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苏北小寿光”蔬菜交易忙 每天30万斤新鲜西红柿出村进城
2022/01/23 18:35  新华报业网  

  “4块钱一斤,如何?”

  “不行,刚才有人出四块二我都没卖。”

  “你的果子不大,最多出四块三,你考虑一下!”

  1月22日凌晨4时许,当很多人还在梦乡之中,可东海县桃林镇北芹村蔬菜交易市场内却灯火通明,前来卖西红柿的村民排成了四排,谈果议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好吧。”约1分钟,村民吴训便将车上载的8箱西红柿搬下车。“一共336斤,1444块8毛钱。”助农销售的经纪人王风波过完称后,掏出手机将货款通过手机微信转了过去。操作完毕后,王风波又立刻走到其他村民的车前。

  “光这一个大棚西红柿就卖了十七八万,这个果子已经卖到后期了。”收完款后,吴训对记者说,“今年种两个大棚,亩产达8000斤左右,另一个棚子果子再过两天也可以采收了,现在单种植西红柿一年的收入就能顶过去好几年。”

  吴训是北芹村人,该村共有690户,总人口2697人,耕地面积4347亩。“我们这里位于东海县西部,属于岗岭地区,水源缺乏,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收入太低。”现年40岁的吴训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村在2008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当初的不到30亩突破到现在的4000亩,家家种植西红柿、西葫芦、丝瓜等蔬菜,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无粮”村,而且还带动周边南芹、顶湖、各庄等近10个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多亩,被誉为“苏北小寿光”。

  “现在我们只管把西红柿种好,就可以。卖,俺们不愁。”吴训说。2009年,北芹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5年时间先后投入800万元建成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蔬菜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五个统一”,500多户村民成为合作社会员。

  为提升村民科学种植水平,合作社还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等,每年举办蔬菜病虫害管理培训班20多期,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30多种。“可以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科技种植能手。”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文成说,“除此之外,我们还大力兴建沼气池,利用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对外叫响生态农业品牌。”凭借品种、品质保障,2018年,该合作社生产的“北芹口”西红柿获评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我凌晨3点就赶到这里,晚了就买不到货了。”从事蔬菜批发的宿迁商户顾寿军穿梭在人群中,不时对村民运送过来的西红柿出价,“这里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不仅交易费用低,而且西红柿果型好、颜色亮、硬度强,市场上很好卖。”

  市场内,一辆辆悬挂外地牌照的货车早早地开进场地等候,村民们不时将一筐筐红彤彤的西红柿搬下车。“今天收购2万多斤,装完车就走。”来自安徽的收购商马玉广说,“我在这基地买货已经有5年多了,现在是一天一趟。”

  “4点开秤,5点基本上村民的货就卖完了。”王文成说,“现在这里每天大约有30万斤新鲜的西红柿出村进城,远销到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大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根据2021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监测结果,北芹村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5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另外,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入选“2021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单,在全国排名22位。

  在包装区,一天可收入120元的村民叶桂林正和几名村民将一个个西红柿分拣装入泡沫箱内,动作麻利又娴熟。“北芹基地蔬菜年交易量逾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万元,村集体收入150万元。”6点多,看着村民们平平安安地完成交易后,王文成说:“蔬菜种植已成为北芹村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张开虎 张晓柱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