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 十年“禁渔”,让长江休养生息
2020/07/16 22:26  新华报业网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水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地球上极其宝贵的淡水生物宝库,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长期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水域生态功能明显退化,多物种濒临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水网密布、湖泊众多,,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省份。

  如何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十年禁渔”,江苏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禁捕退捕这场硬仗,推动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走在全国前列。长江生态修复,除了严格执行“禁渔”,还需着力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开展珍稀物种专项救护工作,实施长江江豚等重要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为主的栖息地保护,促进种群恢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保护水生生物生境。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南京、镇江“保护区成为江豚长久栖息地”

  “南京栖息的长江江豚数量已已由不足30头上升至约50头。”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杨光表示,在整个长江江豚数量衰退的背景下,长江南京段栖息江豚数量上升难能可贵。南京长江江豚的家域面积达82.69平方公里,呈聚集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子汇洲与子母洲交汇处、三桥水文码头以及潜洲附近。记者多次在南京长江大胜关、新济洲见到了江豚出没。“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区可以看到江豚的城市,三桥大胜关江面有两群固定江豚,每群有六七头”,保护协会王世成说。

  随着长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鲟、长江鲥鱼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江豚是除白鱀豚外,长江里特有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生态科考估算长江江豚数量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445头。

  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有效保护长江镇江段豚类资源及其栖息地,江苏在扬州成立了江豚保护巡护队,在苏州等地相继成立了中华鲟、大鲵救助基地,发动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巡护救助行动。发挥江豚保护协会的作用,开展以“保护长江,拯救江豚”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教育科普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江豚、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良好氛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影响江豚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污染、非法渔业捕捞、采沙、气候变化、水循环变化等都是造成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而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江豚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甚至消失,同时,长江鱼类数量的变化,也会使得江豚饵料馈乏。相关部门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工作,长江江苏段江豚有南京、镇江两个保护区。1996年,镇江市建立了“江苏镇江白暨豚保护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5个长江豚监测保护站之一。2003镇江市成立了“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已建成的9个豚类保护区中,唯一不通航的保护区。201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南京市农委介绍,为保护江豚,南京连续17年在长江南京段实行禁渔期制度;完成长江三桥至二桥江段128户渔民的转产上岸,减轻长江南京段的捕捞强度,使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休养生息;投入近4000万元,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增加江豚食物来源。

  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豚科研团刘凯主任告诉记者,按照观测头次正常估算,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为20-30头,加上与南京段50头部分交叉,保守估计长江江苏段江豚应为60-70头。

  “十年禁捕,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

  “长江禁捕,效果十分明显,水生鱼类等的恢复能力很快,2017年初长江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时,江苏段鱼种为48种,到今年已恢复到79种。十年禁捕,水生生物种群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涵养壮大,避免往年春季投苗、夏季禁令初解未及成熟的水产便被捕捞上来的恶性循环,让长江自我修复,恢复长江的生物多样性”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介绍。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长江“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90%以上。伴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部分渔民为获取捕捞收益,使用“绝户网”“电毒炸”等非法渔具渔法竭泽而渔,形成资源“公地悲剧”和渔民越捕越穷、资源越捕越少的恶性循环。专家测算,长江鱼类性成熟年龄在3岁左右,实施十年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三个世代的繁殖周期,实现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多倍增加。十年禁渔,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在十年时间能繁衍两到三个世代。

  长江江苏段流经南京、扬州等8个设区市,还有多市与汇入长江的支流密不可分,长江禁捕退捕已全面进入攻坚期,根据《江苏长江流域退捕推进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及时建档立卡、规范处置船网证等措施,今年底,长江干流及通江河湖全面禁捕,除了国家明确的江苏34个国家和省级水生生物保护区及所涉湖泊其他水域、长江干流江苏段以外,滁河、水阳江、秦淮河和石臼湖等重要支流、通江河湖内的渔船渔民也要全部退出生产性捕捞。2020年12月15日前退捕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分类处置,应退尽退、不漏一船。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海洋和长江生态以及水生生物保护工作,设立了3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南京江豚、镇江白鳍豚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连续18年(2002年开始)在长江江苏段实行禁渔期制度,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执法行动;有序安排渔民退出捕捞转产上岸工作,减轻了长江及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的捕捞强度,使省内水生动物资源得到修养生息。

  “十年禁渔,要让渔民吃下‘定心丸’”

  “十年禁渔,要让渔民吃下“定心丸”,南通市市长王晖介绍,南通市去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全面退捕,沿江6个县市区170艘长江渔船全部退出、294个退捕渔民全部安置到位,回收渔船全部拆解、回收渔网全部销毁。在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专项经费2639万元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803万元用于长江退捕,全部发放到位。

  南京渔民与金发告诉记者,以往他每年长江刀鱼等特殊鱼类捕捞收入至少十万元,但长江鱼越来越少,长江渔业资源在枯竭,扬州市扬中渔业村有100多户专业渔民,渔民李老伯说,此前禁捕期四个月,地方政府发放给渔民补贴,每个月710元。而长江禁渔,涉及江苏2万多条渔船、5万多渔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关长江禁渔退捕工作成败,事关广大渔民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记者了解到,针对退捕渔民,江苏出台了《渔民社会保障专项行动方案》,在社会保障上,明确到今年末,建立精准到人的退捕渔民基础台帐和数据库;在帮助渔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上应帮尽帮,确保所有渔民都能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和医疗保险范围,确保渔民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对退捕渔民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都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于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劳动就业能力的生活困难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低保和医疗保险范围,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今年底,所有退捕渔民都能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退捕渔民,按照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村困难渔民家庭,会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要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准则,绝不能因退捕让渔民返贫“,省农业农村厅庄雪峰处长表示。

  高位推动,打击非法采砂

  大肆采砂所带来的,则是采砂区河道结构的改变,水源涵养量的大幅减少,河床原始结构的大范围受损,不但严重威胁到河床和岸带稳定,也影响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良性生长。

  近年来,江苏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联防联控,推进惩防并举,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截至6月底,长江干流岸线68个拆除取缔项目、528个整改规范项目全部完成。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张家港市水政监察大队(长江采砂管理办公室)与公安、海事等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建立了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联合工作机制。大队长沈琳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大队共开展水上巡航17次,拆解采砂机具29台套,保持了长江水域的河势稳定。

  令沈琳记忆犹新的是,就在一年前,大队联合长航公安苏州分局,抓捕了盘踞在四干河至五干河长江水域的非法采砂团伙19人,抓获采砂船3艘、运砂船2艘。虽然身为女性,但面对采砂分子的暴力抗法,她一直冲锋在前。近三年时间,沈琳带领团队打击了长江非法采砂黑恶势力团伙11个,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省水政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李玉松介绍,江苏建立了政府负总责、水行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省市县三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体系,形成责任落实、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通过签订采砂管理目标责任书等,督促沿江各地积极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采砂管理责任,对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及时通报,并组织约谈,不断压紧压实责任。今年以来,沿江各地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形势下,加强统筹安排,保持巡查打击力度,从严管控非法采砂,全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形势平稳可控。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人们期待,奔流不息的长江,经过十年禁鱼和休养生息,恢复成为水生生物资源宝库,恢复水域生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吴琼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