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成功举办 大咖热议世界经济学何时迎来‘中国时代’
2021/04/19 08:41  

  4月18日,由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在京召开。来自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在京高校的多位经济学者代表、业界领袖以及新闻媒体界的精英人士30余人共同参会。

  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成立仪式由北京海归协会会长于斌、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高连奎、金融家代表路跃兵进行逐一致辞。并由高连奎进行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开幕主持发言及与会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原创经济学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世界经济学何时迎来‘中国时代’”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表真知灼见,对中国原创经济学发展充满信心。会上,还发布了首份《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成立学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程恩富提出“海派经济学”,但真正迎来高潮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林毅夫教授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之后,2010—2020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一线高校、研究机构几乎都同步进入了经济学理论的原创阶段,并且各有代表,新结构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新财税经济学、新市场财政学、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域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观经济学、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资产相对论、国家资本结构理论等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相继崛起,并已经呈现井喷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本土原创经济学派别以及多个着眼于经济学局部创新的理论。

  目前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初步繁荣阶段,中国这些原创的经济学创新主要分布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财税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经济学方法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国从事原创经济学创新的学者来源也分布广泛分布于社科院、央行、财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部分头部券商。

  《报告》指出,中国当前从事经济学创新的学者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访问或海外工作经历,部分学者有着在世界名校担任过研究中心主任的经历,他们经历丰富、视野广阔,对西方经济学有着比较完整的了解,保证了中国原创经济学是在高起点上的创新,而不是低水平重复。中国这些原创学者了解东西方国情,并且有自己独立见解,不盲从于西方经济学,他们的学术目标是在总结中国与世界经济实践以及发现并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再去指导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已经很难再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各国的政府债务,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步西方国家的老路,这就急需中国诞生自己的原创经济学去指导我们的发展。

  《报告》认为,历史上的经济学大部分经济学派都是传到第二代时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德国的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这样,中国原创经济学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甚至处于萌芽阶段,其产生巨大影响力,还需要长时间的完善与推广。《报告》中呼吁政府应该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支持中国原创思想的创新,中国原创经济学思想纳入社科基金的支持范围,纳入学生学习和教学考核之中,这样中国本土经济学才可以尽快成熟,世界经济学的中国时代也才可以尽早到来。

  现场,高连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学创新应该在经济停滞的地方进行创新而非在经济学停滞的地方进行创新,只有在经济停滞的地方创新才可以创造出能够改变世界的理论,而经济学停滞的地方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命题,是人类以前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当下。当前人类最大的危机还是来源于货币与财税领域,中国学者应该在此方向创新。目前世界上八十多个获得诺奖的学者中,因货币理论获奖的只有一个,而在财税领域尚无人获奖,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可以大有所为。

  高连奎强调,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中国原创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们搭建这一交流平台是为了让更多学者关注并参与到中国原创经济学的研究之中。此外,预计过十到二十年时间,中国就会出现一批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的青年学者,这时中国原创经济学的辉煌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据了解,这是中国首个以聚焦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创新主题的学术活动。通过成功举办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以及《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的正式发布,不仅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发表原创思想的平台,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采写:胡春春)

标签:
责编:潘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