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任泽平“东吴报告”:房地产如何戳破“坚硬的泡沫”?
2021/04/09 16:30  

  “ 房地产存在 ‘最坚硬的泡沫’”;“中国房地产的根本问题是人地错配”;“世界上成功的房地产是德国和新加坡,搞租赁,包括对货币的强有力控制。”……4月6日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的策略报告,为我们打开了观察房地产市场的另一扇窗。

  任泽平说,房地产难题从经济上从技术上都是可以破解的,我们还有最后十年的时间窗口,但是要先解决认识问题。

  可如何解决房地产“认识问题”,是人地挂钩、租售同权,还是更深层次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才能戳破“坚硬的泡沫”?新华日报财经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他们对任泽平的“东吴报告”给予了很高关注。

  人随产业走,任泽平曾开出“三剂药方”

  “ 人口往大的都市圈积聚,但是土地指标没有供过来,导致人地错配,一二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任泽平所指的“坚硬的泡沫”,显然指的是一二线城市,可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流向以及土地供应政策影响下,还很难戳破,非常“坚硬”。

  新华日报财经多方了解到,任泽平和恒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磊曾就“人地挂钩”,提出过三点具体的操作——

  其一,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加大建设用地供应,人口流出的区域,减少土地供应;

  其二,在城市间,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完善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否则,将导致结构性失衡:人口净流入地区土地供不应求,而人口净流出地区土地供过于求共存;

  其三,在城市内部,将产业用地与住宅用地配套供应,从根本上促进职住平衡,避免“睡城”现象,化解潮汐交通。

  一言概之,破解“人地错配”,任泽平的“方案”是人随产业走。由于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规律,所以解决之道是“人地挂钩”。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远呼应,房地产问题的实质,是供需不平衡问题。当一个地方吸引人口聚集,但是土地有限,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房屋价格过高。

  然而,人口、建设用地向大城市过度集中集中,又必然会带来开发强度增大,导致人均绿地占比降低、交通拥堵、城市摊大饼等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变得不宜居。我省南京、苏州以及众多的“苏南小虎们”,开发强度已然很高了,在建成区再增加住宅开发,空间越来越小。

  对此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提醒说,城市不能无节制地扩张,必须遵守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这里的“边界”,就是给城市开发“画了一个框”。因为无节制扩张,必然导致居住密集、环境变差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解决“人地挂钩”,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出路是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把人口和产业摆到城市群、都市圈的大范围内来布局。如此,既遵循了人口、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的客观规律,又避免了大城市“单极化”带来的土地紧张和环境难题。

  “无论从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我们发对城市‘单极化’,提倡‘多中心化’。”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吴翔华说。

  房地产学德国和新加坡,学什么

  平抑商品房价格,落实“房主不炒”,被普遍认可的一剂“妙方”,是多渠道建设租赁住房,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市场上可租的房子多了,对新房销售价必然是个打压。

  发展租赁住房,任泽平高度认可德国和新加坡,评价为“世界上成功的房地产”,对此这两个国家是怎么做的呢?

  新华日报财经为此进行了梳理。德国不仅人均居住水平高,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也解决得好,住房价格长期稳定,几乎没有出现房价的大起大落,市场整体发展稳健,并且成功抵御了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

  这得益于德国拥有完善的房屋租赁市场。在立法层面上,德国的有严格的租房法,保护租房者的合法权利,倡导租售同权,不允许随意提高租金,且租期不设上限。德国刑法规定,制定超过合理房价的超高房价将构成违法行为,此举严厉打击了炒房投机行为,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众修建租住房屋,保护房客权益。

  诸多“严规峻法”下,目前德国的租赁住房率已超过自有住房率。

  新加坡从1964年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政府组屋(HDB组屋),形成了以政府组屋为主,私人住宅为辅的多层次供给住宅市场。

  所谓政府组屋,是指由政府出资建造的,价格相对市场低廉的保障性住房,周围配套设施类似于国内普通商品房,目前政府组屋约占新加坡房屋总量的80%左右,充分保障了社会中低阶层的住宅需求。同时,组屋的购买和转让限制严格,去除了投资属性。

  综合来看,两种模式一个是租售同权,一个是保障房市场建设,两者均确保房子的“民生必需品”属性,尽可能的把购买价格和租赁价格降低。

  南京开发样本:有经验也有不足

  南京是国家住建部重点监控房价的22个重点城市之一,房价处于较高区位,而且又是特大城市、中心城市,把南京作为任泽平“东吴报告”的样本进行观察,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在人地挂钩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上,南京既有经验,也有不足。这从南京近日公布的2021供地计划可见一斑。

  4月1日,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202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面积919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710公顷中,最多的江宁区146公顷,雨花台区90公顷,江北新区87公顷,而位于主城的玄武区5公顷,鼓楼区6公顷,房价最热的建邺区只有10公顷。

  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一大变化就是从主要关注中心城区,变成将全域纳入规划范围,建设“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空间格局,以及 “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城镇体系。这是非常典型的多中心发展范例。遵循南京“多中心、开敞式”城市布局,南京住宅用地近年来不断向江宁、仙林、江北等郊区新城集中。

  城市规划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依据,多中心发展的模式对房地产的区域性过热、过冷,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南京主城区各区二手房成交量平均数为1.29万套,而江宁区成交量超过2万套。

  对此陈小卉评价说,南京的城市规划还只在自身的都市区范围。如果更大范围遵循“人地挂钩”和“多中心布局”,“眼界”应放到整个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范围。譬如句容、马鞍山、滁州等都市圈城市,都在南京辐射范围内。事实上,这些城市紧挨南京的地方,如宝华、黄梅、和县等,都开发了大面积的住宅区,很多南京人前来买房置业,高楼鳞次栉比,其中宝华新城被戏称为“小香港”,却与仙林的风貌、品质“格格不入”。未来这些地区要统筹新城发展和房产开发,通过城际轨道接受南京辐射,又要在品相、配套上协调起来。

  可同样是南京2020年放地计划,也反映了租赁房建设的“短板”。总共919公顷建设用地中,租赁住宅用地87公顷,只为商品住宅用地的12%。南京近年来租赁住房用地不断加码,今年是租赁房用地较多的年份。

  专家指出,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年轻人群收入水平较低的大背景下,我国公租房的供应还远远不够。虽然租赁房源筹集和建设用地不断加大,但在住房供应占比仍然较低。可租赁住房用地增加了,又会“牺牲”城市土地收入,许多城市面临“两难”。

  所以要学德国和新加坡的“成功房地产”,不仅要学其“做法”:租售同权、加大租赁房供应的做法,还要学其“用心”:把房子作为“民生必需品”,而不是“投资品”。因为租赁房降低了城市住房门槛,吸引年轻人和创业者加盟,有利于建设有活力和包容性的城市——只有算清这本大账,才是解决了“认识问题”。

  (陈娴 尚泽 阳阳)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