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2021/05/17 16:50  

  2014年,他提出新5%比旧8%好、改革牛;2015年,他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L形;2019年、2020年,他又多次成功预测宏观市场态势……

  每一轮经济发展的周期,他都敏锐洞察,多维透析中国经济的“时”与“势” 。他,就是被成为“良心经济学家”、“国民经济大咖”、“经济预测大师”的任泽平。

  5月15日“2021江苏资本市场峰会暨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上,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又带来一场题为《中国经济展望》的主旨演讲,并作出判断——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你能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新基建e不只是5G和大数据,教育医疗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房产税是大势所趋,但解决房价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人地挂钩”…… 近1小时的演讲,任泽平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释放高含金量信息,既剖析了当前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特点,也观察洞悉全球经济形势,还提出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

  “增速换挡”叠加“需求复苏”,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经济增速——任泽平用一张各国经济发展曲线图开启演讲:“这是10年前,中国宏观领域的最大论战: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后,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是继续持续追求高增长,还是“增速换挡”,由高速往高质量增长转换?“如今,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增速换挡”,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时代背景。

  目光回到2015年,中国开启新一轮改革攻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推“三去一降一补”,破旧立新,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如果你能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任泽平由此谈到,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三大攻坚战、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册制改革、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等,都是在发展的关键“关头”,做出的正确选择,“我国对宏观环境的认识,我认为是非常到位的。”

  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这是任泽平回顾过去几年我国部署的重大政策举措,结合当下经济的发展情况,给出的判断。

  数据最具说服力——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是6.1%,去年四季度是正的6.5%,去年全年是2.3%。“去年的2.3%来之不易,我们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面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得益于中国在疫情抗击中的得力举措。”任泽平提到,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高达18.3%,反观美国、欧洲,随着疫苗的接种,今年一季度才刚刚从底部爬起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大约领先于美国3个季度。”

  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任泽平认为,共振和分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的两大典型特点。从今年来看,中国、美国、欧洲,包括日本都出现了需求复苏的“共振”,边际在改善。然而再看供给端,全球经济因疫情波动正出现大的“分化”,像印度、巴西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给国,还深陷疫情的危机当中,再加上全球越来越重视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等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因此对供给构成了约束。

  供求的错配最终导致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猛涨——铜、铁矿石、钢铁等价格都创下10年来的历史新高。任泽平提到,“火上浇油”的另一因素是拜登上台以后,试图重振美国经济,推出了一个3万多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包括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基建刺激计划。在推动经济复苏中,美国选择了货币超发,把自己的成本向全球进行分担。这既是美元的霸权,也使大家对美元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

  “新基建“不仅是5G和大数据,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

  二战以来的七八十年,世界上一百多个追赶经济体,只有十几个国家成功迈入了发达经济体行列。在“增速换挡”这个阶段,像拉美经济体采取了刺激经济和拒绝改革的方式,没有成功迈向发达经济体,这就是当时世界银行讲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任泽平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想破解发展难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具体改革举措包括大力推进“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等等,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居民获得感。

  “在未来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大国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新基建至关重要,它将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新技术和新产业。”任泽平格外看好“新基建”的重要性。他提出,三大“新基建”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新基建;也包括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新基建;还涵盖营商环境、服务业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新基建。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任泽平为什么把“新基建”看得如此重要?“过去40多年,中国本身就是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受益者。”任泽平说,中国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抓住了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这三个红利。而抓住这些红利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中国有大规模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其他经济体不具备的。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比印度低,但今天中国人均GDP是印度的3倍;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17.92%,82%是农民,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而印度的城镇化率只有30%。

  如今,新基建已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把新基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规划指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与传统基础设施等建设,共同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有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将长期有助于中国培育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任泽平说。

  房地产业的出路,在于人地挂钩和供求平衡

  解读宏观经济走势,也剖析民生热点。演讲现场,任泽平针对时下关注度较高的房产税、人口老龄化等民生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任泽平表示,研究了过去一百多年人口迁移的趋势后,发现一个基本特点是,人口源源不断地往都市圈和城市群迁移。比如,美国人口是从广阔的中部往两大海岸线迁移;日本人口是往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迁移;中国人口是源源不断地从东北、中西部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迁移,这是符合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的。

  但人口源源不断向都市圈城市群迁移,用地指标却没有随人口“带“过去。比如,深圳、杭州每年新增人口三四十万,用地指标没有同步新增,这成为两地高房价的重要推力。同时,许多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又导致了当地商品房高库存,根本原因是人地错配。

  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建部,税务总局四个部门,举办了关于“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座谈会,听取关于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会是住房制度改革的破冰点吗?房产税要如何试点?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城镇化率已高达63.89%,等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城市化增速就放缓了,所以城市大开发还有十年的窗口期。随着增量的商品房越来越少,房市就会进入存量时代。”任泽平直言,“城市大开发”结束以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会成为地方三大收入来源。四部委召开的房地产税试点改革座谈会,也就是说可能会在一些热点城市进行试点,再向全国进行扩展,这是未来房地产税改革的基本思路。

  那么,房产税真的能够抑制房价吗?“房产税提高了存量环节持有的成本,但是它究竟能不能治本?我觉得还是要打个问号。”任泽平以美国、中国香港、英国、日本为例,都有房产税,但依然没能抑制房价走高。所以影响房价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供求关系,因为所有的税费都是可以转嫁的,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人地挂钩和供求平衡。他认为,应当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建立人地挂钩机制,促进要素流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任泽平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下调,会带来劳动力成本、社会抚养负担、养老负担、社保压力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他呼吁要尽快做出相关的调整,包括构筑生育支撑体系,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加大教育医疗投入、降低抚养直接成本,打造高质量的为老产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总得来说,我对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孕育着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我国扎根,不断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任泽平说坚信: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记者 王梦然 洪叶)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