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65)|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丁横村:“旁观”变“参与”,精耕“希望田”
2022/10/25 08:28  新华报业网  

  关键词:#治理有效#

  “十三五”期间,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丁横村全村耕地面积2900亩,人均耕地仅1亩左右,田块分散、效益低下,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村民年均收入12000元,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113户、298人,占总农户数近五分之一,青壮年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

  如何“拉回”流失的劳动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丁横村选择用足用好“农业种植”这一传统资源优势,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创新办法,力求让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近年来,村集体承办、村民入股的“叶稻麦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办得风生水起,2019年,所有低收入农户告别贫困。昔日“后进村”,如今成为稻麦“丰产区”:今年夏季小麦总产量84万斤,收入1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3万元。

  “新农人”:

  村里支持,放心逐梦“希望田”

  凌晨四五点,伴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种植大户粟军仁带着10多位农户一头扎进他经营的蔬菜大棚,不到一小时,辣椒、西芹、花菜等装满了运输车。

  忙碌中,这个朴素的小乡村“醒”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在地头,照拂在村民身上。“手头有得忙,心里头就有希望。”粟军仁眉眼间满是笑意,这一车的蔬菜,即将运到上海的农贸市场,能赚好几千块钱。

  粟军仁年近47岁,是河南信阳人,早前一直在上海做蔬菜批发生意,直到前些年,听朋友推荐,说阜宁县丁横村正在引进“蔬菜大棚”项目,地都留好了,就差种植“能手”来。“当时村书记陪着我在村里村外转了几圈,给我看了村周边的交通地形图,还跟我说,在这里创业,村‘两委’能帮忙招工,遇到什么难处,他带头协调解决。”粟军仁说,这份担当和热情,促使他下了决心。

  2018年年底,粟军仁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110亩地,经营起蔬菜大棚。“现在正是卖辣椒的时候,每天几百斤的产量,需要十几个人采摘,旁边棚里的花菜也上市了,今年卖的价格很不错。”看着眼前一簇簇鲜嫩的蔬菜,他向调研组算起账来:大棚蔬菜销往淮安、上海、杭州等地,一年下来收入能有50多万元,还能解决当地10多个村民的就业,每个村民年收入能有两三万元。

  人勤地生金。这份“收获”里,既有村民的辛勤耕耘、种植大户的有效管理,还有村“两委”的全心呵护。“但凡遇到困难,最先想起的,一定是村党委。”粟军仁举例,今年4月,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蔬菜运输成了问题,几万元的菜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心急如焚时,村书记及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安全有序地组织人员协助进行蔬菜采摘、打包,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办理运输“通行证”,新鲜蔬菜在全程闭环管理下,运输到高速公路出口,再倒到外运的车辆上……就这样,“菜篮子”连上了“菜园子”,也保住了村民们的“钱袋子”。

  村干部:

  党群连心,共同解锁幸福密码

  作为传统农业村,一直以来,丁横村都以稻麦种植、畜禽养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村级经济薄弱。

  2016年,在外从事工程生意的邱叶芝被镇政府“急召”,希望他扛起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重振”村里经济。回到家乡,面对村集体欠债170多万元、一盘散沙的村民面貌,他彻夜难眠。看来看去,丁横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邱叶芝上任一年里,带领村“两委”想方设法把土地规模经营搞起来,成立了丁横村“叶稻麦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我们既要领着大家干,也要干给大家看。”邱叶芝回忆,当时累计动员304户农户入股,流转土地782亩,村集体以省级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用于土地整理、修缮农田水利设施、支付土地流转费等,并为合作社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

  2017年,优质品种稻麦就有了可观效益,村集体营收突破21万元。2018年,成功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村级经济发展,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实践证明,脱贫致富,一定要凝聚起每一个人的力量。”邱叶芝感慨说,“共同参与”是乡村治理的关键。

  合作社的成功,让村“两委”意识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能光靠政府,家家户户都得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中来。邱叶芝向调研组说起近些年村级治理迈出的步伐:把党的组织建设延伸到自然村,自然村党组织通过建立“党群心连心”制度,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党员每月至少进行1次走访,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完善党务、村务、事务、财务“四务公开”工作机制,推动村民自治和法治保障、德治提升“三治”联动,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全过程。

  “从去年起,村里相继引进了一系列促进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所有大小决议全部上会讨论,确保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邱叶芝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光伏发电、鱼塘发包、土地流转、合作社等获得集体经营性收入26.77万元,同时,还积极发展108亩稻虾种养和高效种植大棚项目,并与盐城栖岭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大棚养鸡80亩,为持续增收拓宽渠道。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钱袋子”,还要有“绿叶子”,如今丁横村还在尝试新的跨越。调研组在田头看到,抛肥机正在抛洒有机肥,这些肥料来自村里的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再用于田间施肥。“插秧机插秧的过程中,颗粒状的配方肥就进入一根根管子,由管子的金属出口‘深植’入稻田中,方便秧苗吸收肥料养分。”邱叶芝说,村里已经形成了“化肥减量”示范区,未来,药肥双减、畜禽粪便循环运作方式,将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取得双赢。

  “原住民”:

  农民变股东,走上共同富裕路

  “以前家里就几亩零碎地,只能望天收,或者等人帮扶。现在不仅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增收渠道有了,干劲也就高了。”今年71岁的村民谢志丰感慨道,种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2019年前,他家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在他看来,变化来自村里的“治理有效”,一系列“好政策”稳稳落实,大家的口袋也慢慢鼓起来了。他告诉调研组,丁横村采用的是农户“带田入股”的方式,与一般的土地流转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同,采取“保底收入+二次分红”方式,更好地托起了大家增收的“安全感”。尤其对谢志丰这样的低收入农户,村集体还拿出15%的股权收益进行分红。

  如今,老谢老两口年收入近2万元,他期待新的幸福“启航”。“我跟着村‘两委’去省内其他村学习交流农业技能时,看到很多地方建起了乡村公园,有的还推出了乡村特殊群体照护等各种民生服务,这让我既羡慕,又憧憬。”谢志丰期待着,丁横村能从“脱贫”迈向“富裕”,靠村“两委”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奋斗出乡村好“丰”景。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乡村治理积极有效,社会治理才能通畅高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才能如期实现。丁横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脱贫致富。启示有二:一是拓宽新思路。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让村民主动参与其中,以乡村自治促进绿色生产,齐心协力运作绿色、高效、共享的新模式。二是做好知心人。对农民发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是社会治理进步的必然要求。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村干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遇事冲在前、想在先,让村民们放手经营,安心生产,当好村民的“服务员”。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 记者顾雷鸣 杭春燕 吴琼 王梦然 王建朋 颜颖,省委研究室 叶绍芳 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 李明 朱斌)

  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赵宇 余勤雍王子杰王悦谋 高鑫 周天琦 王昊晨 唐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