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21网络流行语中的“时代表情”、7大主编谈江苏文脉工程|人文周刊荐读
2021/12/31 08:56  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第204期)

  【记录】

  【文脉】

  【记录】

  2021,从网络流行语中捕捉“时代表情”

  贾梦雨/文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纷纭的文化热点、社会焦点已汇聚成潮流一路向前。就让我们从网络流行语里捕捉那些或隐或显的“时代表情”吧,那里有浪漫激情,有创造活力,也有迷失异化,在风起云涌的“元宇宙”,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或许有困惑与迷茫,但更多的是希冀与憧憬。

  “觉醒年代”“YYDS”……弘扬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2021年正逢建党百年,电视剧《觉醒年代》和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以浪漫与激情圈粉无数,创造了现象级文化事件。影视剧反映的虽然是历史,却谱写了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动人旋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回响、几代人的青春与奋斗、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个体与家国的交响,时代的巨轮滚滚而过,留下的是历史的回声。荧屏、银幕上浪漫与激情的背后,是牺牲,是奉献,是勇气和担当。对如今的青年人来说,也许,你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无所适从,也许,你对人生还有太多的迷惘与彷徨。不过,浪漫与激情是时代强音,也应该是你的生命底色。“觉醒”,意味着你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洞察,对现实有着火一般的热爱。这一年,我们看到,更多的年轻人正从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来,从网络亚文化中走出来,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每一份成就。“强国有我”,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背后凝聚着年轻人奋发进取的力量和豪情。

  今年,中国航天一次又一次挺进太空,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历史性壮举。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一堂约60分钟的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复杂,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很快,“天宫课堂”就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这样的浪漫与激情,点燃了中小学生的科学理想,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强国的种子。这一年,科技热潮席卷华夏大地,从各大高校科研实力的比拼,到国家科技奖项的评比,再到两院院士的增选,每一次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这其中的主旋律正是充满浪漫与激情的爱国主义,这种力量润物无声,又悠远绵长。

  浪漫与激情,同样体现在奥运会赛场上,“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今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杨倩夺得首金,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三个满分,尤其是代表着“中国速度”的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9秒83,成功晋级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每逢这样的时刻,全网齐喊“YYDS”,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当奥运会与家国情怀相连的时候,往往焕发出别样的风采。“YYDS”虽然是一个略显粗糙的网络词语,但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一时,并且很快向日常生活蔓延。当年轻人高喊“YYDS”的时候,是对人生榜样的推崇,更是对奋发进取的弘扬。“神”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立体的“人”,这里的“神”与其说是他人,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勉励与鞭策。我们高兴地看到,对众多的年轻人来说,面对“内卷”,没有“躺平”,而是选择与社会、时代同频共振。

  “破圈”“破防”……激发文化创造的动力与活力

  2021年,围绕传统文化的“破圈”令人耳目一新。年初,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走红。此后,《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国家宝藏·展演季》《登场了!洛阳》《舞千年》……一档档精彩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激发了文化创造的动力与活力。考古盲盒是今年文博圈的宠儿: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名为“失传的宝物”的“考古盲盒”,春节期间线上一次性上架1.2万个,不到5天售罄;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品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别致的手办。在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上,无论是身穿汉服演奏民乐的博主,还是通过短视频传播京剧戏腔的“上戏416女团”,都能吸引大量粉丝。

  著名学者杜维明针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曾提出了三个途径,那就是植根传统、面对现代人存在条件、提出有哲学意义的洞见。“破圈”,是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动人境界,在网络文化日益圈层化的当下,“破圈”意味着从一个小的天地,走向了广阔的时空,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破圈”,打开一个个新媒体平台,各种各样的“破圈”扑面而来:一个冷门的发明创造,偏偏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员,却凭借“说学逗唱”,俨然成了明星;一个修复文物的小技巧,以往肯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偏偏借助于网络端视频,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解,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破圈”,就是这样神奇,它挣脱了圈层,从而赢得新生,很多时候,这不但意味着蜕变,甚至是一种涅槃。

  “破防”,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回眸2021年,有哪些瞬间让你“破防”?是废墟获救婴儿的母亲遇难,她最后的姿势全网“破防”;是7月20日,河南在被大雨颠倒的城市里,仍会有许多陌生人伸出援手给予“怀抱”,这样的情景让很多人“破防”;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安葬,“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这句话,让全国人民“破防”。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有“破防”的那一刻,这说明,我们的心灵还保持着敏感,对身外的世界还保持着善意与温情。

