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江苏畜牧大咖云集,共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4/05 21:11  新华报业网  

  畜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养殖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民生产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猪肉自给率保持70%以上、禽肉禽蛋保持100%自给。

  文件才出台仅半个月,4月2日,由盱眙县人民政府与江苏现代农业(生猪、奶牛、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以及江苏省规模畜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策划,以“稳产保供,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盱眙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迅速召开。论坛聚集了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畜牧方面的六位首席专家,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认为,“论坛有高度、有速度、有力度”。论坛上,来自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几位首席专家纷纷表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打好种业翻身仗、要高度重视人才短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育种: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规模畜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黄瑞华教授认为,“畜禽种业尤其是生猪种业所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不是人们所担心的那么严重,但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充分发挥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做好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来开展可持续的育种,防止急功近利;同时需要认清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育种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江苏省现代农业(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家禽研究所副所长通海兵研究员表示,蛋鸡种业不存在明显的卡脖子问题。

  但江苏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杨章平教授则认为,中国的奶牛存在较为严重的卡脖子问题,由于奶牛育种周期太长,不受待见,目前90%以上的奶牛精液来自国外。

  “从国外大量引进家禽品种,虽然对提高我国家禽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依靠从国外大量引进家禽品种也是一把‘双刃剑’。”论坛上,江苏现代农业(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所长邹剑敏研究员忧心忡忡,“目前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全部依靠进口。长期依靠进口不仅使我国种禽培育和生产长期落后于别人,而且使我国在种源上受制于人。从种源安全看,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一旦引种国出现问题,如国际贸易、因禽流感封关等,我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就必然受到限制,产业风险大。建议核心育种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国产品种的品牌建设,不断改善对广大家禽生产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如屠宰型肉鸡的育种。同时,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推相结合的育种机制,培育适合我国市场的自主品种。”

  近年来,我国居民羊肉的绝对消费数量不断上升,羊肉从区域性消费的产品成为全国性消费产品。我省羊品种“少而精”,拥有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即湖羊、海门山羊、徐淮山羊。

  “我省优秀种湖羊流失严重,国宝级品种保护已迫在眉睫。徐淮山羊面临种源丢失的问题,只有海门山羊保种场1个,徐淮山羊没有保种场。全省没有统一的湖羊、山羊育种机构。”江苏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锋呼吁,要加快构建肉羊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激发育种企业和科研机构活力。

  人才:“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成猪场场长”

  “非洲猪瘟”抬高了生猪养殖产业的“门槛”,中小养殖户需要更多资本和技术才能进入市场,规模猪场成为生猪增养、扩养的主力军。

  最近一个月,黄瑞华马不停蹄,走访了省内多家大型猪场以及省外部分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最大感受是,大企业在飞速扩张,但人才梯队建设根本跟不上。”黄瑞华直言,企业无人可用,不少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已经成为规模养猪场场长,可谓“小马拉大车”。这导致部分看似现代化的新建的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养猪场,生产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过去式”,在重大动物疫病面前,这些规模企业应有的优势没有能够得到表现,归根结底是管理人才能力不到位。

  近几年,鸭脖、鸭翅、咸鸭蛋、盐水鹅等快消熟食颇受欢迎,水禽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带动了水禽养殖业的发展。2020年全国家禽年出栏量达到了150亿只左右,其中肉鸭占近1/3,水禽产业已成为中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水禽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样面临多重压力,优质品种创新跟不上消费需求变化、养殖方式集约化的程度不高、水禽营养标准和饲料营养研究滞后……要破解诸多问题,最核心的就是培养专业人才。”江苏现代农业(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长朱善元表示,“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水禽产业的不多,养殖人员文化水平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建议重视水禽产业人才培养,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抵抗产业发展风险。”

  提醒:养殖规模要适度

  养猪场、养鸡场等,养殖规模是否越大越好?论坛上,多位专家发出预警,养殖规模一定要适度,同时走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不少地区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一个县的生猪保供任务,押宝在一两个集团化的企业身上,单个猪场养殖规模过大,超级航母频频出现。”黄瑞华提醒,目前单体式大规模养殖场不管是在环境控制上,还是疫病防控上都有一定隐患,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模式。未来,适度规模才是养猪业最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当然,这两年淘汰了很多小养殖场,行业集中度已经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如今的‘适度规模’已与往日不同。‘适度规模’的数量,已经从过去的年出栏量只有几千头至万把头,上升到5万甚至于10万。但是规模再往上走,那就是超大型猪场了。此外,对于区域性设计产能过大的养殖场,当地相关部门需注意监管,防止部分企业借机圈地。”

  2019年以来,在非洲猪瘟影响下,高猪价也助涨了肉鸡价格,养鸡行业迎来“红利期”,肉鸡产业的产能增长迅速。

  “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肉鸡销售增加了百分之二三十,不少养鸡户盲目乐观地认为,未来肉鸡将‘主宰’肉食品结构。”邹剑敏提醒,这一现象值得警惕。“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比重一直较大,这个消费结构是很难改变的;肉鸡产业的发展主要靠人口红利,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决定了我国肉鸡的产能空间并不会大幅增加,养殖户尤需保持冷静,要多考虑产品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张提产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