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喜讯!江苏10家单位入选第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2/05/30 22:25  新华报业网  

  5月30日,中国科协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发布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七部门联合认定的140家第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我省王淦昌故居、周培源故居、泰州市姜堰区院士旧居、南通群英馆南通文化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灌云县院士风采馆、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展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等10家单位成功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省份第一。

  王淦昌故居

  王淦昌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南街44号,为清代古建筑,是两弹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青年时期居住之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王淦昌故居”门匾题字。自2017年5月28日修缮开馆以来,先后举办纪念王淦昌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王淦昌先生事迹回顾及书画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同时,每年常态化文明公益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满足公众需求。故居常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约400多个团队,累计共有15多万名公众前来参观学习。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芳桥街道后村村,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的祖屋,由其父开明乡绅——周文伯建造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兴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培源故居常年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年接待人数超3万。

  泰州市姜堰区院士旧居

  泰州市姜堰区院士旧居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共同旧居)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境内,该基地以4A级溱潼古镇景区为依托,以院士旧居为核心,总占地面积879平方米,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具有苏中里下河地区典型特色的古民居,因先后走出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一门三兄弟六院士”而闻名海内外。

  南通群英馆南通文化馆

  作为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文化服务设施,南通群英馆铸造荣誉殿堂,致敬南通籍科学家。南通群英馆“科技翘楚”展厅,展陈面积近500平方米,内设25台双面电子屏、17块展板、8台电子查询屏和1个半弧幕沉浸式空间以及实物展台。群英馆通过多种手段集中展示南通籍52位两院院士和129位中青年科技英才的感人事迹。373篇宣传报道、267张高清照片、89段采访视频、70件院士捐赠实物,记录下江海骄子们投身科学实践、勇攀科学高峰的精彩瞬间,传达着南通市委、市政府及南通人民敬重科学家、礼赞科学家精神的由衷情感,同时,也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物见事、可亲可感可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

  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核心场所是位于南京古生物所李四光楼(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旧址)的“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外围场所还包括李四光旧居、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等。通过历史资料、实物场景、视频互动等,配合专兼职人员讲解,面向全社会展示李四光精神及其传承中形成的南古精神。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依托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科学家精神,建设了“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把科学家精神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在要求,努力构建系统化的制度和机制,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养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地打造了王泽山院士事迹报告团,开展了王泽山院士成果专题展,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2019年,王泽山院士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作《牢记使命,忠诚奉献》专题报告;2020年,王泽山院士在江苏省研究生“开学第一课”作《刻苦完成学业,为国忠诚奉献》报告。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依托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望学院等优质资源,建立了“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主要场所有三处,包括校史馆,竺可桢、涂长望等气象学家塑像群和校园文化景观,集中展示气象科学家们的求学生活经历以及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故事,生动记录中国气象历史、展示科学家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基地每年组织“长望精神”学习周活动,培养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基地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主题科普活动——“科学家精神”系列宣传、“走近科学家”系列采访、“科研第一课”“院长与你面对面”等系列活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此外,定期组织校史馆开放参观,开展科学家精神纪念活动。

  灌云县院士风采馆

  灌云县在连云港地区被誉为“院士之乡”,共产生汪德昭、汪徳熙、陈吉余、程津培、徐红星、董家鸿等6名院士。为集中展示灌云县的高层次人才成就和风采,弘扬他们为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灌云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院士风采馆,于2018年4月28日建成并向社会公众开放。该馆位于西环南路东侧与博物馆毗邻,是国内首个县级院士风采馆。展馆面积1700余平方米。主题为“科学无籍贯、院士有故乡”,由“哺育”“脊梁”和“成就”三大板块构成。馆内以“乡情”为纽带,以图、文、音、视频和实物等展示形式,重点介绍了汪德昭、汪德熙、陈吉余、程津培、董家鸿、徐红星等六位“两院”院士的科学家精神风采。

  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展馆

  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展馆位于中国电科十四所园区内,总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在这里专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雷达工业从起义诞生、起步发展、修配仿制、支援抗美援朝、三线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强军兴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雷达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不同时期中国雷达人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实践,丰富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中国雷达工作领域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场所。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农业大学校内农博路1号,2004年建成开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高校专题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南京博物院南农大分院、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分馆,同时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主体建筑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现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中华农业文明的起源;第二部分展示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中国农业制度的历史演变;第四部分为中国传统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五部分为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与农业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蔡姝雯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