  今年有一个网络热词“绝绝子”,表示“太绝了、太好了”,用来赞美“破圈”“破防”也非常合适。一个“破”字,充满了创造的动力与活力。“破圈”,是文化创造的力量,“破防”,是人文情感的力量。“破圈”与“破防”,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相反的力量却殊途同归。我们期待着即将到来的2022年,有更多的“破圈”与“破防”,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

  “饭圈”“人设”……警惕网络文化的迷失与异化

  2021年,国家出手整顿“饭圈”文化。正常的追星行为本无可厚非,不过,近年来,“饭圈”文化攻城略地,本身形成了一种“霸权”: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现象屡见不鲜,破坏网络生态,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正如本雅明所描绘的,“他们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逛进市场,似乎只为四处瞧瞧,实际上却是想找一个买主。”各种越界的“饭圈”追星行为只是表象,其背后是庞大的偶像产业市场,涉及经纪公司、社交平台、“职粉”、“粉头”乃至水军等多个利益链条,包含诸多隐患,亟需整治。近年来,追星越来越不单纯了,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追星越来越受到资本控制乃至精神控制,“饭圈”现象也从娱乐、文化领域向其他行业渗透,导致严重的社会生态扭曲,因此,大力整顿“饭圈”可谓刻不容缓。

  与“饭圈”紧密关联的是贯穿全年的网络“人设”崩塌事件:从1月的郑爽张恒事件,到4月的赵丽颖冯绍峰离婚,再到7月的吴亦凡事件,而年底的王力宏李靓蕾离婚以及薇娅偷逃税被罚13.41亿元事件,更是达到了高潮。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污名”的本质是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从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上述“活生生”的例子中,郑爽遗弃孩子、薇娅偷逃税、吴亦凡涉嫌强奸,或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者冲破道德底线,或者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但与平时鲜亮的明星风采“判若两人”,而且与社会公共价值大相径庭,他们的“人设”自然随之崩塌。

  网络“人设”是网络时代的重要表征之一,无数的普通人和公众人物都面临着立“人设”的“时代命题”。在神奇的网络空间,每时每刻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传奇,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从边缘配角到爆红发紫,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然而,我们也时时见证着各种各样的“人设”崩塌,那种反转的“惨烈”真是触目惊心。说到底,无论“饭圈”,还是资本,最终也只是“身外之物”,立人设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俗话说,“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桃花扇》更是说得好,“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确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面临着“人设”的严肃命题,如何克服浮躁与诱惑,如何从各个方面把握自己、完善自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今年被很多网友调侃为“吃瓜”元年,“吃瓜”群众的情绪极度膨胀,甚至于在“后真相”中随波逐流,而这一切的背后,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两头通吃,一个个“10万+”推波助澜,赚得盆满钵满。其实,对明星的那档事,大众早就应该见怪不怪了。不过,对普通“吃瓜”群众来说,这一次次的狂欢,仿佛给平淡的生活抹上了亮色,给平庸的人生注入了动力。落井下石者有之,造谣生事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有置身事外的“围观欲”,也有设身处地的“代入感”,尤其是今年新冠病毒持续肆虐,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纷至沓来,“吃瓜”是一种放逐,甚至是一种麻醉。正如法国当代思想家鲍德里亚说,“我们处在‘消费’控制整个生活的境地。”流量至上的网络时代,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公众人物,一不小心都可能走向迷失与异化,这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大变局”“元宇宙”……呼唤面向未来的希冀与憧憬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人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或许,人可以踏进另一个宇宙?“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的那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对很多人来说,“元宇宙”似乎还显得那么陌生,殊不知自己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人人随手拈来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各种元素纷至沓来,甚至于,各种资本也瞄上了“元宇宙”,希望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大发一笔实实在在的“横财”。事实上,“元宇宙”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对个体来说,更要面临“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天问”,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更要做好科技、文化乃至哲学、伦理上的准备,这样,我们才能大踏步地昂首走向“元宇宙”。从根本上,“元宇宙”也不是一个娱乐化的网络词语,而是一个严肃的关乎现实与未来的严肃命题。

