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丨十年来,江苏制造这样进行供给侧改革
2022/06/13 15:5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围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有哪些典型举措和突出成效?下一步如何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6月13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改革开放专场发布会上,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强链为总抓手,坚持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并举,扎实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

  一方面,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省以纺织、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为重点,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持续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过剩产能,在造纸、印染、铸造、电镀等行业每年实施一批低端低效产能退出项目,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腾退空间。在全省推广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通过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高质高效发展。开展化工、民爆、船舶修造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特别是围绕化工行业,先后开展“263”减化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

  2021年,全省七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至2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7.5%提高至47.5%。全省30条优势产业链中,特高压设备(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起重机、特钢材料、品牌服装、轨道交通装备等7条产业链已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近年来,围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物联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我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如持续开展智能制造工程,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和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车联网发展先导区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全省集成电路、物联网、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基本实现年均翻番,初步建立起包括整车、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动力电池的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于2020年突破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我省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已提高到70%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以两化融合为主线,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大力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李锋表示,为此,我省将从四个方面着力——

  树标杆,分类培育一批示范样板。对行业龙头企业,支持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实现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创新转变。对中小企业,通过建设全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开展规上中小企业免费诊断服务,推行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制度,帮助解决不会转、转不起的问题。对重点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基于平台开展协同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配送等全环节应用创新,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

  抓创新,推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软件方面,开展软件产品开发和行业数据集、算法模型研发,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嵌入式软件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优质产品、服务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广一批优质工业APP。硬件方面,聚焦智能成套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短板,组织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装备保障体系。

  强支撑,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培育计划,加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网络产品和服务“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加快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提高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建设比例,增强高性能算力供给水平。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动省重点集群和产业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覆盖,通过标识“身份证”,实现工业互联网异主、异地、异构信息互联互通。

  建生态,形成完整可持续发展体系。建立统一资源池,聚合省内智能装备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咨询服务商等优势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集成服务。出台专项政策包,省级每年安排1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对智改数转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绩效(设备)补助等支持,市县还将结合实际进行配套。成立战略咨询专家组,实施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强化智力支撑。打造金融产品库,与省内主要金融机构合作,持续推出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样性系列化金融产品。

  “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全省5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实现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李锋展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王梦然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