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敢为天下先,江阴新桥以“最小身板”成就“经济最强镇”
2021/12/27 22:5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放眼江阴市乃至苏南的区域版图,江阴新桥镇都不是一个“起眼”的地方——偏处江阴东南一隅,距张家港市反而更近些;面积19.6平方公里,仅为江阴的1/50。然而这个“小身板”的新桥镇,却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大能量”:诞生全国企业、民营企业500强的海澜集团、阳光集团“两巨头”。阳光集团获评“中国质量奖”;海澜集团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无锡首家千亿级企业,还以二产带动三产,十年磨一剑,打造以马文化为主题的“飞马水城”,一座国际化、综合性马文化旅游综合体,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新桥镇在发展中开创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20年前率先启动“三集中改革”,如今全镇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90%的农民在镇区安居乐业,全镇一张网实施绿化建设、污水处理、公建配套,户籍人口2.5万,常住人口却达7万。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让新桥在灿若群星的苏南乡镇中蹚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桥模式”。今年9月,省领导在江阴报送的《江阴市新桥镇高品质打造特色小镇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专报信息上批示,新桥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为苏南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江阴是江苏率先启动基本现代化试点的六个区县(园区)之一。新桥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市的“经济最强镇”,其发展的路径和内涵是什么?新华日报财经进行了专题调研。

  聚焦服装主业,传统产业实现“高新化”

  驱车从沪武高速下新桥出口,记者远远就看到阳光集团、海澜集团两栋大楼 “双峰并峙”。它们既是新桥的地标建筑,又是新桥的实力呈现。单一个海澜集团的总部大楼,就“统帅”海澜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的7000多家门店。

  阳光集团总部大楼陈列着精致的毛纺面料、设计的时装和制服,展出了企业从一个乡镇小厂到全球规模最大毛纺企业的演进历程。阳光集团党委书记陈丽芬说,总结阳光的发展,聚焦主业是不变的圭臬,转型升级是永恒的主题,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处乡镇,从事的又是服装这一传统产业,阳光如何做到“全球规模最大”?集团办主任曹秀明是这一历程的亲历者。1996年他从上海辗转来阳光应聘,12层高的阳光老大楼是“熠熠生辉的存在”,彼时上海超过12层的大楼都寥寥无几。进入公司后,设备也是国内“最新最全”,刚工作,他的月薪就2000多元,而那时国内“包分配”应届生工资“指导价”336元。如今阳光1.5万名员工中,像他这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多达2500名。

  对人才的尊重和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使用,让阳光一步步做大做强。如今的阳光,以每天50个新产品的速度,开发生产替代进口的高档、高技术含量毛纺产品,承担了55项国家科研项目攻关,累计申报各类专列2118项,毛纺服装60%的利润来自新产品。

  同样聚焦“服装主业”,海澜抓住“微笑曲线”的两头,采用“平台+品牌”,打通上游“产品企划、品牌管理”和下游“供应链、营销网络管理”,中端对“成衣生产、运输配送”制定标准并委外合作,实现了对省内外数百家供应商、近8万名员工等产业链资源的整合。

  为何主打“男人的衣柜”,且专攻线下门店?海澜集团董事长、年轻的少帅周立宸说,男性选购服装上是“直线型消费”,喜欢“一站式购买”。线下门店让男性实现“一站式消费”,并链接到总部发达的物流和配送。海澜之家引进数字化SAP系统,配备先进的物流仓储设备,仓储年吞吐量4.1亿件,每件成衣从查询、定位、出库到进入物流程序,只需30秒!

  产城融合发展,20年前率先改革打基础

  对服装主业的坚守和深耕,让阳光和海澜实现了“三个转化”: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品牌经营专业化。在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两巨头”拉长产业链条,扩展边际效益。阳光集团除了呢绒面料,“庞贝”职业装、“威尼帝”男装和“阳光时尚”商务装均已成知名品牌。“海澜之家”在优化物流系统、线下门店的同时,开始布局网上商城,“品牌自播+达人带货”双轮驱动,销售额逐年爆发式增长。

  嫁接“两巨头”资本优势,新桥立足自身禀赋,拓展生态农林、主题旅游、能源管理等一、三产业及生产服务业,培育了阳光生态农林,打造农文旅融合的郁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带,成为江阴半程马拉松举办地。海澜集团建成占地千亩的“飞马水城”,同时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以海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耗减排、智能制造、安全生产,“海澜智云”入选了“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名单。

  乘坐马车游览飞马水城,马文化博物馆、马术表演馆、海澜美术馆、水城购物中心、马儿岛酒店沿街矗立,梵蒂冈弧形走廊、雅典大理石柱、巴黎半圆穹顶 “扑面而来”。夜幕降临,贡多拉、水上游轮穿梭在3.5公里的环城水路上,华灯水巷让人恍如来到东方“威尼斯”。伫立海澜之家总部大楼,眼前青灰色的物流楼宇层层叠叠。海澜集团党委书记周建平自豪地说,海澜集团总占地3平方公里,新桥镇6000多户居民,平均每家有1人在海澜上班。

  新桥常住人口中,有近4万是“新新桥人”,他们不仅看中企业发展前景,还喜欢小镇的环境配套,绿化覆盖率达48%,污水100%处理,每个社区都建有商业、文体齐全的“睦邻中心”。副镇长张萍认为,这一切得益于当年“三集中改革”打下的基础: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小区集中,不仅腾出数千亩宝贵的建设用地,更在一张蓝图规划建设。

  探路基本现代化,核心抓住“科、产、城、人”

  以先进制造业为驱动,新桥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镇长季勇介绍,2020年新桥实现主营收入1232亿元,税收24.3亿元,全镇的就业率达9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万元,为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新桥镇还是江苏特色小镇的代表。近日《中国特色小镇2021年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新桥“时裳小镇”位列全国特色小镇第六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君良认为,新桥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理念,集聚“优而强”的服装产业,打造“齐而全”的城镇功能,塑造“精而美”的小镇形象,构建“富而优”的百姓生活。

  总结“新桥经验”,镇党委书记何忆芳感怀地说,新桥以江阴“最小的身板”,发展为全市“经济最强镇”,靠的是一股锐气和拼劲,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靠的是政企同心、干群协力。

  在要素制约越来越严格、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新桥擘画今后及长远,还需战略思考、系统思维和务实举措,核心要抓好“科、产、城、人”四个字。何忆芳分析,产业在小镇发展具有基础地位,人是小镇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不仅产业科技需要人才,城镇建设也需集聚人气。因此新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利用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业基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加强高端配套和环境建设,吸引各类人才集聚新桥,把人才作为产业强镇、科技创新和城镇发展的“第一源泉”。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筑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何忆芳介绍,新桥距张家港仅10分钟车程,南沿江高铁通车后,新桥到上海、南京就三四十分钟行程。眼下,新桥正建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江阴实验学校,面向全国、全省招录名校长、名教师,同时规划建设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靠近张家港的镇北区域,规划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吸引了碧桂园、中梁等房企拿地开发,正成为张家港暨阳湖生活圈的组成部分。小镇西部2500亩生态林园,布局郁桥老街、水乡民宿、美丽乡村,吸引都市人来此度假、休闲、养老,把新桥建成苏南沿江城市带的“精致小城市”。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顾巍钟 孟培嘉 储楚 郁晴虹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