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圆梦那一刻 | 8年耕耘,10万亩干涸盐湖变绿洲—— “江苏种子”让“坝上明珠”重放异彩
2021/11/16 09:10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11月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安固里淖,5万亩碱蓬一望无际,如同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棉被。这个曾经白茫茫一片、寸草不生的干涸盐湖,被“江苏种子”彻底改变。

  张春银是江苏盐城绿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岁当厨师,30岁做老总,40岁改行成为农民,将千万家产“砸”进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盐土农业。他自费到欧美、东南亚考察,花费50万元从美国亚历山大环境研究所带回海蓬子种子,但在中国的盐碱地上,这批种子的发芽率仅有3%,第二年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张春银带着种子上门求教科研机构,最后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专家赵其国的肯定和帮助,在东台建立了中国首个盐土农业院士工作站。历经10余年,他的团队成功选育出“绿海碱蓬1号”“绿苑海蓬子1号”等多个耐盐碱植物,实现了“盐土能种菜”的梦想。

  安固里淖,曾是华北地区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水域面积超过10万亩,被誉为“坝上明珠”。由于多种原因,2004年安固里淖彻底干涸,地下水盐分是海水浓度的两到三倍。盐湖周边草场、农田随之退化,“坝上明珠”几成不毛之地。安固里淖干涸产生的盐碱尘暴,还直接影响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如果安固里淖和坝上的扬尘吹向北京,就好像是站在屋顶向地面撒沙子。”

  为端掉“京津头上的这盆沙”,张春银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2013年,他带着培育优选的种子,来到河北省张北县立下“军令状”——让10万亩盐湖全部实现绿色覆盖。从黄海之滨来到安固里淖,张春银的团队克服在重盐碱地种植的技术难题,并摸索出一整套独特的种植技术。

  终于,“江苏种子”在安固里淖密密匝匝扎下了根,种植面积达5万亩,加上4万亩人工草地和1万亩兼具蓄洪、灌排和淋盐洗碱功能的湖池,安固里淖终于实现了10万亩干涸盐湖绿色全覆盖。去年9月,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安固里淖的植被有65种,草原等级达到中质中产,约一半的区域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江苏种子”在绿化盐碱荒滩的同时,“盐土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碱蓬、海蓬子2015年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特色蔬菜名录,其鲜美多汁、咸脆爽嫩的口感颇受市场欢迎。以碱蓬、海蓬子为原料的植物盐、青粉汁,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耐盐碱作物的附加值。“江苏团队在安固里淖实现了生态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统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新评价说。

  “目前,我国大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可利用的有5.5亿亩。可以说,端稳中国粮,盐碱地大有可为!”张春银说他有一个更大的心愿,要把“江苏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不毛之地像安固里淖那样变成绿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祝 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