  科学家从2000年提出构想,近年来达成共识:地质史上一个新时期已经开始,这就是“人类世”,以此表明人类对地球做出的深刻改变。他们认为,今天的时代变化已经超出以往任何时代。如今,快速发展的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大数据等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前所未有,当今中国与世界都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全面进入网络化社会,世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构了时间、空间,重塑着社会组织、文化生态乃至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整个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扭曲、异化现象;另一方面,网络化在为人们提供了无数可能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魔方”,足以让人们在陶醉其间的同时,又产生各种困惑乃至迷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一次次地冲击着社会秩序,也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国际形势也是波谲云诡,国际秩序正面临重组,原有的平衡正在重构之中,我们正面临一个未知的世界,也诠释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2021年,我们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同时,又沉浸于对“元宇宙”的巨大期待乃至它的诱惑之中。我们充满了迷茫与困惑,但我们呼唤面向未来的希冀与憧憬。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一个宁静的心灵空间,这里有岁月静好,更有意气风发。我们更需要每一份脚踏实地的努力,把未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时间过得真快,当我们还在热烈地讨论90后的时候,即将到来的2022年,00后大学生将集体走上工作岗位。一代代人,就这样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社会的每一个悸动,都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了痕迹,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时代的浪花,折射出五彩斑斓,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文脉】

  守护江苏悠远文脉 彰显江苏文化底色

  12月30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第四批成果在南京正式发布。2021年,进入下半场的“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取得了怎样的丰硕成果,《江苏文库》又“上新”了哪些新书目?发布会上,《江苏文库》六编的七位主编围绕文库整理出版、江苏文脉探寻研究、工程成果宣传普及、《江苏文库》数字化等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四大板块,发掘江苏文脉底蕴

  樊和平(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东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编委会副主编、《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

  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中,“研究编”的任务是以理论研究的形态全面描述、梳理、总结、提炼江苏文化传统的流脉、内涵、特征、规律和贡献。在研究中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由此,研究编确立了专注于历史研究、人物研究、专题研究的逻辑结构,设计了“文化通史”“文化名人传”“文化专门史”“文化专题研究”四大板块。

  “文化通史”的要义是“通”,它是江苏文化与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相通,是江苏文脉中诸种地域文化的沟通,是各重要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联通,更是江苏文化与江苏人的生命与生活的畅通;“文化名人传”的要义是“文化对话”,与那些有着重要贡献并形成久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并在这种对话中揭示他们的文化气质、文化风采与文化建树;“文化专门史”在框架上分为精神文化史、制度文化史、物质文化史、特色文化史等,总体思路是系统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以此实现对江苏文化的体系性把握;“文化专题研究”则专注于那些重要的文化事件、文化现象、文化流派、文化板块,以此形成对江苏文脉独特的观察维度。

  在文脉工程“六编”中,研究编是体量最小却最艰难的。它的发掘文脉底蕴、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其学术原创性追求;它的放眼全国、聚焦江苏的鲜明地域性色彩,决定了其研究难度和团队建设难度。自2016年以来,研究编团队步步为营,边干边探索。目前,这个板块已出版著作35种,其中“名人传”16种,“专门史”10种,“专题研究”9种,包括《徐霞客》《吴敬梓》《江苏思想史》《江苏儒学史》《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等,另有17种书稿已交付出版社。

  13市地方史,坚定地方文化自信

  张新科(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

  编纂《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地方文化史”,是省委宣传部交给省社科联的重要任务,13个设区市各1卷,要求阐明发展规律、突出鲜明特色、讲清贡献影响。江苏地方文化史力求系统捋清地方文化历史脉络,展示地方文化发展规律,立足阐述江苏地方文化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影响,努力打造成为各设区市地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增强地方文化认同,坚定地方文化自信。“江苏地方文化史”每卷35—40万字左右,上编是文化通史,定位于总体性研究,梳理各市的文化历史脉络;下编是文化专题史,聚焦地方文化专题,展现文化风貌特色。

  我们将丛书编撰列入省社科联重点工作和全省社科联系统重大协作项目,党组书记统筹、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过程质量把控。专门成立编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编撰办公室,研究把握地方文化史编撰的编撰原则、学术规范、格式体例、文风写法等。我们充分整合专家资源,多方协力,推进文史部门与高校协作,有效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与学术研究力量,形成“小核心+大外围”200多人的地方文化史研究团队,推进省市社科联联动,线上线下广泛传播,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史项目的影响力。

