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评 | 别让反诈标语“炸”到了路人
2022/05/10 20:28  新华报业网  

  最近,浙江温州一条反诈宣传横幅引发网友关注。网传图片显示,一栋建筑的一楼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道:“2022年4月16日,XX小区一住户被人以约炮为由,诈骗其28万余元,敬请防范。”横幅落款为星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星海派出所,还留有电话。悬挂横幅的派出所工作人员称,其中提到的事件为近期真实案例,此举意在警示广大市民谨防诈骗。

  从传播和警示效果来说,温州的这条横幅比那些空洞说教的横幅标语来得更有力度,毕竟,以案说法,敲敲警钟,确实能够提神醒脑的作用。不过,横幅虽然并未透露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达不到侵害名誉权和隐私的程度,但时间、地点、金额等细节都和盘托出,难保涉事小区和附近居民不私下议论,甚至胡乱猜疑,这对于受害者肯定会造成二次伤害,对小区居民都会造成莫须有的困扰。更何况,横幅上直接使用了辣眼睛的词汇“约炮”,无疑会导致不健康的猜想,而假如有少年儿童向父母提问,父母又该给出怎样的回答?

  同样是反诈标语,广西南宁某派出所在菜场附近拉出的横幅就让人感觉舒服了很多。“黄花菜娃娃菜花椰菜,不要做被割的韭菜”“冬瓜南瓜哈密瓜,不要做被骗的傻瓜”……在民警的宣传网点旁边,还有牛肉店老板“蹭热度”,打出了“下载反诈App,牛肉特价40元/斤”的促销广告。这样的标语语不惊人,却透露着清新、文艺之风,还散发着浓郁的烟火气,很容易让路人入心入脑,达到教益的目的。

  在城乡各地,横幅标语、宣传单和大喇叭一起构成了基层宣传的“三件套”,看着土里土气,但很好使,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时兴的词来说,它们也都是“公共媒体”。使用这些媒体时,我们的相关部门也要慎重,也要多花点心思,既要让展示的内容达到宣传效果,又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更要避免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给社会添乱。

  (胡波)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