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新华观察 | 土地流转,如何奏响乡村振兴“三重奏”?
2021/04/20 15:11  新华报业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长期以来,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镇村民却只能靠天吃饭,收成时好时差,度日艰难,极度贫穷。

  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洼地,圩丰镇近年来摆脱了“等靠要”落后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规范有序做好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为“主旋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三重奏”,不仅实现了土地转包价格、土地种植面积的“双溢”成效,而且全镇18个行政村村均增加集体收入7.5万元,土地流转收益已经成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重要构成之一。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规模性发展重整农业,让低效土地身价涨起来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长期大量转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突出,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民的现实需求。圩丰镇从土地流转入手,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规模流转、高效流转“三部曲”,走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的新型分配之路——

  一是实行“整体倒包”。动员农户将属于基本农田性质的承包田,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整体转包给村集体,整块地、整小组及至整村推进。

  二是推行“一户一田”制。充分运用置换方式,将农户在各自小组内多块分散的承包地合并到一起,形成以农户为单元相对集中的小规模整块农田。

  三是实行“三区划分”。结合村民流转意愿,将全村整合而成的农田,划分为自营区、流转区和公营区。对于当前不愿意流转承包地的农户,将其承包地集中于一个区域,形成自营区。对于种养大户流转的土地,也通过置换方式形成相对集中的田块,形成流转区。村集体将流转整合形成的集中连片的土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公开招投标,发包给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也可由集体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村集体生产经营的田块,作为公营区。

  零散的土地集中后身价翻番,原本五六百的承包金现在最低价为1000元,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3.4万亩,80%农民承包的土地已经与村集体签订了流转协议,待秋收以后,圩丰镇将有近4万农民“洗脚上田”,不再“亲自”种地。

  公司化运营重构农村,让集体经营收入多起来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村里有限的经费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村集体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村民关心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上来,村集体无钱办事的窘迫境况非常突出。

  圩丰镇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集体创业项目化管理,以实体创办、方法创新、机制创建的“三创实践”,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的高质发展之路。

  一是实体化经营。村注册成立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村集体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的经济实体,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优质要素,对接市场需求,兴办集体创业项目,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镇注册成立镇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镇各村公司经营项目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二是市场化运行。村公司运用村集体流转整合形成集中的具有规模优势的土地要素,引进和配置资金、技术等紧缺要素;镇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村企业联建等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资金、技术指导、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资源优势,选择最具可行性的合作项目,投入最充足的成本资金,提供最精准的技术指导、实行最科学的生产管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三是项目化管理。村公司按照“一事一议,一段一结”的运行模式,与共建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实行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经营作为一个合作项目,一个项目签订一个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专项核算、约定分红、共负盈亏。

  到今年年底,全镇村集体项目面积将达1.2万亩以上,预期将有7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11个村达50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村里有钱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也上去了,近两年全镇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农路40余公里,新建改造农桥10余座,新铺污水管网6.4公里,改造居民饮水3928户,村村连上了污水管、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股份制理念重塑农民,让入股农民钱包鼓起来

  土地流转之后,村民的理念也随之转变,身份也随之变化,素质提升了,钱包也变鼓了。如今的圩丰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以土地入股,变身为股东,既拿工资又得红利;有的办起了合作社,变身为职业农民,机械化种植优质稻米;还有的开起了渔家乐、农家乐,变身为小老板,自己创业带富增收。

  现在走进圩丰,田里小麦即将抽穗,整整齐齐排列在田地里,种田大户黄学仁今年承包了300亩地,田地是整块的,收种全程机械化,收小麦只要用两天时间,耙地加插秧几台机器一起干三天就能忙完,成本大大减少,一季小麦就能比以前多挣6万元。

  据统计,土地流转后,直接带动全镇1万余人致富增收,还辐射带动周边四队、图河、燕尾港等1000余人到圩丰就业创业。

  挣钱的机会多了、发展的环境好了,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纷纷返乡,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如今正加快变成“凤还巢”。2020年,圩丰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28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3%。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建朋通讯员 周楠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