  过去五年,从框架设计、团队搭建,到组织研究、审统修订、编辑出版,“江苏地方文化史”研究编撰组织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10月,“淮安卷”进入第一批文库发布目录;2019年12月,苏州卷、常州卷出版;2020年12月,镇江卷出版。此次发布的是盐城卷(今年1月出版)、扬州卷(今年7月出版)、无锡卷(今年10月出版)。“南通卷”已进入出版流程。其余未进入出版流程的卷本,已完成课题组人员调整,各卷分别由较高学术水平和组织研究能力的省专家统筹。今年出版的盐城卷、扬州卷、无锡卷,代表了江苏地方五大文化版块中的三个版块,海洋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支撑了江苏多元文化的半壁江山。

  江苏地方文化史编撰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省社科联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我们将以“一市一策”推进卷本编撰。同时,加强优秀地方文化创新转化,鼓励各市在原卷本基础上推出简明读本,鼓励课题组挖掘提炼地方文化中涉及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苏商精神、汉文化等时代精华,推动文化创新与转化。同时,“江苏地方文化史”还将为各地历史街区、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与展陈提供内容支持,努力弘扬地方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面普查,盘点江苏文献家底

  徐小跃(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南京大学教授、《江苏文库·书目编》主编)

  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项目中,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承担《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典藏志》)的编纂,主要是为了全面反映江苏省内公藏机构古籍存藏情况,并形成出版成果。

  江苏古籍藏量丰富,涉及多个系统共百余家单位,总量约为450万册。协调并收集全省公藏机构古籍书目数据,同时确保每一条数据都客观真实,是《书目编》最基础也最为艰巨的任务,这也是江苏历史上首次开展的系统性最强、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古籍家底调研和整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共收集全省68家单位超过25万条古籍书目,创造了江苏省公藏机构现存古籍书目的历史新记录。古籍版本复杂,目录整理专业性极强,收集到的每条古籍书目都要经过多次审核,已累计终审20万条书目。

  通过书目收集整理,我们发现了一批新的重要资源,其中南京图书馆、徐州图书馆等所藏的古籍资源,被列为国家古籍普查重要成果。无锡图书馆、省委党校先后发现大批江苏籍文人作品,包括明末藏书家丁雄飞的诗文集。丁雄飞的诗文集此前曾被认定为亡佚的作品,通过古籍普查以重见天日。最终形成的全省古籍书目,不仅填补江苏历史空白,也再度力证江苏“古籍大省”文脉传承有序,助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在前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中,江苏共入选1422部,占全国总量10.9%,位列各省份第一。收集整理工作还带动全省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据统计,全省先后有一百多位古籍从业人员和专家投入到书目编整理研究中。

  书目编成果不仅体现在纸质文献的出版,未来我们更要以此为抓手,带动江苏整体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包括古籍保护、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等,以全面体现江苏文脉的传承有序。《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和《江苏地方文献志》是《江苏文库·书目编》的另一组成部分。《江苏艺文志》(增订本)于2019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著录上古至清末及部分生于晚清而于1949年9月30日之前去世的江苏籍作者著作,酌收外省流寓并定居于江苏的作者著作。以江苏省2016年行政区划分卷,每一地级市范围各自成卷。《江苏地方文献志》是指内容专门记述江苏的著作。酌收虽非专记江苏,但内容以记江苏为主、或所记与江苏有密切关系之著作。2021年,《江苏地方文献志》已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总之,江苏地方文献是江苏文化的核心资源,是江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从一个角度显示了江苏的文化状态,对了解江苏、研究江苏、宣传江苏、建设江苏,都有积极意义。

  5000种著述,描绘江苏文献景观

  程章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文库·文献编》主编)

  《江苏文库·文献编》是对于江苏历代著述的文献汇编,也是对于江苏文化学术资源的一次总整理,其终极目标是从近十万种历代江苏籍学人著述中选出5000种左右代表性著作,以恢宏的文献景观,突出一以贯之的江苏文脉。文献编是组成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传播工程的六编中体量最大的一编,任重而道远。

  六年来,《江苏文库·文献编》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出版成果38册117种,2019年出版40册113种,2020年出版51册173种,2021年出版成果60册124种,合计出版成果189册、527种,获得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2021年,我们的出版成果涵盖经、史、子、集四部,有四个亮点:

