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夏收将至,找不到农机?“网约农机”开到田间地头
2022/05/18 15:30  新华报业网  

  立夏已过,万亩农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此时,农民戳了几下手机屏幕,附近的农业机械就赶来收割。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农民在家里,就能像“滴滴打车”一样,预约植保无人机、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到田间地头作业。

  上午十时半,竹镇生产队长徐孝成的麦田里,两台收割机正忙碌地来回穿梭。金灿灿的小麦被卷入机械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大粒饱满的麦子尽收囊中。与往年“双抢”时节农机“一机难求”相比,今年通过“嘀地农机”手机APP,短短十多分钟,徐孝成发出的订单就顺利找到了农机手。一个多小时后,农机手们就赶到指定的田块进行作业。“这个系统可以迅速联系到农机手,给我们大户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又快又好,真是太方便了。”站在田埂边的徐孝成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翻耕、犁田、飞防打药,种植大户都会在群里发布消息预约,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安排最近的农机手去服务。”“嘀地农机”专员孔凌梦介绍,“嘀地农机”手机APP是六合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试点过程中所推广的智慧农机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农机手的经济效益,还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 “我们平台是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的‘嘀地农机’智慧平台,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服务平台农机户达到了1181户左右,农机手大概有1165人。接下来我们将覆盖省内,增加用户量,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提供便利。”

    近年来,六合区为了解决单个合作社服务能力单一,不足以承担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难题,在竹镇建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试点。整合各个合作社资源。通过一年左右的运作,有效化解当地“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的供需矛盾。

   “我们合作社主要做社会化服务,现有成员100人左右,农机装备108台。成员单位现在22家。(现在)除了传统的耕、种、防、收、烘以外,我们增加了育秧中心和(稻米)加工中心,因为有了‘嘀地农机’之后,我们今年的服务能达到20万亩次,农机使用率增加了20%。” 南京市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说道,一方面,合作社可以充分整合这些闲置时候的器具,用到其他的经营主体去,帮助他们节省购买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整合人员,在不同的企业不同时候需要不同人(用工)的时候作出合理的调整和安排,来帮助企业尽量节省成本。

  科技当家,地力生金。今年夏收夏种江苏省多地依托“互联网+农业”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促进机具有序流动,有效降低作业转移成本,同时,平台实现农机作业精准监测统计,准确掌握农机作业过程,切实解除了当地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红兰 杨玺 实习生 王子尧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