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寻迹江苏老地名|运河中的小岛,一代豪门传奇曾在此上演
2023/02/07 15:11  新华报业网  

  这是一个形状似长三角形的小岛,很像一只尖头朝西北方向的小脚粽子,倒置在无锡北门外的古运河中段处。小岛不仅出了吴稚晖这样的名人,还上演过一代豪门的传奇。

  “江尖”名字从何而来

  这个小岛被称为“江尖”,名字从何而来呢?据江南大学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教授介绍,无锡的老北门外,古代有芙蓉湖(也称古无锡湖),湖区跨无锡、常州、江阴三地,烟波浩渺。渚岛众多,芙蓉尖是其中的一个普通小渚。唐宋时期的两度大移民,北方人口大量涌入江南,导致地少人多矛盾日益突出,芙蓉湖开始被圩田。明代工部侍郎周忱巡抚江南,治理水涝,继续圩田垦殖,芙蓉湖面继续缩小。明清时期,随着对芙蓉湖的不断疏浚、围垦,芙蓉尖土地逐渐凸出水面,不少乡民迁居于此,疏浚后的无锡运河也从这里开始环城分流。

  因为处在交通要道处,清代时芙蓉尖上多了几家陶器店。借着江尖四通八达、装卸方便的运输优势,江尖成了各类陶器的集散地,陶器贩子从宜兴运来各种陶器瓦缸堆放于此,再通过运河销往各地。每逢农历七月三十夜,渚上父老为纪念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将堆放于此的缸甏累叠成塔,燃灯其上,名“宝塔灯”。有《竹枝诗》曰:“浮图七级叠银缸,万火齐明照十方。送尽初秋惜残夜,新词最忆顾纑塘。”当地老百姓因此把这里称为“缸尖渚”。在无锡方言里“江”“缸”谐音,于是“缸尖渚”漫漫被叫成了“江尖渚”,也叫“江尖”。

  无锡江尖公园有座蔚为壮观的缸塔,由109只大缸叠成

  邹氏的江尖分支成为巨富

  据庄若江介绍,清朝时,无锡邹氏的江尖分支已成为江尖渚上最大的家族之一,与蒋、袁、陈三家成为锡邑并驾齐驱的“陶业四巨头”。财大气粗的邹家不仅在渚上建了豪宅大院,还立了邹氏祠堂,西门的迎龙桥也是邹氏族人邹文锦出资重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母亲邹氏就出生在邹家大院里,吴的童年也在此度过。吴稚晖19岁时还回到江尖,在邹氏家祠(家塾)做了五年塾师。

  邹氏的发家史是一个传奇。有说清雍正初年,定西将军年羹尧居功自傲,得罪帝君,被贬杭州。一日年羹尧应召赴京,经运河路过江尖渚,自知此行凶多吉少,便将一怀孕小妾托付给渚人邹南阳,并赠与大量金银珠宝。三年后,年羹尧部将岳钟琪来江尖领走了小妾所生男孩,又赐以金帛,邹南阳由此发了大财;另有一说清末有一江洋大盗,携带所劫得的大量金银财宝,借邹家的渡船过河时,不料突发急病而亡,邹家遂靠这笔飞来横财致富发家。

  清末民初,江尖邹氏后人邹海洲眼光长远,最早涉猎电力碾米、机器纺织,先于荣家成为锡邑近代最早的工商业巨富之一。邹海洲自幼父母双亡,由舅家抚养长大。成年后先在江尖一带开设邹成泰臼坊,主营粮食加工,兼营零售炊米。1910年又从上海购得锅炉、铁辊碾米机、柴油引擎等,创立邹成泰机器碾米厂,每天加工白米约240石。当时,无锡只有宝新和邹成泰两家碾米厂,产销两旺。邹海洲生有三子,皆一时才俊。长子邹福威性情豪爽,负责联系业务;次子邹颂范精明干练,负责日常经营;三子邹继康忠诚厚道,主管财务账目。1927年,邹成泰在机器上安装电动马达,成为锡邑首家电力碾米厂,成本更低,赢利丰厚。1932年,邹颂范参观杭州万国博览会,见到了德国产双连中型“巴基”自动筛,立即购回该筛,又节省了七八个筛米工的劳动力。于是邹氏将该筛拆开仿制,研制成轻小型自动筛,以更低廉的造价打开市场。1943年,邹成泰又制成谷米分离筛,在我国碾米工业自动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邹成泰碾米厂,江尖邹氏从1914年始,还陆续开设了信泰碾米厂、泰丰面粉厂、邹成茂油饼厂、邹成泰石粉厂、邹成泰橡胶辊筒厂,并广泛投资锡城的面粉厂、纱厂、水泥厂等企业,并逐步向房地产业发展,俨然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但是,之后邹氏却因为投机而遭遇了一个大挫折。”庄若江说。1929年,上海富商大量进口洋米,并抛售期货,邹成泰乘机跟进,大量囤购洋米。次年突发洪水,粮食减产,米价飞涨,邹成泰大赚一笔,获利高达5万元。邹氏尝到甜头后,头脑发热,继续大量囤购洋米,囤积多达4万多石,不料1932年新谷上市后米价大跌,三个月便跌去四成多,邹成泰巨亏20万元,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邹家被人以诈骗罪告上法庭,大量家财被扣押。后来虽然通过苏州高院上诉,并请出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出面调解,算是渡过难关,但从此元气大伤,只能将厂子租赁给他人经营,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邹氏兴于实业,毁于投机,不知是否因当年发了横财的果报?

  如今改建成开放式市民公园

  米厂经营不善,邹颂范便将重心转到纱厂上,许是天佑邹家,此时家族中恰巧出了一位棉纺织业专家邹春座。邹春座1906年生于无锡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从小喜爱摆弄机械。1923年从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工科毕业后,进了荣德生的申新三厂当练习生。他刻苦自学,勤于操作,很快成了业务能手,先后被聘为无锡豫康纱厂工务长、天津恒源纱厂纺部副主任、北洋纱厂纺部主任、诚孚公司工程师。邹颂范得悉这位本家的能耐后,亲自跑到天津,邀请邹春座回无锡协助自己开办纱厂。邹春座也希望有一个独立施展才华的机会,毅然辞了大厂的高位,于1943年5月返回无锡。不久,邹春座便在邹成泰石粉厂的修机间,利用两台旧车床,研制了一套三步法铁木纺纱机。由此邹颂范开设了一所家庭纺纱工业社,配备1台刺辊式弹花机,2台单眼并条机,10台48锭细纱机,所出产品质优、价格低,颇受市场欢迎。邹春座也因此在业界声名鹊起,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成了国防科委的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并发明了“新媚缎”织锦工艺,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轻纺业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尖公园风光。

  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如今,江尖渚已改建成开放式市民公园,春夏之际,樱花盛放,紫薇飘香,只是曾经庭院深深的江尖邹家大院也只余一副刻有“道乡遗泽”四个大字的雕花门头和一副清代木对联,联上镌有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并称“清初四大家”的王文治行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此联现在被保存在秦邦宪的故居里,算是对无锡江尖邹氏数百年风雨沉浮的一个纪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庄若江提供

  链接:“寻迹江苏老地名”专栏由新华日报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办,在《人文周刊·文脉》版、“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文化频道、“紫金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苏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讲述地名背后的蕴藏的江苏故事(投稿信箱:454891013@qq.com)。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