  一是稿抄本多,在124种书目中,收录稿抄本有20多种,占六分之一多。比如,经部诗经类收有刘宝楠的《毛诗注疏长编》,这个稿本藏于上海图书馆,长期以来被拆分为三种书分别著录,此次合三为一,调整分册的次序,更符合稿本的原貌,也方便读者阅读查检。二是珍贵稀见的刻本多,在收入的近一百种刻本中,不乏稀见本。如集部别集类中的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增广音注许郢州丁卯诗集》,为原海源阁旧藏;子部兵家类中的天一阁藏明刻本《枕戈雜言》、南京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将略标》都是海内外孤本。三是提要撰写有学术突破,今年出版的文献编集部收录了唐代诗人许浑的诗集,全称是《增广音注许郢州丁卯诗集》。作者许浑是镇江人,为诗集作注的许培荣是常州人,对于梳理江苏文脉来说,此书可谓有双重意义。但是,以往对许培荣的生平事迹知之不多,此次撰写的提要,对许培荣生平事迹的考订,其细密程度超过《江苏艺文志》;四是彰显清代江苏杜诗(杜甫)学的突出成就。为杜诗作注的江苏人特别多,而且都是很重要的杜诗注本,如明代张綖《杜工部诗通》、清代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钱谦益《钱牧斋先生笺注杜工部集》、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徐树丕《杜诗执鞭录》等。清代杜诗注最著名的四家,江苏独占三家,分别是常熟钱谦益、无锡浦起龙、常州杨伦。诗歌是中国文学最闪亮的明珠,而杜诗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仅从杜诗研究一端就可以看出,江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积极的弘扬者,也是中华文脉最坚定的弘扬者。这些杜诗注本都收录在“文献编”中。

  找准主脉,勾勒江苏文化特色

  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

  《江苏文库·精华编》选取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各类文化形态中具有代表性、对国内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江苏籍学人文化学术成果100—200种进行整理出版,再从中选取10多种翻译为外文出版,力求为江苏的文化典籍找准主脉,勾勒特色,标定高峰。

  2016年至2017年,《精华编》组织编委会、调查文献,选择书目、组织多场专家论证、选定书目与版本,编写出版体例,启动出版工作。2018年开始出版以来,连续三年共出版38种63册,其中经部5种10册,2021年出版32册,包括《九数通考》《扬州画舫录》《履园丛话》等经典著作。

  在整理过程中,编委会严格完善整理和审读的工作制度,建立约稿、签约与催稿制度,推出高质量出版成果。凡出版书稿皆需经过三审及主编审读的严格程序,对其中的讹误、疏漏进行及时的订正与修补,力求呈现高质量、高水准的点校整理本。我们发挥文脉优势,宣传弘扬江苏文化。编委会成员多次参加各类江苏文化史、地方史、地方文献研讨会,发表有关江苏文化的文章多篇,开设讲座多场,积极宣传江苏学术和文化。

  未来,我们将加强《精华编》英译本出版工作,规划未来年度英译书目,并交由译林出版社商购国际版权,继续展开一些世界级中国著名经典的英译本出版工作。我们将创新江苏文脉研究与普及工作,研究江苏在东亚文明中的独特地位。《精华编》编委会策划编辑《江苏古代域外汉籍珍本丛刊》和《江苏历代文选》。前者计划将域外(日本、韩国)汉籍中和江苏相关的古代经典,尽量搜集出版,以展示江苏文脉对东亚文明的影响,同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讲好江苏故事和中国故事。后者已于2021年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十年规划,计划从江苏历代典籍和文献中选编名家名文,以《文选》的文式更有效地普及、宣传江苏文脉,让江苏文化贴近当代社会文化生活。

  “最江苏”,再现江苏生活图景

  江庆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

  《史料编》收录有关江苏的地方史料类文献,具体说,是指专门记述江苏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语言、艺术、宗教、文学等内容的著作。和其他各编相比,《史料编》堪称“最江苏”,收入的江苏地方文献是江苏历史文化的真实书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江苏地情。我们从已经掌握的6000余种江苏地方文献中,经过反复比较,挑选出2700余种内容丰富、同时最具江苏地域特色的文献影印出版,以展现江苏特色的社会生活状态,发掘独具禀赋的江苏文化内涵。

