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让人们直接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好处!专家把脉江苏经济发展
2019/10/21 21:33  新华报业网  梅剑飞  

  

  交汇点讯 江苏省经济学会日前召开“新中国70年江苏经济发展研讨会”,三十余位专家齐聚南京,把脉江苏经济发展,并围绕工业、农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展望未来。

  后工业化阶段要强化创新驱动

  “目前,江苏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储东涛说。

  江苏经济稳,稳在实体经济。反观优势,实体经济与时俱进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2015年开始,江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按照经济发展阶段划分,自此江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认为,江苏的未来要靠制造业,要从全领域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

  近年来,面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资本回流、周边国家竞争造成外资分流的双重挑战,江苏通过增强资源配套能力等方法保持了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吴先满说,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江苏,利用外资正从注重吸引制造业项目,向引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演进,未来要继续积极利用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

  “江苏经济发展目前仍然处于‘攻关期’,长期存在的‘重化型’产业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等问题尚未根本改观,缺少世界一流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去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8.7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2万件,与广东相当,但体现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PCT专利申请量仅为5500件,远低于广东。”储东涛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江苏跨越“攻关期”关口的一大“法宝”,其中,关键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驱动,要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江苏人才优势,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支持科技创新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争取拿出一批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储东涛说,同时,要全面建设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使所有市场主体都能放开手脚竞争、赢得满意效益。

  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江苏省经济学会原会长顾介康说,只有持续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当前,江苏农业通过加快发展新业态、新种养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在提升农产品供给质效上取得显著成效。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说,顺应国内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迫切需要把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色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如发展综合种养增效模式,每亩纯效益一般可达2000元-4000元。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升农产品供给质效的有效路径。徐志明说,要重点把握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度,培育专业化或农林牧渔结合的综合型家庭农场。要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基地”“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领军型、旗舰型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让农民共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

  专家表示,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不仅会盘活了农业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也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徐志明说,农业生产风险大,江苏正处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强化金融支持农业力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输血”扶持,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十分重要。

  让人们直接感受到一体化好处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不用再简单追求国际市场的扩大和出口贸易规模。”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说,眼下要加强对全球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流动的吸引力和掌控力,形成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门户区,如发展长三角。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求把重视投资推动转向注重消费拉动,培育和利用国内市场问题成为现代经济工作的主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表示,实施新的全球化战略,基本前提是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内需或超级市场规模。

  建设统一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从哪里开始做起比较好?专家认为,首推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过去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特征表明,上海与长三角三省之间形成了交易成本+制造成本降低的协同效应。

  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就是消除区域分割,拆除要素和资源流动的各种壁垒,实施相互开放,按照市场配置。“只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强大国内市场。”刘志彪建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府只需在公共领域推动一体化,重点进行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的区域合作。要多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去推进,多从具体项目出发考虑一体化的协同和联合。

  “可以先从细部做起,寻求具体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合作,如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充电桩标准统一,让人们直接感受到一体化的好处。注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建设,产业集群可以模糊行政区经济的边界,沪杭合基于生态走廊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沪宁合基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协同的高地建设,都可立马去做。”刘志彪举例说,要把企业作为实现一体化的主体,放手让其去竞争。可鼓励区域内企业的收购兼并动,市场份额位于前10名或者前5位的企业之间进行并购,必将消除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实现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