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做强“种子芯片”端牢“中国饭碗” 江苏科技育种打造高产抗病“全能战士”
2022/10/26 19:16  交汇点新闻  

  “634.7千克!优质又高产!”10月26日,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中,研究员们望着实地测产得到的水稻新品种“虾优100”平均亩产数字,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种业振兴重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江苏作为鱼米之乡、种业大省,近年来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良种“全能战士”,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分子育种打造“高富帅”水稻新品

  龙虾掘田埂,农药灭龙虾。但在扬州农田里,“冤家”变成了“好邻居”。“‘虾优100’是水稻新品种,采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已通过江苏省水稻新品审定,在扬州、淮安、盐城及苏南等地示范种植5000多亩,赋能农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小龙虾产业体系稻田生态养殖岗位专家张家宏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以种业科技创新为牵引。

  “稻虾共作不仅需要时空耦合,在品种上更要协调。”张家宏介绍,首先品种是“高富帅”水稻新品,“高”是指稻秆平均高1.2米、呈高抗病虫性、亩产可达1200斤;“富”是指米质优良、食味纯正、营养丰富;“帅”即后期挺拔、秆青籽黄、熟相好。而“一稻三虾”模式是里下河农科所在实践中研发的创新模式,5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移栽活棵后即可上水养虾,稻前稻中养龙虾,稻后育虾苗,这就是除了稻田养龙虾,还可以稻田养鱼、鳖、蟹、黄鳝等。

  “如果将稻种和龙虾同时放到一起,龙虾为了生长会吃掉幼小的稻苗,所以必须在时间上错开。”张家宏说,在大苗栽插的时候放入小龙虾,龙虾面对啃不动的大苗只能善罢甘休。在研究员们的改良下,龙虾还变成了“稻田卫士”。张家宏介绍,龙虾在田间爬行,可以给稻田松土、除虫、灭草,排出的粪便变成稻田的有机肥,打造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圈。

  “稻中有虾,虾中有稻,让水稻和虾真正面对面地相伴相生。”张家宏介绍,在精心营造的稻虾共作环境中培育的“虾优100”,满足了多方要求。虾稻共作环境中,部分产区龙虾可达到亩产300斤。“634.7千克的平均水稻亩产成绩,比国家稻虾共作专用品种标准超100多公斤,经过前期示范推广,明年会加快大面积推广趋势。”张家宏表示,这样一条绿色循环、产能突出的“虾稻共作”模式,在“虾优100”的开山辟路下,将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推广。

  “量质协同”优化种子“芯片代码”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盐城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维亮家庭农场的千亩稻田已是一片热火朝天。在一望无际的“金色波浪”里,几名农机手分别驾驶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吐秆一气呵成,不多时,鹤香粳系列稻种就会送到事先抢订的客户手中。

  “一粒米”富裕一方老百姓。近年来,射阳县成功培育射阳大米专用“芯片”鹤香粳系列,年大米加工生产能力达300万吨。“我们通过优化种子‘芯片’的‘代码’,为射阳大米育种‘量身定制’,既高产又高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亚东介绍,水稻生长与自然环境因素高度相关,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到播种的结果,而结合环境因素有针对性地杂交选育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可以大大提升种质。

  “江苏稻麦种源始终保持自主可控,得益于持续不断的良种试验。”张亚东告诉记者,省农科院根据不同社会需求,研发出因地制宜的良种,如适宜苏南稻区种植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南粳5055等;适宜苏中稻区种植的迟熟中粳品种南粳5758等以及适宜苏北地区种植中熟中粳稻品种南粳5718等,为江苏省稻米产业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量质协同的品种是我们未来发力的方向。”张亚东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继续走科学育种之路。目前,省农科院在现有优良粳稻品种基础上,选育一批综合抗性更强、外观品质更好、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南粳系列品种,持续支撑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基因检测技术改良牛羊种质资源

  宿迁市泗洪县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占地520亩的现代化养牛场里,江苏农科院畜牧所副所长王慧利和团队正在将产奶不高的奶牛与乳肉兼用的法国蒙贝利亚牛杂交改良,牛奶质量更高、肉质更鲜美,目前场内一头奶牛的年产奶量从10吨提升至12-13吨。

  王慧利介绍,牛羊种质资源保护分为活体保存与遗传物质保存。泗洪牧场里的改良牛品种就来自于南京六合区动物科学基地,这里还保存了湖羊、云南乌骨羊、徐淮山羊等。团队将湖羊与乌骨羊杂交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种单羊产量可达1.5-2个。江苏农科院还与省内各地保种场合作,将优良品种的牛保存在内。“牛羊的体细胞、卵子、胚胎等则保存在畜牧所内。未来省农科院建成综合基因库后,这些遗传物质也将保存在内。”王慧利说。

  不同于植物品种选育周期不到一年,牛羊的品种选育周期往往要以十年计。以山羊为例,首先要先摸清楚山羊系谱,然后根据表型数据挑选性状优良的山羊,再借助基因检测技术“优中选优”,最后持续选育。“虽然培育一个新品种要10年,但在这期间,牛羊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改善,完全可以推向市场。”王慧利表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优质种质资源只有被企业需要,才能引入到市场中焕发活力。

  王慧利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团队正尝试以克隆手段复苏珍稀牛羊品种、以基因编辑手段完善牛羊基因,坚持坐好科研“冷板凳”。“牛羊的品种选育时间长,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坐好科研‘冷板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张宣程晓琳实习生孙广哲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