  《史料编》力图描绘历史上江苏人丰富的生活图景,展现江苏重大历史事件,如吴越争霸、明清易代、太平天国战争等。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展现江苏人的乡土记忆,显示普通民众的生活痕迹。《史料编》收录的岁时记、风俗志、风土小记、风俗谈、岁时民俗等风俗文献以及大量的竹枝词、掌故杂记,乡土气息浓厚,内容包罗万象,这些史料语言通俗,明白易懂,我们希望借此把历史文献的记载变成“自家故事”的述说。

  地方文献因其特殊性,有不少收藏在一些机构和私人手中。课题组积极与相关收藏者联系,拓展文献来源,从中收集到许多公共图书馆和《中国古籍总目》等现代藏书目录所没有收录的图书。例如徐州地区的《胡打算》,东台的《东台学会章程》,无锡《滨湖民间笔据汇存》等。按照统一规划,《史料编》影印出版500册,收录文献2700余种。截止2021年11月底,《史料编》团队已影印出版图书154册,收录文献879种,完成提要撰写1839篇。

  课题组曾经先后与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文学院、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等联合主办过“《史料编》与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扩大了江苏文脉工程的影响力。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在江苏各地召开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扩大江苏文脉以及《史料编》的影响力。我们还将继续办好“江苏记忆”微信公众号,搭建起江苏地方文献研究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方志“复活”,留存江苏乡愁记忆

  张乃格(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

  江苏是方志大省,现存志书八九百种,约占全国总量的1/10,但由于战争、自然灾害、自然老化等因素,不少旧志成了孤本、残本,而且分散藏在全国200多家单位,有的还流失海外,使用十分不便。《方志编》由省地方志办公室承担编纂任务,计划从全省现存历代各级各类志书中,特别是省志、府州县志及盐漕、衙署等官修志书中,精选250种左右影印出版,成果总规模约300册。根据《江苏文库》总体布局,《方志编》分设省部、府州县部、专志部及附录四个部分,计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在2026年前后完成出版任务。

  《方志编》选编与出版工作于2016年初启动,在方案制定、底本搜集、提要撰写的基础上,在2018年出版第一批成果。截至目前,此项工作已开展近5年,共出版江苏省部、江宁府部、苏州府部、常州府部、镇江府部五个部分,及扬州府部一部分,累计出版旧志115种,出版成果214册。

  为确保《方志编》质量,省方志办共采取以下三种措施:首先,用心打基础。搜集到充足的底本是开展《方志编》工作的前提,否则选编出版就无从谈起。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搜集到各级各类旧志底本七八百种,为后续《方志编》的出版奠定了基础;其次,细心选志书。同一府州厅县历史上纂修的志书数量庞大,必须精心选择;其三,精心选版本。大部分旧志都有不同版本,必须尽可能选择精善之本作为影印的底本。对于书中缺字、缺页、缺卷等现象,应当寻访不同藏书单位同一种志书的同一个版本,对残缺的部分进行补配,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子孙。

  大图书馆是收藏旧志最为集中的地方,偏僻地区的小馆往往处于古籍寻访的“盲区”,但可能藏有不为人知的珍贵文献。我们就先后从沭阳县文化局搜集到民国《重修沭阳县志》、从淮安市淮安区图书馆搜集到天启《淮安府志》。其中民国《重修沭阳县志》是孤本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公私目录书从未著录过。《西游记》的作者过去一直有争议,鲁迅、胡适就是利用天启《淮安府志》的资料,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自此之后,吴承恩为《西游记》的作者才广为人知。另外,我们还从江苏省档案馆和全省档案系统,搜集到江苏历代旧志一百多种。不但为《江苏文库》底本的搜集拓宽了渠道,而且也为全国旧志底本搜集与古籍整理列辟出过去少有人问津的“处女地”。

  2022年,我们将选编出版扬州府部余下的部分,与淮安府、徐州府及其所属州县的旧志,计划出版旧志50余种,预计到2024年前后,《方志编》可以基本完成出版任务。通过旧志“克隆”,实现文献“复活”,方志“回乡”,这既是一项文献再造工程、文化抢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文脉传承工程、文明延续工程,对留住记忆,唤醒乡情,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地记者 于锋 王慧/文 余萍/摄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