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强国“890”影音馆(52)|“IT+农业”会产生什么“反应”?他用创新给出答案
2022/10/27 07:04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卞立平

  出生:1985年5月

  职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农业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院长

  数字化时代如何让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更加通畅?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论述,本期带来一位江苏省农科院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专家的故事:他曾自主研发了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与区块链追溯平台,为全国近1500家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服务;如今,他又将农业与碳排放相结合,投入了农产品碳排放溯源数字标签的研究。

  写得了代码,下得了农乡。在“魔术手”卞立平的操作下,高端前沿的IT技术也能和接地气的田间泥土产生化学反应……

  “为了不让自己掉下风口,必须借风而上”

  卞立平在工作中。

  “农产品信息溯源是落地最早的项目,后来我们又开始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智能管理。”卞立平始终认为,有了信息化做铺垫,智能化才能跟得上。“扫描农产品包装的二维码,农作物的生产、采收等环节清晰可见,且数据都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打造消费者‘看得见的信任’。”目前,卞立平团队的区块链溯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内超过万亩农田投入应用。

  很多涉农企业想“拥抱”区块链技术,但高昂的成本却将其“拒之门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卞立平和团队将产品技术适用性做广,打造了一套符合农业场景的区块链云服务平台,只需要给企业授权区块链账户权限,就可以随时登录使用,无需自建区块链系统,成本大大降低。

  数字化时代如何让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更通畅?卞立平和团队对这个问题一直记挂在心,笃行不怠。2018年,卞立平和团队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了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与区块链追溯平台,积极推进CAQS-GAP试点工作,并帮助农业农村部搭建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在线服务平台,为全国近1500家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服务。

  “为了不让自己掉下风口,必须借风而上。可以说,创新是我们赛道‘突围’的唯一路径。”在区块链信息化的赛道上,竞速之战一触即发,卞立平和团队为了保持前列水平,不断寻求新的加速度。区块链能否与农业生产碳排放结合?卞立平带领产业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海思德博数据科技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发了“ChainLCA:国别可信碳足迹管理系统”项目,结合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量进行精准动态数字化评估,保证碳足迹数据可信,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等各类生产场景。在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区块链赛道中,此项目从200多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技术做出来了,但基层农业生产工作者能否快速上手?这对卞立平和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基层农业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接受较为困难,如果产品研发不能符合农业生产者的使用习惯,那等于没有。”当然,这对有着近八年一线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的卞立平来说,路虽险但不言弃,他带领团队成员的脚步遍布省内外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农业园区。他坚持面对面与农业生产者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产管理的工作计划和内容,思考如何更好将IT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结合,期间大大小小的版本更新和迭代少说也有五六十次,甚至用户的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也会去针对它做分析并改进。”

  “情怀和兴趣,是不忘初心的动力源泉”

  与卞立平对话,“情怀”二字常挂在他嘴边。“农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可能没办法坚持下去,必须要有情怀。”

  卞立平所说的情怀,一方面源自父辈的熏陶与坚持。卞立平的父亲是南京农业大学的老教授,当年长期在农田和实验室做研究,便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我从幼儿园起就在南农,一直读到初中毕业,高中去了金陵中学,大学又回到了南农,差不多有20多年,对农业有深厚的感情。”卞立平说。

  卞立平参加创业大赛路演。

  而对于计算机的喜爱,也同样源自家庭。上世纪90年代,卞立平的父亲负责研究生的计算机应用与Basic编程教学,这让他很小就接触到了计算机。他的堂哥毕业于南京大学,曾获全国计算机编程大赛二等奖,很早就去了腾讯工作。“我小学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和堂哥学习计算机技术和Pascal语言,还参加了市里的编程比赛并获了奖。现在得到的这些机会,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他们的支持。”

  高考分数出来后,卞立平的分数可以投档南京农业大学的任意一个专业。这个时候,他却犯难了,是选择自己的强项“计算机”,还是选择其他专业尝尝鲜?最终,一直“不走寻常路”的卞立平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生物技术专业,“计算机和生物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计算机我比较熟悉,所以我就想了解一下生物领域,也许未来机会更多”。

  大学本科毕业后,卞立平进入江苏省农科院工作,逐渐意识到农业科技信息化转型的迫切,决定继续深耕计算机领域,于是又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研究生,开始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

  “要保持兴趣,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兴趣,是卞立平将情怀坚持下去的另一重要支撑。

  “在每一个阶段,扮演好合适的角色”

  在同事的眼里,卞立平一直以上进、有活力、靠谱、温暖的形象示人,而用卞立平自己的话来说,“在每一个阶段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很重要”。

  卞立平(站立者)和团队。

  作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如何才能凝聚起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卞立平认为,首先需要团队价值的认同,“这需要团队成员都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意思的,是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另外,作为团队领导者,需要艺术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团队和谐共进。“比如技术人员不一定要一直在办公室工作,我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工作,如果在家里写代码效率更高,那就在家写。”

  目前,卞立平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产品碳排放溯源数字标签的概念。“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在农产品数字标签上,追溯它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是消耗碳还是吸收碳,从而判断到底是低碳农产品还是耗能农产品。”同时,卞立平还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数字标签推动低碳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要保持创新思维,就必须一直坚持学习和思考,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有可能与IT技术迸发出新的活力,创造新的赛道和新的机会。”正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卞立平打算再将区块链、全程控等技术融入到中药材的产业发展中,“中药材数字化管控是农业、医药和信息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结合,融合起来就意味着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有机会能在其中做出一些新的东西”。

  对于卞立平来说,未来的路还存在无数种可能。“我们研究的东西绝不是只能在实验室里存在的,而是给更多的企业和生产者提供支持,推动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张宣 程晓琳

  视频:王子杰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