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细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江苏举行庆祝建党百年经济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1/04/29 21:09  新华报业网  

  “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从2012年的5.41万亿元提升至10.27万亿元,年均增长7.5%......”4月29日,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经济发展专场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现场,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等单位和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等设区市亮出一张张发展“成绩单”,细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百年风雨兼程,七十载沧桑巨变,江苏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进高歌、领跑前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强富美高”在江苏大地正展现出鼓舞人心的现实模样——以全国1.1%的面积,集聚了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1%的地区生产总值。当前,江苏正以践行使命、接续奋进的姿态,开创出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升级力度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黄金时期。

  创新释放活力,奏响经济奋进强音

  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江苏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以创新转型释放活力,奏响经济奋进“最强音”。据省工信厅副巡视员周毅彪介绍,当前,全省规模总量保持较大基数上的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4.6万家、营业收入超12.2万亿元、利润总额超7100亿元,均占全国近1/8,工业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此外,产业结构不断调高、调新、调优,江苏工业基本涵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所有大类和中类,其中,机械、电子、轻工等一批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近年来,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江苏创新转型成效明显,经济强的态势加快拓展。”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绍,从创新实力看,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矩阵”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未来网络、“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拥有科技创新这一转型的最强引擎,江苏科技奋进号角不断吹响——近期接续落地一批“国字号”平台,为建设科技强省增添动力、增强信心。省科技厅副厅长过利平介绍,近年来江苏科技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较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技术合同成交额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总数突破2000亿元、是2012年的近4.4倍。此外,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相继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培育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高端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M40J高强高模碳纤维、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国产抗癌新药等一批战略产品。

  守住“绿水青山”,探路步伐永不停歇

  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江苏还在更多领域,肩负“为全国探路”的重大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中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江苏,持续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让更多村民享受发展的红利。“从城乡区域看,江苏城镇化水平突破70%。”林康介绍,作为重要支撑,江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总里程从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三位。

  进得了城市,也要留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是当前百姓共同的愿景。长江馈赠江苏独特的自然禀赋,江苏回报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矢志不渝,通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江苏沿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腾退长江岸线60.3公里转为生活、生态岸线,34个国家和省级水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部分重要支流和通江河湖全面退出生产性捕捞,环境质量达到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江豚鱼跃景象重现扬子江。

  改革开放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江苏则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并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走在了全国前列。当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江苏坚决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各项部署,坚决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据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介绍,202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利用外资规模创“十三五”以来新高,充分展现了江苏开放大省的韧劲和活力。不仅如此,开放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江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探路”永不止步:在全国率先将1亿美元以下境外投资项目备案事权下放至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试点地区,率先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改革,率先开展“三个一”、“三个互”通关改革试点……

  突出城市特色,错位发展齐头并进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江苏全省“一盘棋”,却又不乏地方特色。“南京继2016年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之后,2020年达到1.48万亿元,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介绍,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明显提升,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最佳体现。

  据了解,南京重点打造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等8条产业链,2020年营业收入达1.5万亿元、增长20%,突破20项国家级关键核心技术,成功集聚中汽创智T3科技平台、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基地等一批“链主”式企业。同时,南京启动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达13个、核心产业规模超200亿元。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00家,累计超过3200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26家。

  开放,是苏州的第一标识。目前,苏州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3个一类口岸,是全国开放载体数量最多、功能最优、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据苏州市副市长杨知评介绍,在此基础上,苏州高端载体仍在持续升级,获批设立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面积占江苏自贸区的一半以上。数据显示,2020年苏州进出口总额较2012年增长5.4%,服务贸易占比达到10%,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6家在苏州投资。

  无锡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视作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积极营造“无难事、悉心办”的优质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并特意设立了“无锡企业家日”。“以发布《无锡市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条例》为契机,无锡建设一批产融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成立7年来,累计撬动转贷资金811亿元,帮助7500多家企业节约成本总计11.9 亿元。”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介绍,“十三五”期间,无锡落实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超338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92.22万户,其中,企业36.9万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王梦然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