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30年②|光阴化作光影 映射来时初心
2019/11/15 13:59  交汇点新闻  范杰逊 黄欢 胡安静  

  交汇点讯 江苏是全国第一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省份。1989年,江苏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南京成立。30年,白驹过隙,2019年,江苏省纳入统计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720家。从0到1,从1到720,如果把30年光阴化为变换的光影,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里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在光影中留下了最美的模样,也在光影中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不断探索的故事。

  实实在在做好科技服务的“店小二”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峰海一直在关注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在他的观点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8月,在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30年巡礼的一场活动中,张峰海指出,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面临挑战,想要保持“红火”的发展势头,必须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地方主导产业。在他的思考里,评价“孵化器”一定要看中企业的“毕业率”,选好“种子”,服务向两端延伸,能力向纵深发展。他一再强调,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定要实实在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围绕“服务”二字,江苏科技企业孵化人一直在狠下功夫。

  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江苏省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谈起中心的发展,南京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吴春华说,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成长经历了3个阶段,从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开始,到打造海内外领军人才双创基地,再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为企业打造全流程、全方位、全领域的科技服务之窗,“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我们中心则要做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枢纽中心,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让企业享受到便利服务,做好科技服务的‘店小二’。”吴春华说。

  言谈中,吴春华总是用质朴的语句介绍着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每一项工作。谈及更细致的工作内容,他会邀请大家去中心的服务窗口走一走、看一看。

  近年来,随南京江北新区的快速发展,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团队发现,在科技服务的对象中,民营企业占大半。于是,应发展而变,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全面的科技服务,一方面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落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在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谈到成绩时,吴春华说得更多的却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助力企业成长”是孵化器人的信条

  2003年,在上市公司从事多年技术研发、科技管理的沈峰受命创建南通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从一栋闲置办公楼、四五个工作人员起步,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按照南通市“培育一批着眼未来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这一目标,“迅速突破、有所作为”,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创建。

  “企业成长是孵化器人的第一信条”。围绕“服务”二字,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设立了服务“五结合”,服务人员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服务项目个性化与平台化相结合,服务方式自主性与资源性相结合,服务层次创业导师与企业联络员相结合,服务范围面向园区与辐射全市相结合,用贴心的工作践行着“共同创业、共谋发展”的孵化器建设初心。

  和沈峰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那些事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2007年,南通科技企业孵化协会成立,沈峰作为会长,至今已经连任了三届。南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运营,服务辐射输出、提档升级的各类事物,沈峰都热心参与。

  “热心”是所有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人的一个“标签”。

  上世纪90年代初,陈翔从南通市港闸区一家大型钢厂辞职下海,历经数次创业后,创办了民营孵化器——晶城科创园。深知创业的艰难,在晶城科创园,陈翔努力营造一种“归属感”,他说:“不为别的,只是希望给创业者更多机会。”

  南通北城传媒成立之初,晶城科创园的工作人员帮助企业与政府进行对接,并给予多重优惠政策,企业成功开发的方舟OA办公系统、方舟融资管理系统、方舟家纺电子商城、方舟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系统等应用软件,如今已经被众多客户使用,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

  “陈总就像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创业者都格外用心。”晶城科创园运营总监夏灵丽说。在陈翔的努力下,晶城科创园成功申报省级孵化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成为南通最活跃的创业园区之一。

  希望更多人参与把“一件好事”做好

  经过30年的发展,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民营机构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转变,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导、民间资本参股等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不断涌现。今天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人对“孵化器”一词的注解格外生动。

  时光回转,2006年,孙兰兰注册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时,被这样一个问题问住了。“孵化器?孵化器是不是孵小鸡的?”那一年,孙兰兰离开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房地产行业,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一脚踏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回忆起刚刚入行的那段时光,在行业中已经小有名气的孙兰兰坦言,“是有些迷茫的。”她说,“当时,即便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也很难提供出有价值的孵化器发展经验。”

  苏州火炬刚刚起步时,第一家企业入住,孙兰兰和伙伴们忙前忙后帮忙办理各种手续,她说:“企业反过来感谢我们的时候,就是一种成就感。”正是这种成就感,让孙兰兰度过了入行时的那段迷茫期。

  2008年,孙兰兰收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苏州火炬的需求。“那时,我们的条件还不足以满足企业落户的要求。”孙兰兰说,抱着服务企业的想法,他们想打破物理界限“企业不一定要落户在我们的园区”,在这样的思路下,苏州火炬依然帮助这家企业进行了各种联络与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如何为外资企业落户提供方案”。得益于这种“服务”,苏州火炬第一份“外资企业选址方案建议书”诞生,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下,探索出了一条发展路径,为园区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孙兰兰说,科技企业孵化器一路陪伴企业,看着他们有的从幼苗成长为百亿企业;有的在发展中经历波折……一直以来,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企业的初心没有改变。“科技企业孵化器做的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一件事情。”孙兰兰希望有更多的伙伴加入进来把“这件事”做好。

  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黄欢 胡安静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