冯庄村距离溱湖景区不远,以前有游客来村里体验田园风光,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住处,留不下来。农户陈正基和老伴万晓英创建“美丽庭院”,发展民宿经济。

  2019年年底,焕然一新的“陈家院”改造完成。改造后的“美丽庭院”空间全部打开,既可借景河边菜园,又能与外界分享美丽资源。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冯庄村既有美丽乡村的“颜值”,又留住了乡愁。

  村美人和,不仅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振兴,“兴”出渔业养殖新动能

  特色田园乡村的基础是特色产业,落脚在强村富民。冯庄村以渔业养殖为基础,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发挥乘数效应。

  乡村强不强,关键在“头羊”。村里水面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却十分低下,吴亚东外引“硬核”项目,带动产业升级,邀请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专家和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高起点设计规划了现代渔业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其中蟹塘标准化改造1900亩、鱼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100亩、稻田综合养殖1000亩。

  “吴支书为咱们养殖户引来了‘活水’。”养殖户们感慨道,散户的1900亩蟹塘都划入渔业园区,得到提档升级,丰富了溱湖簖蟹的品牌,拉长了产业链,每亩可增收200元,还带动周边80多人就业。

  冯庄村还在园内建起了螃蟹批发市场,集聚了周边养殖户,吸引了上海、苏州等地的客户慕名而来批购水产品。位于冯庄的华驰塑料有限公司原来效益不景气,今年9月份以来,依靠渔业产业园的优势,生产的螃蟹泡沫包装盒供不应求,还扩招了10名低收入农户。公司总经理陈华说,随着渔业产业园的兴起,他还将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更多的闲置劳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头雁”领飞,乡村振兴展翅翱翔。2017年以来,全村新增自主创业32户,其中围绕渔业养殖、销售创业的14户,带动近百人就业。

  “渔业产业园建成后,将会形成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化综合治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澳洲小龙虾繁育、质量安全追溯五大技术特色,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博士工作站。”吴亚东说,村里还将与泰州农科院、苏中公司合作,开展虾蟹稻新模式生产示范,投入澳洲淡水小龙虾苗20多万尾进行试验,与河蟹混养提高养殖效益,每亩约增加利润3000元。

  如今的冯庄村,不仅村庄人气旺,产业振兴也有了力量,谱写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省创业型示范村、省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和泰州市“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特色田园乡村振兴之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杭艳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